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精神传承
59.精神传承
父亲走了多年,范一心里一直不敢疏忽懈怠,有一种无形的使命已经完完全全落在他的肩上了。他一边盘算着如何尽最大努力将父亲的梦想传承下去,一边更深深思念着父亲。
2018年12月11日晚上,范一梦见了父亲。梦中官陂垌洪水一片,洪珠正在滔滔洪水中弓身打捞上游漂过来的一些东西……范一恰好从新屋背小河下游一座土桥上过河回老家,对着洪水中父亲弓身的背影惊呼:“爸爸——很危险!这么大的洪水,您在那里捞什么,快上来!快上来!”
洪水咆哮的声音大,父亲耳背,范一担心父亲听不到,双手做成喊话筒,对着站在上游方向水淹粮田里的父亲猛喊,反复喊。洪珠穿着淡青色的衣服,弓身向范一转过头来,高兴却嗔怪地回一句:“就你一个人回来哒?”
范一被惊醒,擦了一把头上的汗,反复回想梦中洪水里父亲弓身收集、打捞的危险情景,以及父亲对儿子回的这句很平常的话——有父亲见儿子远道回家高兴的意思,又似乎包含着父亲在责怪儿子没带人回家的意思……
是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传承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呢?范一也想起了他的“战友”们。
此前,范一在文化长征第三届年会——湖南通道会议上认识了一位名叫廖运明的文化长征志愿者。两人结缘于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长征精神研究院在四川成都龙泉山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国际营地(又名928营地)挂牌的仪式上。范一是研究会的副理事长,兼任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院长。当时研究院设在长沙,后因国家民政部出台新文件,一级社团的二级机构不能挂“中国”两字,研究院更名为“长征精神研究院”挂在了成都。从此,范一任了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兼学术院长。廖运明作为挂牌公司的执行董事兼任了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
没想到,红军长征在通道转兵,文化长征也在通道“转兵”,原来研究院的研究员、会员都开始转为“文化长征志愿者”,名称依托原来批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简称:文化长征)活动发起的批文。随着志愿者增多,他们组建了“全国文化长征组织委员会”。范一担任组委会主任,廖运明担任副主任,办公地点仍然在文化长征发起地湖南。廖运明同志也把研学长征精神的重点从成都转移到了湖南,他想在毛主席家乡的文化长征发祥地建“中国青少年长征路”。
廖运明五十多岁,是四川广安一位老兵的后代,是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干部,并常年用个人收入奖励优秀大学生数百人。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他的爷爷竟然是廖昌文——在抗美援朝前线被敌军子弹穿过心肺之间的老兵。就连洪珠都不知道,他居然活下来了。洪珠更无法知道的是,两人竟然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轨迹:同为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抗日远征时还同在第二○○师,淮海战役起义,参加抗美援朝。退伍后,组织为他们安排了工作,但在国家困难时期,他们又不约而同地辞去了公职,回到乡村搞生产,建设他们梦想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新农村……火红岁月留下遗憾,两个上甘岭上冲锋时曾擦肩而过的战友却并不相识;新时代有幸,让两位老兵的后代,一见如故。
一天,廖运明从海南给范一打电话,说他过两天路过湖南去北京,可顺道去龙脊山看看。
2018年12月18日,是范一梦见父亲后的第七天吧,廖运明从海南飞广州,又从广州乘高铁到郴州下车,下午五点半才到龙海镇政府。镇文化站站长周邦文、官陂村(这时已三村合一)的总支书记吴功建、村委主任刘华文一行没顾及已近傍晚,立即陪廖运明驱车前往龙脊山。
车到达公路终端刚好六点,一片晚霞铺在天际长长方方,红得灿烂动人……
“红旗!红旗!”廖运明发出惊叹。
“晩霞铺开一面红旗!我几十年从未见过!”周邦文用相机拍下来,让几个人看个够,个个兴奋,喜出望外……
廖运明到达龙脊山炎坦盘龙景区,看到两条红石盘龙交汇时更惊呆了,他看手表上显示的时间,笑道:“2018年12月18日18时18分!鲜活、灵性的龙脊山见面礼巧合‘18’……”
面对血红的晚霞映照龙脊山卷起的条条赤龙,廖运明着迷了,龙头戏水、龙足舞爪、胫膀花纹、摆尾扭腰……又出现“红旗”天象奇观,他兴奋不已!
