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关羽的一生

四、舞台上关羽的一生

因为关羽影响巨大,关羽的一生在舞台上都有体现,关羽的几乎每一个事件都被搬演到舞台上,成为观众模仿效法的榜样。“从现存资料来看,关公戏登上戏剧舞台开始于宋代影戏,此后在杂剧、南戏、传奇、地方戏甚至傩戏等宗教仪式剧中,均有大量的搬演剧目,数量繁多而内容丰富。”[34]

根据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甲编第七章“三国故事戏”的统计,三国戏共有一百五十多种,其中主要描写关羽和与关羽的内容关系较为密切的戏有近三十种。[35]

京剧著名演员王鸿寿曾编了关羽的连台大戏,戏剧从关羽出世的《斩熊虎》写起,到死后的《雪地斩月吉》为止,一共有三十六出戏。其弟子李洪春又依据历史故事和传说,以及《三国志平话》等,增加了《走范阳》《阅军教刀》《收姚斌》《破羌兵》《教子观鱼》等,成为四十余出。[36]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洪春整理的《关羽戏集》有二十七种。[37]

在实际的舞台演出中,以关羽为主要角色,或涉及关羽的戏曲远不止这些。按照大体的时间先后,这些戏曲分别是:

现代京剧《斩熊虎》,又名《关公出世》,亦为豫剧、越调传统剧目。桂戏、丝弦戏名为《杀熊虎》,川剧有《步月杀熊》。蒲州恶霸熊虎胡作非为,勾结知州,强行占有了韩生之妻。关羽知道后义愤填膺,杀了熊虎,救出了韩生的妻子。然后,关羽让韩生的妻子到州衙喊冤,关羽又趁机杀死了知州。官府派兵捉拿关羽,关羽躲到了观音庙中,为了逃出观音庙,经过观音点化,关羽将自己的鼻子击打出血,染红了脸面,又拔下头发栽成胡须,逃出了观音庙。故事来源:彭宗古《关帝外纪》《孤本元明杂剧·桃园结义》。

京剧《走范阳》。关羽斩熊虎后逃离家乡,途中住宿在麻姑庙,晚上,梦到麻姑仙子赐给关羽三册宝书,即《春秋左传》《兵书战策》《春秋刀谱》,关羽还得到了白猿教授春秋刀法及“拖刀计”,然后又逃往范阳投军。“春秋刀法记心房,神圣指点基业创,投军扶汉邦正朝纲。”

《桃园结义》,又名《三结义》《刘关张》《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在老家杀人后“亡命涿郡”,逃往涿州范阳。遇到张飞、刘备,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该剧是刘关张义结桃园的重头戏,历来作为三人“义”的重要体现,也成为后世异姓兄弟之间表达情义的模仿对象。事见《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及《孤本元明杂剧·桃园三结义》。有昆曲本,京剧、汉剧、徽剧、豫剧、桂剧,以及河北梆子等剧种。

现代京剧《造刀投军》。此剧见《关羽戏集·李逢春演出本》,全剧共三场。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要投军报国,邀请众工匠来铸造兵器,众工匠问给他们打造什么兵器,刘备要的是“提龙双股剑”,张飞要的是“丈八蛇矛枪”,关羽要的是“三停冷艳锯”。义士吕常、方雄等人要追随三人,并建议多多聚集志同道合之人,一同投军。于是许多庄稼汉子带着兵器、良马前来投靠。正当大家观赏兵器时,从草丛中钻出一条小蛇,伏在关羽的“冷艳锯”刀头而死,口吐鲜血,小蛇就像画在刀头之上,众人就将关羽的三停冷艳锯改名为“青龙偃月刀”。众人收拾马匹,一同前去投军。

