四、设计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绘画活动的内容与目标,具体设计安排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过程一般由导入、观察与感知、创作体验与指导、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几个阶段组成。这几个阶段是紧密连贯且层次深入的工作过程,实施中要注意问题的顺序性、连贯性、有效性。撰写教案的过程中,要明确各个阶段提出的问题、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工作的过程性表达,尤其是启发性问题的提问方式与要求,而且要预知幼儿的回答,以便进一步深入探究与解决问题。
(一)导入
教师可以根据绘画活动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如设置一个情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或是通过多媒体演示相关内容;或是设计有趣的提问等等。此时,教师的语言与语气非常重要,教师要放低身段,用幼儿的语言、语气同幼儿交流,幼儿才会自愿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整个活动过程,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幼儿中的一员,与幼儿一起交流探讨、一起观察感受,一起分享体验。
《漂亮的花雨伞》用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的方式: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下雨了,爸爸妈妈是怎么送你们来幼儿园的?
教师组织幼儿将带来的伞撑开,摆在教室一角,带领幼儿观察摆在一起的伞。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真漂亮啊!
(二)观察与感知
这一阶段,教师撷取自然、社会生活中与本课程相关的实物、图片或视频资料,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感受与体验,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吸收和拓展相关经验,积累视觉语言和符号。观察与感知阶段主要是帮助幼儿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丰富表象经验,以便将积累的艺术语言、符号体系吸收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迁移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活动中去。
《漂亮的花雨伞》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的:
(二)观察与感知
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花伞放到一起,引导幼儿观察、感受花伞的造型和形式美感。
教师与幼儿对话,引导幼儿观察花伞,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师:1.花伞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各部分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3.伞上的颜色和花纹各是怎样的?
4.从哪个角度看最漂亮?
5.它能帮我们做什么?
教师在问到“它能帮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播放下雨撑伞、防晒撑伞的视频,帮助幼儿回忆、体验。
观察小结:花伞的主体部分,从顶面看是圆形或多边形的,从侧面看是三角形的;还有的是卡通形象的。上面画着好多漂亮的花纹,颜色可丰富了。伞柄有直的、有弯的。
师:小朋友喜欢自己的伞吗?你们愿意画漂亮的花雨伞吗?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实物的时候,要设计好观察的顺序和重点,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装饰,培养幼儿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使幼儿的感知体验完整而深刻。不然幼儿很容易会被表面的装饰分散注意力,而形成片面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认知。
(三)创作体验与指导
这一阶段是整个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幼儿完成活动内容的主要时间阶段。幼儿对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绘画技法进行探究与尝试,引发幼儿产生创作意图和愿望,并逐步实现自己的意图。通过让幼儿尝试,在自我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发现其有价值的尝试与探索,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对于探索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及时予以帮助、鼓励,树立其继续探索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绘画活动在所有年龄段都适合幼儿自己探索发现。一些具有文学性、情节性比较强的或需要幼儿更多想象空间的绘画内容,更大程度上需要幼儿心理的活动,更多地借助语言表达,需要师幼之间的对话交流。
(三)创作体验与指导
1.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花雨伞画在纸上吧!可以画有大有小、形状不同的伞,直到画满为止。
师:你想用什么图形表现花伞的身体?
2.师:再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给它们画上美丽的花纹。
你想给花伞穿上什么样的花衣服?
花伞们在一起干什么呢?
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利用手边的工具材料大胆地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画面的构图要自由而又饱满,任意方向随意组合更好。
指导要点:
1.多个花伞可以有大有小,前后错落穿插。
2.用粘贴方法的,先摆好位置后再粘贴,固定好后再添画其他的。
3.添画花纹要大胆细致,随意用各种线条、图形装饰。有能力的要先设计好色彩关系再涂色。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活动前给幼儿准备好卡纸、素描纸、记号笔、各色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等工具材料,幼儿可根据喜好选用不同的材料表现。部分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画出伞的身体,有的还画出卡通形象的花伞,睁着大大的眼睛、长出尖尖圆圆的耳朵;部分幼儿看到彩纸、剪刀,就想到用彩纸剪出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贴在素描纸上,表现花伞的身体,然后再添画其他部分和花纹。有的说花伞在一起晒太阳,就又画出大大的太阳;有的说花伞们一起在雨中散步,画出了好多小雨点;有的说花伞们在一起比谁的衣服更漂亮……
教师在这一阶段指导时,要注意首先提出创作要求,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构思和应用技法;还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努力创新。
(四)作品欣赏与评价
我们看,图6-4、图6-5、图6-6、图6-7这四幅画是幼儿在本次绘画活动中的作品。
这一阶段是幼儿和教师对活动成果的欣赏和评价过程。一方面,教师组织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感想,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幼儿从构思、构图、创意、装饰、技法等要素评价作品。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优点为主,让幼儿在众多的作品中感受美的表现,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注意,此时的评价不是给幼儿作品评出等级、分出优劣,而是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美感体验,共享创作的乐趣。

图6-4

图6-5

图6-6

图6-7
《漂亮的花雨伞》是这样设计欣赏与评价的:
(四)欣赏与评价
教师组织幼儿将完成的作品拿到前面展示。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评价作品。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我们请小作者给大家讲讲这幅画。
2.教师总结评价,表扬在作画过程中专注认真、创意新颖的幼儿。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教师的评价应该把作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不仅仅评价幼儿的作品,更要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品质,对表现欠佳的幼儿提出期待他更好的期望,这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