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线描画的内容

二、幼儿线描画的内容

线描画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幼儿绘画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幼儿线描造型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了解、掌握和运用多种线描造型元素和组织原则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活动,帮助幼儿发展潜在的能力。用线画画是幼儿生来就会的,关键是怎样用线画才能具有美感。

幼儿线描画一般不以表现形的准确作为训练的主要目的,所以不要根据物象形态的繁简程度选择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选择幼儿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选择适于组成画面又具有美感的内容。

第三,注意构成画面黑、白、灰的关系。

幼儿线描画在表现内容上主要包括静物、动植物、人物、风景建筑等,要抓住对象的不同特征与要求进行写生与创作。

(一)幼儿线描静物写生

1.幼儿线描静物写生的内容与目的

线描静物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用各种线条表现出来的绘画形式。生活中的日用器皿、文具、玩具、运动器具、服饰以及蔬菜果品、盆栽植物等,都可以作为写生的对象。作为静物写生的物体,必须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精心的摆放。物体的形象最好有特点、有变化、不规则、有趣味、便于观察、便于用线表现,形态本身还要具有形式美感。所选用物象之间在形态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的和谐。

静物写生的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自主处理画面的能力。最好选择幼儿熟悉的物象,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观察与写生创作。

2.幼儿线描静物写生步骤

①画整体大轮廓: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将物象整体的外轮廓画出来,要观察表现其主要特征。

②画局部与细节:仔细观察各个部分的特征,用线表现并仔细地画出细节。

③装饰:在表现细节的基础上,使用各种点、线、图形装饰美化。

比如写生书包,教师引导幼儿先仔细观察其特征,再分析书包的外形和结构,分为哪几个部分。写生时,先画出书包的外形轮廓,再分出各个部分的形状。一些小细节最容易被幼儿忽视,如拉链上密密麻麻的小锯齿,教师让幼儿到近前仔细观察拉链的结构,甚至可以摸摸,感受一下它的质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写生训练,有的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把书包的花纹和布纹都画得非常精细(图2-33)。在写生组合静物时,因为物体较多,幼儿可能观察得不够仔细,表现得比较概念,细节不够深入具体。此时适当结合临摹训练,在临摹优秀的线描静物写生中,幼儿能够较快地找到方法和自信。教师再适时引导幼儿将临摹得到的经验转化应用到写生中,这样的写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图2-34,教师指导幼儿将写生到的花瓶一个个剪下来,拼贴到深色纸上,再添画红色条纹的背景,画面大小错落、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

图2-33

图2-34

在装饰手法方面,教师只为幼儿介绍装饰的基本方法,例如,可以将各种点、线、图形重复排列或者交叉、交错排列;也可以用相应的符号分割大面积空间,再逐步用点、线、图形装饰。注意用来装饰的线条或图形要有长短、大小、粗细、疏密以及方向等的变化。

(二)动植物线描画

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线条的魅力。猫咪身上的花纹、绒绒的毛以及嘴边的胡须等透着温顺又机灵;大象庞大的身躯像一堵坚固的墙,大大的耳朵像蒲扇一样扇来扇去,还有自由伸缩弯曲的长鼻子;小刺猬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硬挺的刺刺……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所以动物是幼儿最爱画的题材。树皮有各种各样的纹理;树叶的叶脉有平行的、发射的、网状的等等,非常漂亮;各种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自然界的植物丰富多样、姿态万千,是幼儿观察和线描表现的理想题材。

动植物上面的线条变化丰富无穷,蕴含着天然朴素的情感,人类文明的印记又为自然增添了无比的美丽。幼儿先天就会以线条作为记录物象、表达情感的手段,用大量的、富有无限变化的线条描摹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幼儿乐此不疲的事情。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用科学有效的观察与表现的方法,帮助幼儿归纳总结适合的线条符号,完成幼小的心灵与他们眼中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为日后的创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植物线描画的表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写实表现法