晚上在龙海镇上住下后,廖运明给范一打电话:“罗院长,明天我们见面吧!我去长沙向您汇报考察感受和一些想法……”
“你不说明天要赶到北京有急事吗?”范一笑着说,“时间赶不及的话,我们微信聊,下次有机会再见面。再说你有想法主要同吴书记多交流。”
他已决定这次长沙见面,并且改买了明天下午去北京的高铁车票。为了给他争取时间,范一联系了吴功建的儿子吴小波开车接送他。
小波也是文化长征龙脊山研学基地秘书长,在长沙工作。他父亲与范一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学。功建老家同官陂老书记吴平赃同在禾机冲一个组,也就在炎坦盘龙景区。七八岁时范一就成了功建家的常客,每逢春笋一出,到处爬龙脊、穿竹林、蹿崖坦扯笋游玩,坦边上的小笋特别茂盛,密集处那拔笋的声音就和成一首天籁之音……
功建与范一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他也是一位退伍军人,是龙脊山第一位“文化长征志愿者”,官陂村支部又成为全国首批“弘扬长征精神优秀集体”,因此,他们之间又多了一份“战友”的火热。
小波从长沙客运站接廖运明,中午一点才见到面,廖运明在龙脊山建设“中国青少年长征路”决心已定,并对范一认真地说:“你重走长征路时,凌晨四点两位‘战友’都转身要找遗落的东西,你坚持背旗黑夜沿山道独自前进走到天亮,你说‘红旗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啊!我已同镇村干部交换了意见,我想我们在龙脊山做文化长征项目,也只能向前,没有退路!”
廖运明在京办事的几天里,连夜起草公园立项可行性论证报告,方案反复同范一商量修改,报镇村领导定稿,引起龙海党政集体重视。
镇党委书记马建中刚从团县委书记岗位调来,把未成年人教育融合在文化长征平台上来做,活动已早成全国品牌,育人效果可想而知,这文化长征又是龙脊山人发起,在龙海建设文化长征主题公园,真是天作之合,他也轻车熟路。这对振兴乡村,用文化旅游产业唤醒一方山水,造福一方百姓,无疑是重要的实践。
镇里很快下文成立公园建设筹备领导小组,并研究敲定廖运明提议的公园名:“中华文化长征发祥地公园”。
廖运明立即从成都到安仁,带立项报告和牵头公司相关手续在县城住下。为了立项,龙海镇纪委书记谢静翔从村上赶到县上,晚上九点还没顾上吃晚饭,带着廖运明找到陈小松镇长签文件。经镇领导多方协调,县发改局领导大力支持,在建军92周年之际,一周内在湖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竟然办妥两个项目备案立项:
[2019]70号
项目名称:中华文化长征发祥地公园
项目代码:2019-431028-88-03-024952
办理时间:2019年7月26日
[2019]71号
项目名称:朱毛井冈山会师之路(又名:文化长征——朱毛井冈山会师之路)
项目代码:2019-431028-88-03-025689
办理时间:2019年8月1日
7月30日至31日,骄阳似火,第一批为龙脊山“中国青少年长征路”建设披荆斩棘、挥汗如雨的开路人罗范懿、陈赞文、张家祥、廖运明、周邦文、郭展月、罗范春、张国彬、王林文、湛江俊、周万龙来了,还有国家建设部建筑人文环境高级规划师段守超来了……他们让文化长征旗首次飘上共和石。
2019年10月15日是中共安仁县委支持范一和战友在安仁发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15周年纪念日。10月14日—16日安仁举行“全国第四届(2019)长征精神学术研讨会、纪念红军长征85周年、新中国华诞70周年和文化长征发起15周年重走朱毛井冈会师革命路文化长征研学活动”。
发起文化长征15周年纪念的这天下午,中华文化长征发祥地公园“文化长征国家文物旗标志建筑”举行盛大揭幕仪式。安仁县花鼓戏剧团也紧靠披着“红盖头”的红旗标志建筑搭台,要唱大戏庆祝。
剧团团长周文正过来同范一握手言谢,又让范一想起了父亲。
前些年,随着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方剧团面临巨大的生存困难。那时全郴州市十一个县市除安仁剧团外已全部解散。对安仁剧团,县财政也开始了半“断奶”——只拨一半工资。眼看剧团面临全“断奶”自谋生计又很难支撑的局面。
当时范一正担任文化局长职务,他为剧团感到惋惜和着急。这个全市唯一一家县属国有剧团,虽然过去有过突出贡献,荣获过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但当下大势所趋加上自身的经济压力,这家剧团很难保住。
终于,他找到一个难得的契机——为响应县委安仁做大神农“药文化”,他牵头组织创作了花鼓戏神话剧本《药都传奇》,剧本获得了市里“五个一工程” 奖和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艺术节剧本创作银奖,安仁剧团也获本节目全市演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尤其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市委宣传部下文,此剧在全市城乡巡回演出。一台戏,竟让这个剧团走出经济困境,当年还获得了省委宣传部一台演出车的奖励。
不久之后,洪珠80周岁生日即将来临,想到父亲喜欢唱“号歌”和看老戏,范一准备自己出钱请安仁剧团来为父亲庆寿,也为龙脊山乡亲增加一次难得的文化享乐。洪珠听后却没有直接作答,考虑了一阵后对范一说:“你当局长,你的父亲可调县剧团来庆寿。其他群众也过大寿,你局长搞特殊化,群众怎么想?即使你自己花钱请,群众也会误会。不要搞!”