清花部《斩华雄》(无名氏撰),又名《汜水关》《温酒斩华雄》。曹操矫诏各镇诸侯起义,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义军到达汜水关,董卓部将华雄英勇非凡,连败诸侯军孙坚、鲍信等大将,盟主袁绍遗憾未带领颜良、文丑随军出战。马弓手关羽讨令出战,表示愿将华雄人头献于帐下,袁绍瞧不起关羽身份,喝令将其推出斩首。曹操劝袁绍不妨一试。关羽也表示:“某若斩不了华雄,愿输这项上人头。”曹操要来暖酒一杯,以酒壮行,关羽表示待斩杀华雄之后再饮不迟。置酒出马,立斩华雄,复命时其酒尚温。事见《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的部分情节。京剧传统节目,徽剧、滇剧、粤剧、汉剧、同州梆子、河北梆子均有此剧。

现代京剧《斩华雄·虎牢关》(佚名撰)。

现代京剧《斩车胄》(佚名撰)。刘备打败袁术后,将曹操所派之将朱灵等遣回,自己带兵进驻徐州,曹操大怒,密令徐州守将车胄杀掉刘备。车胄与陈登密谋杀刘之计,结果陈登却将此事告诉了关羽,关羽便假扮张辽人马,将车胄骗出城外杀死,刘备占领徐州。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关公赚城斩车胄”。京剧、川剧、秦腔在演唱该剧时,往往与另外两出三国戏《许田射鹿》和《青梅煮酒论英雄》同演。

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郑光祖撰),又名《虎牢关》《三战吕布》《三英战吕布》。董卓作乱,曹操聚会诸侯讨伐董卓,袁绍集合十八路诸侯,以曹操为参谋,孙坚为盟军。董卓大将吕布出兵抵挡,并连败诸侯数将于虎牢关。曹操催粮路过平原县,劝刘关张三兄弟前往虎牢关破敌。吕布挑战孙坚,孙坚战败,盔甲被吕布夺得,交于部下班师请功,不料张飞却将盔甲夺回。吕布得知盔甲被抢,率军与张飞交战,刘关张三兄弟共同出击,最终大败吕布。袁绍宣旨,封赏曹操和刘关张三兄弟。该剧表现了刘关张兄弟三人的英勇无畏。剧中,曹操为正面人物。事见《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该剧为传统名剧,京剧、川剧、豫剧、汉剧、秦腔、河北梆子、同州梆子均有此剧。

元杂剧《关云长单刀劈四寇》书影

元杂剧《关云长单刀劈四寇》(无名氏撰)。西凉太保樊稠、张济与李傕、郭汜四人,统领着十万雄兵,镇守西凉,试图与太师董卓里应外合,但是董卓却一直音信全无。得知董卓被杀后,四人向朝廷索要王允、吕布、李肃等人。吕布率先锋李肃进攻四寇,李肃战败自刎。吕布与四寇交战,也未能取胜,只好退兵。四寇侵占长安,王允坠城而死。国舅董承得知四寇要胁迫献帝去西凉,先期将献帝送往洛阳。四寇追至黄河岸边,突然遇到催粮的曹操,曹操派遣曹仁等迎战四寇。此时,跟随平原县令刘备的关羽,回乡祭祖,遇到曹兵,便愤怒请战,先后刀劈四寇。董承为关羽请功,献帝封刘备为德州太守,封关羽为荡寇将军,封张飞为车骑将军。该剧情节不见于《三国志平话》。

