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修建天路
20.修建天路
大西南解放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的最后一块盘踞地宣告解放。
1950年初,洪珠随部队将工作重点转为修建青藏公路。
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难修的“天路”,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全线需要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十一座大山,山上有永冻层,还有翻浆地带,气候恶劣,雪裹冰,风如刀,加上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
自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以来,藏汉儿女就渴望这里能开出一条“马路”,结束肩挑背扛上高原的历史,但始终无法实现。冈底斯山的羊八井石峡,九曲十折,全长十五公里,宽仅二三十米,中间夹着一条深深的山漳,流水奔腾,整个石峡酷似一把巨大的石锁,把拉萨的西北大门紧紧锁住。多少世纪以来,来往于黑河、拉萨之间的商人、旅行者和朝拜者,只能望“锁”兴叹。
之前都是民工筑路,因民工不能爆破,“锁”无法打开。毛主席指示解放大西南的工兵团入藏修路,洪珠和战友们就每天战斗在黑河通往拉萨的阻塞之“锁”上。
可想当年文成公主第一次进藏,面对这险恶的山漳挤压得黑河水愤怒咆哮的样子,她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因为路段必须穿悬崖中部而过,负责凿炮眼的战士都得从悬崖顶上用绳索系在腰上吊在半空,选准立足点才好扶钎打锤,解放军“当当”的铁锤声正为黑河水自远古来谱就的咆啸曲加上了铿锵的节奏……解放军在为天路开“锁”的工程上创造了一口气连击上千锤的人间记录。
洪珠和仲关正开凿一个爆眼。
“哥,你胆子真大!”
“怕什么?我小时候在青龙寨习惯了。”
“没你带头跳下来,大家还真不敢动,我看峡谷底下的水,腿就发麻!”说着,仲关一边扶钎,忍不住又往下瞅一眼。
“嗨,扶稳!不要往下看!你不看,想着在平地!嗨……”
洪珠炮筒一般地发音,又习惯一锤一声地“嗨”……“嗨”也一锤锤嗨进了铁钎,“嗨”也一声声嗨入了黑河山漳,给峡谷咆啸曲又添了一个冲破恐慌的音符……
时不时,伴着“嗨”,他嘴里还吐出一点唾沫在抡锤的手心上,铁锤手柄握得更牢,砸下去更稳、更有力。
“哥,青龙寨那些红石崖你都攀过?”
“攀过!连禾机冲的炎坦我都攀过!”
洪珠就又回想起,那次从炎坦上跳下河救四哥,又带四哥从炎坦攀上崖……他的“嗨”就又夹带着一丝丝叹息声……叹自己带四哥从崖里攀上来,却把四哥送入了“老虎口”……自己已从军十多年了,从国民党军找到了人民解放军,还没找到四哥的影子……
悬崖上连环爆眼都开凿好了。
塞炸药,放雷管,接出引硝线……
眼看炸药要点火了,没有连到崖顶的引线,下面需要有一个人留下来点火,点燃后继续依靠攀绳一跳一爬迅速攀上崖顶,攀崖动作不快就很危险,说不定人会同炸飞的崖石一起落下谷底……
连长、排长请大家合议,大家都本能地俯瞰一眼谷底,倒吸一口凉气。
“我留下吧,我不怕!”洪珠想了想,坚定地说。
“不,我是班长。”仲关说,“还是我留下吧。”
“你留下?”洪珠笑着说,“这时不比官大,比官大也轮不到你仲关。”他又严肃地说,“这时要看本领。点燃后要能尽快离开危险区,攀上去,否则……”
他转向排长说:“排长,攀崖,我腿脚最利索。再说嘛,仲关家有爹娘,我都没了……”
在场的指战员们都很感动,仲关眼睛也红了……片刻,只听见黑河山漳的抒怀……
“好!这任务就交给副班长罗洪珠完成!我们相信他会出色完成,尽快归队!其他战士现全部马上攀崖撤回!”排长下了命令。
洪珠抬眼看战友都上到崖顶和指定安全位置了。
“罗洪珠——战友都上来了——你也开始准备上攀——并做好点火准备!”排长命令。
“哥——先试一下腰上的绳子……”仲关在喊。
“别打扰他,让他镇定!”排长制止。
“排长、仲关,你们都放心吧!”洪珠抬头向悬崖顶喊一句。
他拉了拉腰上的绳子,仰目选了几个攀崖的立足点……然后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来一盒火柴,嚓地划燃,又嗤地点燃了硝引……
洪珠朝预先选点一一上攀,有条不紊……
崖上的战友都为洪珠捏出了一把汗……
“哥,快,加油……”
“洪珠,快,加油!……”
“罗洪珠,加油!争取每一秒钟……”
山漳的咆啸曲这时都统一填的是“洪珠加油”的词。
轰隆——
轰隆隆——
炸药连环爆炸起来了,有石子飞上了崖顶,峡谷底里的咆啸曲又填上一声声崖石下落千丈的“飞石调”……
终于,黑河谷底的“礼炮”也把洪珠送上了平安的崖巅。
但是,人民解放军为开通这条汉藏“天路”,结束汉藏交流自古肩挑背扛的历史,付出了血的代价……罗仲关后来也把生命献给了“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