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教师通过语言向幼儿传递信息、与幼儿交流沟通并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这类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对话法和讨论法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幼儿描述、说明和解释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单纯讲解,也可以边示范边讲解。

比如,在指导幼儿绘画之前,要对所画物象的外部特征与结构进行描述说明;教师指导幼儿在赏析古今中外经典绘画作品时,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技法处理,以及作者的生平介绍等知识,都需要教师运用讲授法传递给幼儿。语言是教师必需的授课手段,幼儿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贴近幼儿,所以要用儿童化的语言讲授,便于幼儿接受与理解。

2.对话法

师幼进行沟通主要用对话的方式,师幼就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相互交流、相互作用,这种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话过程中,师幼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格外尊重幼儿的理解与体验,尊重幼儿的绘画个性,不能强迫幼儿接受权威或者设定一致的标准要求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很多时候是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活动内容和目标,问题要具体明确,要有开放性,能够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有时一个问题需要几个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少提类似“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封闭性的问题。作为教育核心的对话,能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开拓思路,寻求表现策略。

3.讨论法

教师指导幼儿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在运用讨论法之前,要向幼儿明确需要讨论的问题和讨论的要求,以使幼儿能够对问题进行认识、分析、研究,甚至发现规律。设置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以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为目标。讨论法多依托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发展、分析概括能力,此法比较适合在中大班使用。

教师要观察指导幼儿的讨论活动,不能沦为形式,更不能放任自流。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形成讨论的结果或结论。全班讨论后,教师应尽量让多个幼儿发表观点;分组讨论后,教师让每组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一要针对讨论的问题以多元开放的观点进行总结,勿要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二要对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让幼儿获取并分享讨论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