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硬寨、打呆仗
《孙子兵法》有云:“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每一场战役都是“有限次重复博弈”,都是一场综合战力的消耗战,从第一场战役到最后一场战役,只要某一方出现一次大的失误,那么,前期所有的胜利都会烟消云散,都会直接归零。而纵观历史上的战争胜利者,永远是那些在每一场战役后都保存实力的一方。只要在每次战役中都能保存自身的实力或主力,消耗对方的实力或主力,就有很大机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投资机构,或有意于股权投资的职业投资者,如果出现一次大的战略性损失,再想扳回来就非常难了。对投资机构而言会损害公司的行业声誉,对投资者而言则是一种利益上的损害。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回避大的损失,回避那种会出现颠覆性结局的损失。
清朝末期的名臣曾国藩,总结了自己打仗的经验——“结硬寨、打呆仗”。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或是相持,甚至是在追击溃败的敌人时,每到一地都不辞辛苦地“结硬寨”,把自己与敌人的风险源隔开,防止敌人使诈、偷袭和侵扰。在进攻的时候,更是要扎扎实实地“结硬寨”,宁可让士兵疲于奔命,也坚持自己的打法不动摇。老老实实地“打呆仗”,即便被学生误解、被同僚取笑,还是坚持自己的用兵原则不动摇。
“结硬寨、打呆仗”的原则,其实是一种“不冒险”“料敌从宽”的原则,尽可能划定自己能够掌握的范围,并从中获得一种战场上的主动权,这也是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不管自身兵力多寡、胜算高低,始终把防范潜在风险放在第一位,以保存实力为前提,以“不败”待时机转变、待优劣转换、待攻守变换、待主客易位。这也是一种以“生存”为底线的思维方式,只有在战场上生存下来,才有赢的机会。
为降低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增加投资的安全性,可以学习、借鉴这个“结硬寨、打呆仗”原则——寻找并投资那些“结硬寨、打呆仗”的企业,并坚持这个投资方法不动摇,形成自身的投资风格。不要被花团锦簇的经营手法所蛊惑,不要被感天动地的情怀所迷惑,不要被激动人心的账面利润所误导,寻找不断提高经营壁垒和“护城河”的企业。
“结硬寨、打呆仗”的原则有两层含义:
第一,要找到“结硬寨”(经营壁垒)的企业,并且调动资源,帮助这些企业去“结硬寨”,把“护城河”挖宽、挖深;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去“打呆仗”,帮助企业树立和坚持经营哲学的信心,或者说是找到那些有强大信心的企业。
第二,要长期坚持这样的投资方法不动摇。作为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投资机构,通过投资这类企业来“结硬寨”,通过长期坚持这样的打法来“打呆仗”。
这就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去审视企业,从风险规避的角度来看企业,帮助企业去找缺点、去补漏洞,不断帮助企业结“硬寨”、挖“壕沟”。
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选择那些能够坚持“结硬寨、打呆仗”,不断累积自身优势壁垒的企业。那些值得投资的企业永远是少数,只要我们能够坚持细水长流、积小胜为大胜,就可以建立与众不同的投资风格,获得长远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