根据观察,用比较长的线条勾画动植物的外形轮廓。线条的处理不能太单一,长短、粗细、疏密相结合,用笔的轻重、顿挫来表现物象的形体特征,线条的方向要根据对象的生长结构与规律来表现。在深入刻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有利于装饰表现的地方,选择合适而又美观的符号去表现。

图2-35这幅画写生树叶,幼儿把叶脉勾画得相当精细,一丝不苟地画了许许多多条近似一致方向的线,而且疏密错落。正是有幼儿的仔细观察,才有了这样丰富细致的表现。图2-36这幅植物的线描写生,幼儿在观察之后,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线条进行理想化的装饰表现,这无疑是幼儿心目中的美丽植物。高大粗壮的茎秆上长满了刺刺和枝叶,柔长的藤蔓舞动着生长。各种直线、曲线掺杂混合运用,赋予了画面绚丽浪漫的气息。

图2-35

图2-36

2.概括夸张法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一般多用这种表现方法。各种基本形(圆形或近似圆形、方形或近似方形、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等等)将动物、植物的形体尽量概括、简化表现,夸张强调其主要特征,简化细小非主要的部分。概括和夸张既要抓住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又要符合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长规律,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先表述自己看到了什么,最大的最明显的是什么,作画时直接勾出基本形体轮廓,有能力的再用点、线、面等造型手段来描绘,用线要明确、肯定并简洁。教师不要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要允许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图2-37)。

3.拟人化法

图2-37

拟人化法是幼儿常用的表现方法,也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在幼儿看来,他们可以和所接触到的任何物体对话,哪怕是玩小石子时,幼儿的口中也会跟它念叨不停。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幼儿的绘画中,没有生命的物体,如太阳、月亮、云朵、树木、花朵、汽车,甚至房子都会忽闪着大眼睛,或张着嘴巴,有着与人物一样的表情与动作。尤其是画动物时,更是被幼儿赋予童话般的情境。采用拟人化法,常常与夸张、变形、添画等技法结合运用,流畅、肯定的线条将动植物按照人的表情、动态和服饰表现出来,安排在具有一定情节的场景氛围中,使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达了幼儿天真无邪、稚拙素朴的情感(如图2-38、图2-39)。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表达意愿,倾听幼儿的心声,给幼儿留下足够的发挥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切莫用成人的眼光评价幼儿作品。与幼儿交流时也最好使用幼儿的语言语气,营造充满童稚的创作氛围。

图2-38

图2-39

还要注意,幼儿的作品要避免模仿与雷同。幼儿在动画片中看到的形象,很容易被模仿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幼儿之间也会互相模仿造成雷同的现象。教师要多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实际观察,从画身边的物象入手,进行小画面的练习,把自己喜欢的花草、动物随手描绘下来。教师要及时表扬自己观察创作的幼儿,由此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学习欲望,增强幼儿画好线描画的信心,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人物线描画

人物线描画是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区别于以色彩和明暗来表现的方法。幼儿画人物是他们情感表达的需要。幼儿常画常新的人物就是妈妈,还有爸爸、爷爷、奶奶、自己、同学、伙伴、老师等现实生活中的人,再有就是他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

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物线描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在象征期,就开始画“蝌蚪人”,大大的头上长出很多线条(后期能用方形或三角形概括身体的基本形),胳膊腿都很长,往往短的就是头发,有的头发还画得比较弯曲;有的画了五官,有的不画;所有人物的表情动作没有明显的区别,成人根本分不清画的是谁,可幼儿自己却能够一一分辨,并给我们讲很多他和画中人物的故事(如图2-40)。进入图式期的幼儿,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肌体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对形象的积累,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会主动地观察和体会周围的事物,虽然他们的观察还是比较主观的,但是能够把人物的主要特征更突出更夸张地表现出来,如图2-41《放风筝》,小钥把大鱼风筝画得巨大,漂亮的花纹布满了大鱼全身,妈妈的头发浓密而卷曲得都垂到了地上,这是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凭想当然组织的画面。

