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超额收益

第三节 寻求超额收益

投资行为是一种利弊权衡后的选择,这个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所承担的风险,及未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和程度。投资行为发生的目的是获利,安全本身并不是投资的目的。因此,在安全性(尤其是企业运营的规范性和主营业务的持续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或者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投资者必须思考如何寻求更高的收益或超额收益。

收益是对风险的一种补偿,如果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就需要较大的收益来补偿。而从收益与风险曲线来看,获得非对称收益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如下图所示,A、B、C 三个投资方案,从风险收益比曲线来看,C 方案是优于A 方案的,C 方案比起A 方案有非对称收益。对比A、B 方案,B 方案的风险和收益都比A方案要低,但风险下降得更快。因此,B 方案与A 方案相比,也存在非对称的收益。

收益与风险示意图

在当前的股权投资领域,结合企业成功IPO 后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非对称性收益或超额收益的来源有:(1)赢家通吃;(2)行业性溢价;(3)产成品溢价;(4)扩展性期权;(5)IPO 套利;(6)长期投资溢价。

(1)赢家通吃

赢家通吃也就是龙头(领先)企业溢价。

一般情况下,行业龙头企业都要比第二、第三名企业的盈利能力要高上很多。而且,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也要贵上一些,市值则要大上不少。因此,做股权投资尤其要重视这一类企业。

在一些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龙头企业甚至能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充分体现了赢家通吃的现象。如微软在PC 行业的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Intel(英特尔)在PC 行业的CPU 领域,都近乎实现了赢家通吃。如果没有《反垄断法》的阻挡,估计就真的实现了。

当颠覆性技术或新经营模式出现时,很可能会创造一个新的行业,并成长出一个新的龙头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高溢价。

案例:基于大数据的搜索赢家

Google(谷歌)的搜索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页面内容的相关性进行搜索,通过分析(通过爬虫抓取)页面的信息量和算法迭代,以统计学的方法找到与主题词(释义)相关度最高的页面。

第二阶段,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用户点击和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搜索的精准性。而第二阶段数据的质量,与客户数量密切相关。如果客户数量多,即便是一些非常冷门的搜索关键词,也会很快达到可以优化的几万次数量级,进而提供更好的体验。

其他竞争对手在算法的架构上与Google 相差不大,但在数据量上却相差很大,尤其是某些冷门关键词上的搜索质量差异很大,用户体验就会有明显的差异。即便在关键词这个领域达到了Google 的水平,甚至略高一点,也难以取代Google 的地位。Google 作为搜索领域的领导品牌,这个位势是其他公司难以颠覆和超越的,竞争对手难有出头之日。

Google 还通过分析客户的广告点击与页面内容的相关性,不断提高和强化这种相关性。这样,单位面积与时长的广告位的客户转化率就会比其他企业高,相应出售广告的价格也会更高。同样,亚马逊的商品推荐比其他企业更加精准。这也是基于大量客户行为数据分析得到的,其中大量独有的长尾数据提高了匹配的精准度。

(2)行业性溢价

资本市场发展已经超过百年,针对不同行业往往给予不同的估值,有成长溢价、创新溢价、消费类溢价等三类溢价现象。

第一类,成长性行业的溢价。传统产业(落后于时代)的估值明显低于成长性行业,尤其低于新兴的成长性行业(与时代同步或领先于时代)。资本市场更多反映了未来的预期,而新兴的成长性行业的未来更有想象力。

第二类,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溢价。如科技型企业中创新药企业(不断技术迭代,不断创新成长),即便企业有巨额研发费用支出并出现亏损,资本市场也会给予很高的估值,就是期望创新药研发成功后,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新成长。

第三类,消费等2C 类行业溢价。一般情况下,2C 类行业估值要高于2B 类行业,这主要是因为2C 类行业稳定的利润和充沛的现金流。而一些持续性强的2B 业务也有类似的溢价特点,如SaaS(软件即服务)及云服务等类2C 型业务。

当然,有些行业会具有多种属性,比如医药、消费电子等行业内的子行业就是这三种属性的综合体,而化妆品、食品等行业往往拥有消费和成长的双重属性。

(3)产成品溢价

一般情况下,做制成品且位于产业链末端的企业,要好于做零件或部件的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制成品企业,那些能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群的企业(2C 或2B),往往都有溢价;而处于产业链中间或上游的企业,如果能够实质影响或控制产业链,并通过产业链来影响终端客户群的企业(2B),也能存在溢价。

如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Intel 和高通,都是有平台性质或产业链主导型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控制CPU(中央处理器)和通信芯片的产业链,并能通过产业链影响终端用户。这种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存在溢价。

(4)扩展性期权

一般情况下,受限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周期,企业在规模和创利方面的扩张是有明显边界的。企业如果能够不断跨越产业周期,不断打破资源束缚,并能实现跨界扩张,相当于附赠给股权投资者一个扩展性的成长期权。

那些能够不断成长,找到新的、比较大的增长领域的企业,往往会给予投资者惊喜。

(5)IPO 套利

IPO 套利是存于一、二级市场的不同估值差所产生的机会。同样的企业,在一级市场大概会给予10~12倍估值,在二级市场可能就会给予25~30倍估值,二级市场的溢价会高出1倍以上。

二级市场给予的估值明显高于一级市场,这种溢价往往是长期存在的,主要是因为二级市场的高流动性、资本运作的便利性以及“壳”价值等溢价因素。

在做私募股权投资时,不能给予一级市场的企业太高估值,否则,就会出现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所以,把纯粹市场套利作为投资逻辑的投资行为,最终会因为估值差缩窄而变得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当追捧市场的“热点”项目时,股权投资者会有较多的约束条件,而最终的投资回报情况往往是堪忧的。

(6)长期投资的收益溢价

与短期投资相比,长期投资的年均回报要高,成功的长期投资会获得复利效应。

短期投资在回收资金后,需要不断更换投资标的,所回收的投资资金在待投资过程中就会有一段低效回报期,而成功的长期投资的低效回报期比较少或比较短。

另外,如果把投资行为拉长,则会规避掉一些短期项目,也能规避掉与其他投资者价格竞争的情况,从而让自身投资的安全性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超额收益存在的依据,主要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三性原则在不同位势企业、不同金融资产、不同投资行为上存在的分布差异,这也为股权投资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同样,资本市场不会对“容易做的事情”给予高估值或时代溢价,只有那些“他人所不能”和“困难中拔尖”的企业,才会有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