元杂剧《关大王月夜斩貂蝉》(无名氏撰,存目)。

明杂剧《斩貂蝉》(无名氏撰,存目)。

清花部《斩貂蝉》(无名氏撰)。曹操水淹下邳、吕布被杀,张飞把吕布的遗孀貂蝉送给关羽。关羽夜读《春秋》,见有“妖女丧邦”的记载,就把貂蝉唤至帐内询问汉三杰及当世英雄,貂蝉应答如流,关羽认定貂蝉为“妖女”,挥剑斩之。貂蝉却闪身躲过。关羽又假称灯光不亮,让貂蝉去剪灯花,趁机杀死貂蝉。“关羽斩貂蝉”故事不见史传及《三国演义》。《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蜀记》载有秦宜禄之妻之事,盖后世将秦宜禄之妻讹传为吕布之妻。明代祁彪佳《远山堂剧品·具品》曾谈到该剧说:“《庄岳委谈》云:‘《斩貂蝉》不经见,自是委巷之谈。然《关公传注》称:关公欲娶布妻,启曹瞒。曹疑布妻有殊色,因自留之。则非全无谓也。’”清代李调元《剧话》也说:“《月下斩貂蝉》剧,见《升庵外集》:‘世传吕布妻貂蝉,史传不载。李长吉《吕将军歌》:“榼榼银鬼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有其人也。元人有《关公斩貂蝉》剧,事尤悠谬。然《羽传》注称“羽欲娶布妻,启曹公,公疑布妻有殊色,因自留之”。则亦非全无所自。’按,原文关所欲娶乃秦氏妇,不得借为貂蝉证也。”清代焦循《剧说》卷二也说:“(《庄岳委谈》)云:‘《连环》亦本元曲。或称李长吉诗“榼榼银鬼摇白马,傅粉美人大旗下”,以为即吕布美人,殊不知傅粉自说吕貌,非姬妾也。’按元曲:吕布美人貂蝉,小字红昌。《河上楮谈》云:‘世俗戏文、小说,有《斩貂蝉》、《关索鲍三娘》等记,流传傅会,真伪混淆;然蜀有关索岭,又有鲍家庄,不知何也。’”该书卷六还说:“《新知录》云:‘元曲有吕布、貂蝉及夺戟争斗事。按:《吕布传》言:“布小失意,卓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又言:“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布因朝会,手刃刺卓。”想婢当即貂蝉也。元曲所云,必有所据。’”二人均对关羽斩貂蝉之事提出质疑,虽然引《吕布传》证之,但正如其所言,也只能是一种猜想,至于所谓“元曲所云,必有所据”之语,更是一种推测。倒是武樗瘿《三国剧论·论斩貂蝉》从另外一个角度肯定了貂蝉的功绩,否定了关羽斩杀貂蝉的故事情节:“貂蝉无可责之罪,吕布亦非可责貂蝉之人。何以言之?貂蝉,奇女子也。牺牲一身以抒主之忧,而救国难者也。恶可以寻常女子绳之哉?又恶可以寻常女子名节二字绳之哉?当董卓恣肆,废立自专,司徒日夜忧煎,束手无策,貂蝉自愿以美人计以蛊惑董卓,更用连环计以蛊惑奉先。未入相府之先,本置名节于不顾,其目的专在离间卓、布而已。……功在汉室,不亦伟哉!……貂蝉不骂布足矣,布有何辞责骂貂蝉也?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38]

晚清京剧《斩貂蝉》(无名氏撰)。

现代京剧《月下斩貂蝉》(佚名撰)。

山西地方剧《关公与貂蝉》(吕永安编剧)。

清花部《问安说降》(无名氏撰),高腔。曹操带领五路大军奔赴徐州讨伐刘备,刘备与张飞想趁曹军立足未稳半夜劫寨,却被早有准备的曹军打得大败。下邳城刘备的两位夫人正担心刘备、张飞能否成功,关羽前来问安。这时,报子禀报说刘备、张飞战死,二位夫人催促关羽前往报仇。关羽经与报子详细询问,认为刘备、张飞不至于有性命危险,便进来安慰两位夫人。此时,曹操求贤若渴,派遣张辽劝降关羽,张辽劝关羽暂且归顺曹操,保全皇嫂,以图长久之计。关羽提出三个条件:“到许昌一宅两院”“两位皇嫂不食曹营俸禄”“主存则归,主亡则辅”。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晚清昆曲《计说云长》(无名氏撰)。甘夫人、糜夫人听说刘备、张飞被曹兵杀害,大为悲痛。关羽细问探子,方知只是谣传。此时张辽来访,告知刘备、张飞并无有损。张辽以“三美三罪”说动关羽。关羽提出“三约”,张辽答允。本事出于《三国志平话》。

