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年),原名高振山,也写作高镇山,号子君。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20世纪30年代老生“三大贤”之一。
高庆奎祖籍山西榆次,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生于北京,父亲高士杰,艺名四保,为著名丑角演员,高庆奎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亲从艺的影响,七岁开始读书,十一岁始学唱戏,早年坐科庆祥和科班,师从贾丽川、贾洪林叔侄学文武老生,贾丽川给他起艺名庆奎。十二岁开始登台,配演娃娃生。
十八岁时因变声而跟随姐丈李鑫甫学武功戏,技艺大增。后来谭鑫培在广和楼演戏时,高庆奎演《连营寨》中的诸葛瑾,《碰碑》中的杨六郎等。民国二年(1913年),高庆奎二十四岁,正式搭班唱戏,与梅兰芳、郝寿臣等名角,一同在天乐堂演出,深受观众欢迎。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高庆奎在梨园的地位逐渐提高,从演配角到演主角,文武昆乱不挡,艺术积累日渐丰富,确立了他在舞台上的老生头牌地位。
为了把演戏的本事学到手,高庆奎给自己定下了“三不争”原则:不争主角配角、不争戏码先后、不争戏份多少。这让他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学习机会,很多戏班子争着让他来搭班。从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他搭过的戏班有田际云的玉成班(后改名为翊文社)、谭鑫培的合庆社、刘鸿声的陶永社、王瑶卿的天庆社与成庆社、杨小楼的桐馨社与中兴社、俞振庭的双庆社、周瑞安的瑞庆社、梅兰芳的裕群社和喜群社等。其中,俞振庭、梅兰芳、杨小楼对他的帮助最大。
在玉成班,他演过《白门楼》中的陈宫(1913年),在翊文社演《辕门射戟》中的刘备(1914年),在文明园合庆社的日戏,他演唱了《群英会》(1915年),在吉祥园合庆社的日戏,他演了《逍遥津》中的穆顺(1916年)、《黄鹤楼》中的孔明,同年,又在文明园合庆社的日戏,演唱了《定军山》(1916年)。在桐馨社,他演唱了《华容道》《定军山》《伐东吴》《捉放曹》等(1916年)。
民国六年(1917年),吉祥园日戏,高庆奎演唱了《借赵云》。这一年,北京水灾,高庆奎还为救灾而义务演出了《黄鹤楼》。
民国七年(1918年)五月,高庆奎搭裕群社挂头牌,唱的正戏有《洪羊洞》《骂曹》《失街亭》《五丈原》。
民国八年(1919年)跟随梅兰芳到日本演出。回国后,在新明大戏院与梅兰芳、余叔岩、王凤卿等共同演出,高庆奎演出的正戏有《战长沙》《刺巴杰》《乌龙院》《辕门斩子》《落马湖》《进蛮诗》《浣纱记》等。民国八年(1919年)十月,在中兴社,杨小楼唱《长坂坡》,高庆奎演刘备。
民国九年(1920年)九月,高庆奎加入双庆社,挂头牌。主演了《斩黄袍》《卖马》《胭粉计》等剧目,还与尚小云合演《牧羊圈》等大轴戏。
高庆奎剧照
民国十年(1921年)二月,吉祥园日戏,高庆奎演大轴《失街亭》。
从民国九年(1920年)开始,高庆奎成为头牌。一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五年间,高庆奎在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豪迈人生,红极一时。
1921年,高庆奎自己组建了庆兴社,在各个戏园频繁演出。同时,他还重新排演、改编、整理了一系列的历史剧目,如全本《鼎盛春秋》、全本《逍遥津》、《哭秦庭》、《马陵道》、《醉遣重耳》、《窃符救赵》、《浔阳楼》、《史可法》等。
