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业逻辑
企业的价值评估基准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伴随时代而不断演进的。
股权投资者一定要站在长的发展周期,要理解产业逻辑,分析行业的发展规律和产业链格局的变化;更要关注那些能够符合时代最强音的典型企业,寻找那些能够在产业链中独占鳌头的优势企业,物色那些在产品及技术方面有强大的扩展性及进化能力的成长型企业。
(1)时代企业
大时代创造大格局,大时代带来大机会,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特色的最强音,每个企业都无法离开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家电(先“黑电”,后“白电”)、房地产、重化工业、饮料食品、医药、半导体等,先后登上了时代最闪亮的舞台,成为舞台的主角。
随着时代的转换,有的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企业不温不火,有的企业依然基业长青。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时代企业所具备的特点一般有两类。
第一类企业能够通过消费升级,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实现持续被需要,牢牢把握市场主流。
典型如白酒龙头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企业依然能够傲立高档市场,能够满足消费升级,并实现与时代同步。而那些无法跟随时代进步的企业最终会趋于萎缩,甚至是消亡。食品饮料行业里诸多地方性白酒品牌、依然以“洗、护、沐”大日化为主的日化品牌等都是如此,因为无法实现品牌“高档化”或“年轻式”,最终不得不陷入经营困境。
第二类企业能够不断通过技术升级,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甚至成为行业内技术的“领头羊”,能够领先于时代。
典型如5G 通信技术某龙头企业,在技术标准成熟后大规模推广应用,一举获得了无线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而那些技术进步趋缓甚至停滞的行业,其中的企业无法与终端消费者建立直接感知,会慢慢落后于时代,并被贴上“传统”或“周期”的标签。
这两类企业分别通过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与时代同步或领先于时代,成为“时代企业”或“后时代企业”,屹立于时代大舞台,也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
(2)产业位势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脱离产业链而存在,小的产业链内有成百上千家企业,而大的产业链则有几十万家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势(位置和势能)是千差万别的,占据产业链内关键节点和高位势的企业并不多。
高位势企业有四个典型特点。第一点,高集中度的龙头企业。不能获得高市场占有率,就没有面对竞争对手时的压倒性优势,也就无法体现其高位势。高集中度既是优势本身,更是优势的结果。高集中度的龙头企业未必拥有高位势,而拥有高位势的企业一定是高集中度的龙头企业。
第二点,拥有强品牌力的企业。领导品牌的地位是天然的屏障,是非领导品牌难以跨越的天堑。领导品牌可以是大类市场龙头,也可以是细分市场龙头。一般来说,大类市场龙头必然是细分市场龙头。分析品牌地位的高低,不仅要看企业产品所处某个环节的影响力,还要看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第三点,拥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这充分体现在其高市场占有率的财务价值上。
第四点,处在产业链关键节点上的企业。关键节点可以是产业链的根基或产业链技术的源头,也可以是供应链或技术演进分叉点的关键位置,还可以是产业链的末梢。以IC 行业为例,Intel 的CPU 和微软的Windows 是PC 产业链的根基,而Windows 还是PC 行业软件产业链的源头,ASML(阿斯麦尔)的光刻机则处在CPU 等芯片制作技术演进分叉点的关键位置。
综上,股权投资者要关注一些新兴的行业,这里有可能会产生集中度高、盈利能力强、品牌力强和处于关键节点位置上的复合型企业,也有很大机会诞生产业位势高的企业。典型的如苹果、特斯拉、iRobot 等,分别在手机、电动汽车、扫地机器人领域创造了新品类,并一举建立起领先的品牌位势,这也是市场对技术先行者的最大奖赏。
在分析企业的商业计划书时,可以沿着其上下游供应链和客户群进行调查。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的研究和分析,就能接触和投资那些占据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标的,这往往会获得意外之喜。
(3)扩展能力
股权投资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所投资企业的成长性。所投资企业除了在现有细分市场成长外,能否溢出到其他细分市场或领域,会对投资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异。
那些能实现跨越多个市场成长的企业,其在创利规模上的增长空间巨大,如同在长长的雪坡上滚雪球,能够不断拉长企业的成长周期,让企业不断持续成长。如果有幸投资高位势的企业,就会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的回报。软银投资阿里巴巴获得上千倍的回报,其核心在于阿里巴巴的不断成长,从2B 到2C,再到云服务、办公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