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乡间歌星
54.乡间歌星
1987年至1993年七年间洪珠脱离了田间生产,这期间是他勉强出门跪地杀鱼草的七年。1994年至2004年十年间是他只能出门在平地移步,后来在家不肯坐轮椅借助凳子或扶墙挪动还做点手上活的十年。
腿和手渐渐不方便的这十七年间,又是他发挥嘴能唱歌的技能去龙脊山(主场在官陂垌)为亡者唱丧礼歌送别的十七年。
乡间死了人,开个追悼会,龙脊山把为亡者唱“号歌”闹夜纳入重要追悼仪式,根据孝家决定,短的唱一晚,长的唱两三晚。这些年,洪珠便成了这一片乡间的“歌星”。
这期间,范一调去距龙脊山四十公里的县上工作,也担任过文联主席和文化局长,几次接父亲来县城小住过,可全然不知父亲腿脚和手活动都不便时,又突然在调动嘴的功能,敞亮歌喉,为群众送热闹、送祝福、送吉祥: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和鞭炮响起,孝家行礼,孝堂就等洪珠起歌场——
一根竹竿圆溜溜,孝家请我开歌头。
歌头不是容易起,未曾开口汗先流。
开天天有八卦,开地地有五方。
开人人有三魂七魄,开神神有一路豪光。
是天是地开天辟地,歌郎到此大吉大利。
…………
洪珠的粗喉咙大嗓门,浑厚、洪亮,高音惊天像大炮,堂音环绕如崖洞。平常在家在外劳动,都很少人听他哼过歌,这或许是十五年戎马生涯的缘故吧,凡事专心致志看场合,严肃活泼守住度。少年时,在青龙寨他就喜欢赶歌场,白天干完活,一等夜幕降临他就爬上山顶,探听龙脊山四周哪有锣鼓声,他就闻声而去,有时夜里陪大人们唱一晚上号歌不睡觉,白天准时回家干活,一夜没睡他说睡了,待到大人劳作中间休息抽口烟,他却脖子一歪打起了呼噜。长大成人后,经历残酷的战争摔打和回家务农几十年,连子女也没听他平常唱过歌,等到人老腿足障碍,时隔六十年一个甲子的光阴他才拿出自身不受腿脚限制的“绝活”来。
官陂垌有人离世了,做白喜的孝家派人来一定背他过去,范林也难阻,有空范林也只好陪他去。这洪珠不到场,似乎歌场就开不起、唱不响……
他不识字,没有歌本,不懂好词,只图顺口,歌在心里,自然流出:
亡者勤劳心灵善良,说话举手像个姑娘。
孝敬父母官陂第一,夫妻和睦教子有方。
左邻右舍亲如一家,乞丐上门有吃有装。
强门不怕弱门不欺,森林失火挺身而上。
不是党员胜似党员,长相斯文意志刚强。
你若当兵生死战友,心细胆大碉堡敢闯。
为了胜利敢堵枪口,继光第二中华儿郎。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轰隆——轰隆隆……
洪珠每唱到动情处,流泪满面,哭唱凄凉,锣鼓手吹打来劲,铁铳也为他唱到高潮惊天鸣响,孝子深深感动、跪地行礼哭爹喊娘……
他唱得响,还不仅因喉咙洪亮,龙脊山老人他个个了解,尤其同他相处过的乡亲。洪珠性格直率,唱得真切,该骂也骂,让后人吸取教训,该奖则奖,让好人备受鼓舞,唱到细微处,唱得人人心服口服,他还常借唱“号歌”思念浴血奋战牺牲的战友,又想起了为黄继光收整尸体的场景,战友走时体无完尸,也没有这种歌场,只有大反攻的炮声,和战友们冲锋陷阵“为黄继光报仇”的喊杀声,他借悼念乡亲追思战友,怎不唱得失态痛哭?
人生总结后,他接下来带领歌友们为亡者解罪、运粮,度灵上天堂,劝孝家节哀,祝福送吉祥:
…………
人生在世犹如水上浮萍,光景千年也仅宇宙闪电。
春花秋月不久,人缘已尽结发难留。
劝亡者梦回故园,劝儿女不必悲伤。
山中难有千年树,世上难有百岁郎。
人生在世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家乡。
一次在大屋组唱了两夜的歌,见孝家太忙,他悄然移开人群,独自勉强上了回家的路,因道路泥泞,跌倒在公路旁,一身泥水,脸上也是,有过路人认出,才背他送回家中。
范一得知此事,回家劝他不再外出唱歌。父亲只管“嘿嘿”笑,答应:“爸是党员,群众需要,还可用上,爸就开心。远地方不再去了,你可放心!”
没多久,洪珠又被龙脊山人背着,出了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