民国十一年(1922年),高庆奎邀请王鸿寿到庆兴社,一面向王鸿寿学习演技,一面还在排练新戏,尤其是红生戏,高庆奎排演了《七擒孟获》《青梅煮酒论英雄》《战长沙》《七星灯》《温酒斩华雄》等,深受观众欢迎。本年度,他演的三国戏还有《空城计》《胭粉计》《击鼓骂曹》等,这是高庆奎演出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他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京剧须生“三大贤”“四大须生”之一。与此同时,他接受百代唱片公司邀请,灌制了《八大锤》《七擒孟获》《汾河湾》《空城计》《珠帘寨》等剧目的唱段唱片。
1923年至1929年之间,高庆奎曾率剧社先后五次到上海演出。1924年,高庆奎将自己的班社改名为玉华社,又灌制了《打鼓骂曹》《胭粉计》《探母回令》《打侄上坟》等剧目唱段。
1925年3月,高庆奎在上海大新舞台演出《胭粉计》等,使《胭粉计》成为高派老生的代表性剧目。
1926年,高庆奎在演《三国志》时,开创了“一赶三”先例,即一个人在同一剧目中饰演三个角色,他先扮演鲁肃,再扮演孔明,后又扮演关羽。八月,高庆奎在第一舞台为赈灾筹款义演夜场戏,与众多明星合演《群英会》,他本人饰演鲁肃,马连良饰演孔明,程继先饰演周瑜,郝寿臣饰演黄盖,萧长华饰演蒋干,裘桂仙饰演曹操。
1928年7月,高庆奎在第一舞台为河北灾民筹款义演夜戏《借东风》,合演的有马连良、郝寿臣。
1929年4月,高庆奎在第一舞台为山西灾民筹款义演,共同演出的有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荀慧生、程艳秋、马连良、尚和玉、侯喜瑞、阎岚秋等名伶。同年,高庆奎灌制了唱片《逍遥津》《斩黄袍》《斩马谡》等唱段。
1931年,《京报》发表文章,提出了“老生三杰”之说,称马连良、余叔岩、高庆奎为老生三杰。6月,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三天大戏。第一天,所演的大轴戏为《龙凤呈祥》,由梅兰芳饰演孙尚香,杨小楼饰演赵云,马连良饰演桥玄,高庆奎饰演前刘备,谭小培饰演后刘备,谭富英饰演鲁肃,龚云甫饰演国太,金少山饰演张飞,萧长华饰演乔福,姜妙香饰演周瑜,曹毛宝饰演孙权。第二天演《玉堂春》《长坂坡》。《长坂坡》中,高庆奎饰演刘备,杨小楼饰演赵云,雪艳琴饰演糜夫人,刘砚亭饰演张郃,蒋宝印饰演曹操,刘奎官饰演张飞等。第三天由高庆奎主演《取帅印》,另一场《五花洞》由高庆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合演。“九一八”事变后,高庆奎与戏曲界的爱国人士一道,编演了很多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戏曲,如《信陵君窃符救赵》《煤山恨》《史可法》等,其中不少剧目成为高派代表性剧目。
1932年,为了给抗日前线受伤的战士筹集款项,高庆奎与荀慧生等著名演员联合义演《翠屏山》等剧目,积极支持抗日。
1933年,高庆奎与梅兰芳一起在上海天蟾舞台挂“双头牌”演出。5月,与金少山、刘连荣联合演出夜戏《失空斩》。6月,演出大轴戏《大甘露寺》,高庆奎先饰演乔玄、再饰演鲁肃,梅兰芳饰演孙尚香,刘连荣饰演孙权,王少亭饰演刘备,金少山扮张飞,高雪樵饰演赵云,孙甫亭饰演吴国太,萧长华饰演乔福。本月还在天蟾舞台进行了告别演出,高庆奎演的是《胭粉计》。11月,高庆奎在开封河南大舞台上演了《庄子》。
不久,高庆奎嗓子出现了问题,无法演唱,几年后的1938年,高庆奎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担任教师,后又担任富连成社顾问。1942年病故于烂漫胡同寓所。
高庆奎所演三国戏有《逍遥津》(《白逼宫》)、《三国志》、《捉放曹》(又名《捉放公堂》)、《斩华雄》、《过五关》、《击鼓骂曹》(又名《骂曹》)、《群英会》、《战合肥》、《连营寨》、《斩马谡》、《定军山》、《华容道》、《胭粉计》、《七擒孟获》等。
《长坂坡》中的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