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业经营难度

2.行业经营难度

经营难度则体现在运营层面的难易,是否需要持续不断的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是否需要持续消耗资金资源,是否需要不断满足客户(顾客)易变的需求。这主要针对的是进入后的经营环节,如果不能对经营难度有充分的认知,就无法提前预判未来的经营困境,也就无法有效应对潜在的经营风险。

行业进入壁垒和行业经营难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业进入壁垒和行业经营难度

注:企业在应对行业性经营难度时的创新举措,有可能转化为自身独有的经营壁垒,尽调时须密切关注。

通常情况下,公用事业的经营难度是比较小的,尤其是有天然垄断性的行业,如电力、水务、管道煤气、公路、机场、铁路、电信铁塔等。一方面是因为传输通道本身的独占性,最终导致经营难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这些服务的内容常年不变或者变化不大,如电力、水、煤气等都是标准品,而机场、铁路等服务也变化不大。这些行业内的企业,几乎不会主动去做广告,因为不需要面对终端客户来拓展市场,也不需要为获得终端客户的认可去做广告。

以下几种情况,企业经营难度会比较大:(1)需求多变/易变(如产品需要创新);(2)库存跌价(资产的损失及风险);(3)有效经营时间短(如冷饮、露天滑雪场);(4)技术难度大(如需要不断迭代创新);(5)产业链的弱势地位(位势弱);(6)偶然事件冲击大(如瘟疫对养殖业的冲击)。

(1)需求多变/易变

由于个人消费品市场具有天然的分散性,那些能够直接2C 的行业,一般都是相对容易进入的。但是,能否打造一个知名品牌,以及这个知名品牌所树立的经营壁垒的可靠性,还要看产品本身的变化频率(包括技术进步)。如果产品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变化(如服装行业的潮流变化),这种经营的难度就很大,所建立的经营壁垒也较弱。

品牌服装行业(如女装)的经营难度就比较大。虽然设计和加工制造环节比较容易,但销售(需求的预测、潮流的把握)和库存管理的难度非常大,属于典型的产品须持续迭代、经营难度很大的行业。而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属于容易进入、难以经营、难以形成壁垒的行业。

有些著名的影视或体育明星,跨界进入餐饮和服装等行业,利用了行业低进入门槛、受众广和个人高知名度等机会,试图实现个人知名度的变现。但是,能够长期经营下去且做出品牌和规模的案例并不多见,问题就是这类行业的经营难度并不因为明星而发生改变——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变化的口味等,明星也许不具备克服这些经营难度的能力。

很多行业存在老产品(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的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而这些企业为了应对利润减少不得不持续推出新品,把价格再次提升起来,以增加企业或行业利润。有类似趋势的行业,都是需要重视和密切跟踪的。这类行业的企业面临两重风险,第一重是老产品需求持续下滑的风险;第二重是新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新需求的不可知风险。为了抵御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这些商品会“凸显”品牌,通过品牌来标价(锚定价位和行业位势),并把老产品的有利定价顺利迁移到新产品上,减少新产品面市的不确定性。

案例:产品不断迭代,增大经营难度

服装类行业比较难经营,尤其是女装类,最终都要靠产品的不断变化(呼应潮流)来支撑品牌,国内还没成长出一家在女装上独树一帜的品牌。相对而言,体育类服装要容易些,如安踏、李宁等品牌都走出了国门。

饮料类的可口可乐、雪碧等配方常年不变(外包装常换),通过不断做促销的方式巩固所建立的品牌壁垒,国内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和娃哈哈纯净水也是如此。这类2C 行业都比较容易进入,而防守方面则不太一样。饮料类知名品牌比较容易守,而服装鞋帽类根本无险可守。

正如《3G 资本帝国》所描述的,3G 公司所做的并购案例,不是啤酒(英博),就是食品(汉堡王、亨氏),都是那些品牌强而经营弱的陷入“窘境”的企业(所谓的“折翼天使”,即曾经的优势品牌),都是有护城河的,是可以通过改善管理来挽救的企业,是需求变化不大的行业。

巴菲特购买的喜诗糖果(see’s candy)公司就是如此(配方几乎变化不大,只调整包装。一年四季都可以卖,节日期间生意更旺)。1972年巴菲特全资购买花了1500万美元;截至2007年,累计13.5亿美元税前利润,净利润约12.6亿美元。2007年度喜诗的税前利润是8200万美元(净利润约7600万美元),假如喜诗当前的合理市盈率是10倍的话,那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喜诗获得的红利加上喜诗当前的合理市值,是初始投入的134倍!