看见舞台大幕徐徐拉开……范一含着热泪向九泉之下的父亲默念:
“爸爸,安仁剧团今天在姑姑的屋背演古装戏,马上就要演出了,您就来看吧!儿在您生前也没能让您享受过一次啊……”
下午三点,面对红旗标志建筑揭幕的高大“红盖头”,党员方阵、群众方阵、学生方阵、镇村干部方阵、志愿者方阵、全国代表方阵整齐入列。
揭幕仪式上,来了许许多多重要人物。尽管范一事前有所了解,但是此时此刻,仍然感觉到心灵的震撼。
嘉宾名录
老革命及后代特邀代表:
郑莉莉:女,红军亲属,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儿媳,《人民日报》外事局退休处级干部。
马继志:男,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将军孙子,国营企业干部。
朱 光:男,91岁,为新中国诞生身经百战,曾参加著名的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位老英雄。曾任解放军团副参谋长、抗美援朝的连指导员。
曹小红:男,朱毛井冈会师开路总指挥曾木斋烈士曾外孙。
谢 恒:女,红四军31团一营营长周访外孙女。
许 红:男,红军独立团政委许郁之孙。
领导和专家特邀代表:
薛启亮:男,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委委员、中宣部办公厅原主任、《党建》杂志原主编、著名党建专家。
谭 谈:男,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文联原主席,现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老军人,代表作《山道弯弯》等。
孙 晶:男,中国社科院东方文化中心原主任、博导、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
雷晓达:男,郴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安仁县委原书记。
张红秀:女,宁夏银川人,30多年专事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大使。
陈和欢:男,安仁县委原副书记、县人大原主任,安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邓存健:男,市文联原主席,知名诗人,《我们从安仁出发》词作者。
谭涛峰:男,《湖南日报》驻郴州记者站原站长,资深记者。
李琼林:男,安仁县政协副主席、县文联主席。
秦志明:男,中央电视台记者、中国国际卫视《信仰之光》总制片人。
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等全国二十几个省、区、市,十八个文化长征研学基地两百多名嘉宾和与会志愿者代表身穿红军服、佩戴文化长征15周年纪念章、举着国旗和文化长征旗从首都来了、从长征路上来了、从黄土高原来了、从沿海来了、从内蒙古大草原来了、从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向文化长征发祥地大集结,上千名龙海镇村干部和龙脊山父老乡亲个个身着节日的盛装,脸上写满了欢快和期待……
央视记者秦志明和郴州电视台记者刘翔宇抓紧抢拍仪式开始前的花絮镜头,刘翔宇采访了全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谭谈,谭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红军是用自己的脚板,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长征精神,也给青少年朋友树立一个榜样,文化长征就是一种生动形象地宣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形式。”
龙海中学学生方阵齐声朗诵文化长征旗帜口号……
镇长陈小松在学生朗诵声震长空之余,邀请嘉宾代表陆续上揭幕仪式主席台就位,宣布仪式开始。
公园建设带头人廖运明先生作嘉宾介绍。
镇党委书记马建中代表地方党政机关作欢迎词和工作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中心原主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孙晶宣读国际易学联合会义务作公园和全国各基地建设人文环境总规划学术支持志愿书。
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委委员、办公厅原主任薛启亮先生代表嘉宾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下午3点30分,陈小松镇长宣布揭幕。
霎时,官陂垌上空礼炮齐鸣,五彩缤纷,一道道红色的礼花飘带直冲云霄,与广场周围升空的气球和高悬的大红条幅交相辉映:
…………
携手新一代,唤起先驱魂;科学求发展,中华再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化长征!
