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并列式构图

二、并列式构图

并列式构图是幼儿绘画比较典型的构图形式,也是幼儿期的主要构图形式。它是幼儿构图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调查发现,幼儿大概从4岁左右开始便出现这种构图,直到6岁左右还有1/3左右的幼儿采用这种构图形式。幼儿用一种普通的空间关系来包含各种事物,把所有的形象都放置在“基底线”上来表现(多数幼儿把画纸的底边作为基底线),画面中的各种形象都与基底线垂直,形象之间开始有了上下一致的方向。他们常把太阳、鸟、云朵画在上方,把小草、小鱼、小河、小花、小房子、人物等形象画在下半部分,形成平行并列的构图。这种构图形式意味着儿童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我”与“物”的关系;同时也标志着儿童有了把物体加以相互关联的能力,具有了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上下方向性(如图5-2的三幅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会画出地平线(图5-3)。如果幼儿表现很多人一起活动的场景,一条地平线不够,他会在上面再画出两条、三条(如图5-4),这样的画面看起来非常有意思,好像与汉代画像砖的构图形式不谋而合。

图5-2(1)

图5-2(2)

图5-2(3)

图5-3

图5-4

但是这种构图还不能很好地区别出物体的远近、前后,因此有的学者把这种没有层次感和深度关系的构图方式称之为“垂直式”或“竖式空间”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