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林场场长
46.林场场长
党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官陂是龙海偏远山村,县上分下几十人过来,每个知青户口都挂到各生产队,大队决定要建个官陂林场,让这批知青集中在林场发展集体造林。
这批年轻人响应毛主席号召,主要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谁来教育、交谁来管理他们呢?平赃召集大队干部开会研究,洪珠家庭成分是贫农,社会关系是“四老”,大家一致认为把洪珠从猪场调来林场管理知识青年最合适。
洪珠才创建猪场两年,又脱下那件喂猪的围巾来到林场当场长。
当那“猪倌”环境再差也有个现成的崖洞,这林场可洞也没得住。洪珠又用部队那块油布卷起铺盖,最先来林场搞基建、守材料、盖房子。
林场仿苏式“十”字走廊建起来了,分驻官陂的知青全部聚集驻进了林场。经大队研究,除教育好知青之外,洪珠还在林场带养本大队双丫松生产队的一对孤儿,这对孤儿是一对叔侄,叔叔十二岁,叫刘庚苟,侄儿四岁,叫刘廉贵。
来自县城的知青,多数中学毕业,有的还是县中高层领导子女,都在城市和家庭优越的环境里长大,初到龙脊山这个离县城三四十公里的偏僻山村,又驻扎到这个边远的林场,生活和生产环境的艰苦带给他们的心理反差可想而知。十八岁左右的孩子,首次离开父母,罗场长就成了大伙的老师和“父母”。尤其场长经历丰富,老党员、老英雄故事多,加上人和蔼,有一张慈父般可亲的脸庞,年轻人多愿亲近他。
知青领头人张湘龄带领几个善写画的知青,很快在林场入口的红石崖上用石灰粉刷上“志在农村”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洪珠也认不全,但同知识青年生活在一块,他不愁没“老师”了——在部队好不容易结识了战友仲关和继光做老师,在林场个个都是他的老师。他如鱼得水,沉浸在知识和歌声的海洋里,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每天被知青们感染得真要返老还童了。
造林垦荒、打坑,大队发动全体社员人人头上分任务,栽树、护树,洪珠手把手教会大家,庚苟和廉贵年幼,只能在林场跟知青们做伴,庚苟稍大点,后来也还可参与劳动。农村孩子,叔侄俩都过早失去了父母,在林场里就把场长当成父母,知青们都是兄弟姐妹,当然由于农村和城市孩子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这一对跟着场长每日在林场生活的小孩,有时也难免受人另眼看待。
洪珠带知青们栽树、抚林,他经常是最后一个休工回场里,也还有赶不上开饭的时候。一次发现厨房给自己留的是一钵新鲜饭,庚苟和廉贵碗里正吃着的是昨天的剩饭,一打听,还经常这样,知青们都先把新蒸的饭吃了,这两个小孩子自然抢不上手啊!
洪珠联想到了已故的侄子范伟,据说范伟就是吃不饱,才生病致死的。党支部交给自己哺育孤儿的任务,责任重大,而培养知青尊老爱幼、体恤贫穷、乐于助人的品格同样责任重大。谁吃新鲜饭、谁吃剩饭事情虽小,但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小事见真情,小事不可小看。
洪珠为此向炊事员和知青们先发了毛火性子,会上又语重心长相劝:
“你们都有爹娘都有弟弟妹妹啊!这一对孩子没家没爹没娘,林场就是家,我们都是他们亲人,他俩是你们的小弟弟。你们在家能忍心让年幼的弟弟老吃剩饭吗?剩饭留给我吃没关系,大家先到的也可先吃,发扬风格。林场就是一个革命大家庭,我们这么多哥哥姐姐,要先保证两个弟弟吃得好,吃得饱,同大家一样,才发育好,成长好,将来更好地为建设国家出力。林场这个家庭里,场长哺育孤儿,我有主要责任,可也是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一份责任。这是党的温暖啊,这份温暖又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决不能看不起这两个小弟弟,我们这个家庭要确保两个孤儿身心健康成长,这也是培养我们每个年轻人精神品质的光荣任务啊……”
从此后,知青争着先吃剩饭,洪珠见孩子们都在成长,见知青吃剩饭心里又过意不去,他只好给厨房打招呼,尽量把剩饭留给自己吃。
知青赵赛林分在曾古队落户,洪珠把他安排住自己家,双抢阶段回生产队时,白天要长子范一陪赛林,也教教他干农活,夜里两人同睡一张床。自己家里要宰猪了,洪珠带上赛林和林场那对孤儿来家里吃碗肉……
长子上中学了,他注意带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也带他来林场同城里孩子们学习交流,还让他沟通所在的乐江中学,常联系林场知青去中学同师生开展场校篮球友谊赛。
大伙见罗场长常表扬一名女知青,这女孩长得灵秀,为人殷勤,朴实,年龄又与场长的长子般配,大伙就都笑,要让这女知青做场长儿媳。范一来林场里看爸爸时,女知青也主动接近,给范一端饭、送菜过来,年轻男女眉来眼去,洪珠乐滋滋美在心里……但知青都是城里孩子,他们只是下来接受再教育,自己带知青,当场长,不能因这个便利沾光,一个农村孩子也不好影响城里孩子的美好前程……爱莫能助,他主动回避了知青们的一片美意。
吴书记见数千亩林子长势喜人,觉得洪珠带知青造林有功,这场长又是老党员、为人民翻身解放打天下的老英雄,他激动之余面对洪珠指向千亩林子,铁板钉钉地说:“老罗,你为共产党打江山有功,今天造林护林也有功,现在也年纪大了,将来这批林长成材了,任你从中选十棵最大的杉树砍了做盒寿木!我今天说的,支部也都会同意,说话算数!”
洪珠在林场任场长五年,送知青们陆续返城了,他也卷起那床开始破烂的帆布军毯离开了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