(2)库存跌价

像服装这样的行业,一旦过季,库存的价值会大幅度缩水。还有以大宗商品为原材料的行业,如果没有通过合同(期货套保)锁定原材料价格,一旦价格发生大幅度不利变动,企业利润也无法弥补价格波动的损失。

一些酒店等服务业的库存,比如客房(时段服务能力的库存),如果在经营时间内无法实现销售,库存价值就清零了。

诸如食品行业,保质期较短的商品库存风险就很大,如保质期3~5天的面包、保质期5~7天的鲜奶、各类水果等。还有绿茶,当年出售的价格最好,隔年的价格就会大幅度下降。这些易腐烂的库存,都会导致经营难度的增加——客户非常关注新鲜程度,必须通盘考虑物流速度、展示需要和合理库存的配比。

电子消费品的库存跌价也比较明显,新品隔年的价格会下降一大截,而成本却没有这么大的下降幅度。

案例:ZARA规避存货的模式

1975年设立于西班牙的ZARA 公司隶属于Inditex 集团。ZARA 作为“快时尚”的鼻祖,采用了小批量、多批次(包括补货)的供应模式,其每年推出1万多款新设计,供应链能够做到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完成制作并销售。相关行业的传统模式是“品种少,批量大”,ZARA 的库存只有6天,而H&M 是60天。

这个模式承担了高生产成本(在西班牙生产,有14家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并配备位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300家中小型供应商)和高物流成本(飞机或快递运输、小批量发货、多次送货,24小时送到欧洲、中东及美国商店,48小时送到亚洲和南美洲),能够灵活机动地提供款式众多的商品。ZARA 做到了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与H&M 相仿,但库存数量更低,可见其经营质量更胜一筹。

(3)有效经营时间短

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企业是否都能正常或顺利地开展业务?如冷饮在冬季就难以销售;而露天滑雪场只有在冬季才能经营;还有丝绸产品,主要在夏秋销售;等等。

企业运营的有效经营时间,不仅反映营业收入的时间分布状况,更需要考虑为获得这些营业收入的资源投入,以及在无法有效运营时的各类资源的损失和消耗。首先,是设备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其次,是员工的招聘和安置;最后,是运营重启的新增资源再投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等。这些都属于行业性内生的一些经营困难。

同样,为获得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在有效经营时间内,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创利,必须能够覆盖在有效经营时间上的损失。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多的客户来认购或体验这些产品和服务,这些来自市场方面的压力,对企业经营再次提出了挑战。

而基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如电商、视频、广告等商业模式,则提供了7×24小时的服务,有效经营时间是全天候的,因此,这类模式就存在天然的优势。当然,如何保证每一分钟都不死机,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了。

(4)技术性壁垒

有些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其经营难度比较大,即便获得暂时的市场领先地位,也未必能够笑到最后。行业领先者必须源源不断投入研发,才能维系现有的竞争优势,才能打赢每一场技术争夺战。在产能周期和市场周期双重波动的影响下,企业必然要经历市场低迷期,还要力争能够存活下来。

行业追赶者对行业技术进步的贡献是巨大的:一是追赶者发明了新技术,实现了技术突破;二是技术追赶者给领先企业施加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让领先者不敢懈怠,不得不努力奔跑。

案例:半导体制程竞争激烈

从半导体发展史可以发现,半导体加工的最先进制程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再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是领先的。在这个领域,除了需要资本高强度投入(台积电每年安排超过1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2019-2020年规划了300亿美元的投入),还需要不断迭代技术和投入新型设备,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相关企业案例可以发现,要在行业萧条期间逆势超大规模投入,甚至通过政府大力支持“越亏越投”,直到竞争对手先行倒闭退出市场,最终实现超越。近5年来,台积电在CPU 等芯片代工制程上,一直领先三星、英特尔等竞争对手,给竞争对手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

而中芯国际在追赶台积电的路上,已经走了近20年,仍然在不断缩小差距、不断追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技术越加速演进,追赶的难度越大。这类行业进入难度大,经营难度也大。

(5)产业链的弱势地位

如果某个企业的上下游集中度都比较高,则该企业的经营难度就比较大。比如,汽车行业的主机厂在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时,都会主动进行分散以保障自身供应安全;而且,还会要求每年价格下降2%~3%,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经营难度就比较大。购买上游的原材料往往是现金拿货,销售给下游主机厂往往被挂账,且一拖再拖,而其他费用又不能拖欠,利润只会越来越薄,只能靠提高效率增加盈利。

制造微笑曲线

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在1992年提出了“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并以此作为宏碁的策略方向。微笑曲线理论的核心是选择附加值高的环节,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才能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

对于一些制造业,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中间的制造业,天然地处在了“组装+制造”的较低附加值环节。这些制造业往往采取加工费的定价模式,加工费大概包括原材料使用及消耗的成本+资金成本+人员生产成本+设备折旧+销售及管理费用等。

而台积电的芯片制造却不同,这种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型制造业,通过构建自身的优势位势,可以从芯片产业链中切走很大一块蛋糕。

(6)偶然事件冲击

2018年爆发的“非洲猪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又比如电影行业,如果主演艺人爆出一些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言行,这将直接导致整个影片延迟上映,甚至重拍。

在受到偶然事件冲击时,不发生颠覆性风险,或者说具有“熬”过去、“熬”出头的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从上面的经营难度来看,如果企业能够消除这些经营难度,就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如ZARA)。这些经营上的痛点,恰恰是产生独特价值的地方。

如果一个行业容易经营,竞争对手也会众多,就更需要构筑一个与众不同的经营性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