图2-40

图2-41

教师在指导幼儿人物线描活动中,可以适当选择幼儿熟悉的人进行写生训练。幼儿不是如实模仿人物形象,而是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因为幼儿的创造思维具有符号性、自我中心性,大多平面化表现立体空间,现实空间与头脑中幻想的空间并存于画面之上,所以幼儿的写生表现具有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表现向复杂细致描画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幼儿写生活动时,要充分了解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绘画表现特征,并尊重幼儿自己的观察和表现,切勿过多地指导技能层面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胆地画出来,线条要果断、连贯,避免反复修改。教师切勿重点关注幼儿画得像不像原型,而要关注幼儿所画线条的美感因素,即疏密、粗细、曲直的变化关系。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画面美感的表现,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如图2-42和图2-43这两幅画,分别是四岁的朵朵和六岁的芸松画的人物写生。朵朵画的是妈妈,概括、粗犷而大胆,抓住了妈妈圆脸型、长头发、长睫毛和红嘴唇等特点,还画出了脖子上佩戴的项链与心形的项坠。与同龄的幼儿相比,朵朵的写实与装饰能力都比较强。芸松画的是小妹妹,观察具体而详细,他会按照头发和眉毛的生长方向一笔一笔地画下去;他也会仔细观察衣领的翻折与起伏,并尽力表现出层次,很有线条的组织能力,所运用的线条也初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人物的神态特征也表现得比较到位,由于是凭直觉画画,小妹妹的五官(尤其是耳朵)的比例与位置还不够协调,但这也正是幼儿绘画与成人绘画最明显的差异。这两幅画在同龄的幼儿写生绘画中,已经算是很优秀的了。

图2-42

图2-43

(四)风景建筑线描画

与前几种绘画题材相比,幼儿画风景建筑并不算多。风景建筑线描画着重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是幼儿学会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表现所见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能够提高幼儿对线的处理能力和表现技巧,也是收集素材、培养造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写生创作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情境、启发幼儿怎样观察、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获得建筑的外形特征,发现感兴趣的细节,勿要苛求形体结构、比例与透视的准确。

基于幼儿观察的特点是局部观察,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只画一个建筑物,或从局部开始描画,或依据物象外形的起伏变化勾画轮廓,慢慢地再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的景物。如从画一棵树、一个门楼开始,以后逐渐添加使内容丰富起来。在教师不断的启发引导下,幼儿的写生表现能力会很快提高,形成幼儿在直觉思维引导下的线描绘画特点。如图2-44写生《人工湖》这幅画很有特色。用儿童的视角,将俯视与平视相结合,描绘了一个小小人工湖的景色。小桥横跨湖岸两边,湖中锦鲤水草,岸边树木葱翠。整幅画面最显眼的应该是湖岸的石子装饰,幼儿发现这是可以用线细致装饰的地方,就画了大大小小的弧形。这些装饰符号基本上是依据物象本身的形态归纳而来的,里面的短线与外围的长线构成了对比关系。画面轻松自如、疏密有致,各种线条、图形点缀其中,构成了精美的装饰图案般的写生作品。在幼儿园大班的绘画教学中,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多,正是训练幼儿观察与想象的最佳手段。

图2-44

风景建筑线描中比较具有典型特征的是画面中大的黑、白、灰对比层次关系,这可以明确画面的主次分布。教师要善于从不同幼儿的画面上发现此类问题,并给予有力的指导。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指导:

(1)确定画面中最暗和最亮的部分。一般而言,画面中最暗和最亮的部分往往是画面的主体,因此要多花心思认真对待。比如房顶覆盖的瓦片,用细细密密的线条进行组织,形成大块的黑面,而房屋的墙面就留下大块的空白与之对比;大树的树冠长满了树枝和树叶,树干与树枝只勾轮廓线,而树叶密密匝匝地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绿意葱茏的感觉。

(2)指导幼儿画出灰调子。画面中存在的灰调子是最多的,不仅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应该有深浅不同的变化,这就要靠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灰调子处理得好,画面就有生气,不至于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