文化长征永远在路上!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万岁!
红军长征精神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来自中央部委和省市县的嘉宾代表为“红旗标志建筑”揭开了“红盖头”……
三面文化长征红旗雕塑,高高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缤纷礼花的背景中,十八个研学基地代表队的文化长征队旗手不约而同举旗聚集在红旗雕塑面前,个个挥舞红旗,与广场群众手里的国旗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红旗又潮水般绕建筑雕塑缓缓流动,大家参观了解雕塑文化:
红旗雕塑建筑长度表意:一级基座长8500厘米(长征85周年)、高150厘米(文化长征15周年),二级基座长7000厘米(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旗帜厚度98厘米(建党98周年),旗杆高2500厘米(中央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整个雕塑各边长总和65000厘米(红军长征四支队伍总里程六万五千里)。
基座是福建的永定红,旗面是四川的中国红,基座正面镌刻的“中华文化长征发祥地公园”十一个字集毛主席手书大字烫朱砂红。三面红旗旗杆上分别刻的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全国文化长征龙脊山研学基地”“中国青少年长征路”。旗正面左上角刻的是红军长征旗旗徽:一颗金色的五角星和一个党徽。旗正面右上角刻的是黑色隶书文化长征口号:“携手新一代,唤起先驱魂;科学求发展,中华再复兴!”旗正面中间刻着巨幅毛体“长征”,银光闪闪,“长征”前面左下角刻着银色“文化”两个小字,旗面右下角刻着“国家文物号:JB966321”一排小小字。
基座背面正中间刻的是毛主席《七律·长征》和他的手书体,基座左边刻的是《毛主席论长征》、右边刻的是《习主席论长征》。红旗背面刻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基座右侧刻的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表扬文和“文化长征国家文物旗标志建筑”简介。原文物旗由担任文化长征队队长的罗范懿设计,于遵义制作,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基座左侧刻的是赞助文化长征国家文物旗标志建筑功德榜,有龙海镇人民政府、官陂村委、玖贰捌教育(安仁)公司、全国文化长征组委、安仁三中等集体和全国十八个省(市)及联合国官员等个人共百余名字。
郑莉莉大姐等还踊跃参加了公园建设现场捐款……
范一和参加文化长征发起、全程重走长征路“老战友”陈赞文应邀参加了红旗建筑雕塑揭幕仪式,内心格外激动。
范一对赞文说:“要是李绿森老师也能参加就好了。”
“是啊,这个劳模却先走了……”赞文的回答既有忧伤又很亢奋,“长征路上的红军英烈都会晓得,他会跟烈士们一起来看吧……”
看红旗雕塑,眼前浮现他们第一天让红旗插上了遵义大捷的老鸦山制高点……
看红旗雕塑,眼前浮现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一个人也坚持摸黑徒步,“红旗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看红旗雕塑,眼前浮现这面旗帜在翻雪山时被雪风吹向了天空,赞文跟着追呀追,白发银丝也飘成了旗……
看红旗雕塑,赞文想起他的父亲也会来看:朱德率军向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在县城过永乐江时陈六生为朱德摆渡送行,毛主席后来在人民大会堂还奖给他一杆枪……
看红旗雕塑,范一也在心中默念:“爸爸,这红旗雕塑正是建在大屋的屋背,您那天被人背来通宵为人唱歌送行,自己逞强独自回家却倒在这泥泞的路边爬不起来……您今天来看吧!儿子带来了很多客人来了老家啊!那升空的大红气球不正像您举给我看的‘红薯’吗?……”
看红旗雕塑,父亲和战友在淮海战役胜利的红旗海洋里举起右手……
看红旗雕塑,红军队伍正举旗从子弹纷飞、弹光闪烁的泸定铁索桥上飞过,两位英雄正落入大渡河,激起冲天浪花……
看红旗雕塑,黄继光在挺身堵枪口,父亲和战友随红旗发起冲锋,呼啸前进,千疮百孔的红旗插上了上甘岭0号高地……
…………
“红旗”揭幕仪式后,范一和村支书吴功建领车队进入公园深处。
中宣部、中国社科院、人民日报社等单位干部、革命后代和全国志愿者们都爬上了共和石观光,并都在大红横幅上签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