山西地方剧《屯土山》(佚名撰),又名《约三事》《土山三约》。曹操发兵进攻刘备,刘备大败,放弃徐州逃亡。关羽守下邳被困土山,曹操派张辽劝降,关羽约定三事:降汉不降曹;供给二位皇嫂俸禄;一旦知道刘备去向,立即辞去。之后投降曹操。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京剧、滇剧、秦腔有此剧目。同州梆子作《困土山》。

现代京剧《屯土山》(王鸿寿撰)。

元杂剧《秉烛达旦》(尚仲贤撰,存目)。

晚清昆曲《秉烛待旦》(无名氏撰)。

晚清昆曲《夜看春秋》(无名氏撰),又名《破壁观书》。关羽投降曹操之后,曹操也知其心有不甘,于是欲令关羽叔嫂相乱,坏其名节,让关羽与二位皇嫂同居一室,关羽以刀破壁,得以秉烛观书,通宵达旦。此剧根据民间传说改编,故事略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京剧、秦腔有此剧目,弋阳腔名《小宴》。该剧是关羽坚守名节的重要体现。

清花部《小宴》(无名氏撰),高腔。张辽奉曹操之命宴请关羽,赠送黄金、美女、袍带、印信,关羽看到印信之上印着“寿亭侯”而拒绝。张辽知道关羽是认为缺少了一个“汉”字,张辽答应重刻之后再送来。关羽收下了绿袍、锦带,将黄金留下作军粮,美女歌罢赏银十两发回丞相府。关羽感谢曹操厚恩,允诺建功报答。本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晚清昆曲《小宴却物》(无名氏撰)。

清花部《奉马》(无名氏撰),高腔。张辽小宴赠送关羽黄金、美女、袍带、印信,向曹操回禀。忽报子来报告军情: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文丑前来讨战,要与关羽比刀、比力,要关羽回去。曹操让报子待关羽来时重报,将“回去”改为“首级”。关羽到曹府答谢,曹操赠送赤兔马。报子按照曹操旨意来报,关羽听后大怒,主动请求出战。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明传奇《古城记》第十五出《赠马》。

洛阳关林关公“夜观春秋”塑像

现代京剧《赐袍赠马》(王鸿寿编撰)。关羽及刘备甘、糜二夫人来到曹营,曹操厚礼相待,赐予锦袍。曹操却发现关羽将锦袍内穿,旧袍穿在外面,问其何故,关羽回答说旧袍为兄长所赐,不敢相忘。曹操又赠送关羽赤兔马,关羽甚是感谢,并说得此马可一日见兄。曹操知道关羽去意甚坚,难以挽留。

许昌灞陵桥公园关公辞曹雕塑

清花部《白马坡》(无名氏撰),乱弹。袁绍派遣大将颜良为先锋,包围了曹操所在之白马坡,曹操派遣宋宪、魏续二将迎战,被颜良打败。徐晃、许褚也先后出战,都被打败。程昱保举关羽出战,曹操却担心关羽立功之后离去,无奈诸将皆败,只好令关羽迎敌。关羽立斩颜良而回。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京剧、豫剧、徽剧、滇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皆有此剧。该剧描写的是关羽受困于许昌之后的首次战斗,也是关羽一生最为重要的战役,历来都把它作为展示关羽赫赫武功的典型。也有论者从关羽受曹操派遣这个角度,谴责曹操的“良苦用心”。武樗瘿《三国剧论》认为,白马之战是曹操“借刀杀人”的惯用手法,是他“欲借袁本初刀以杀玄德耳”,云:“袁、曹交战,间谍必多,探知玄德现在绍军,大可用借刀杀人之故智。由是念及颜良、文丑为河北名将也,死颜良、文丑,绍必追求死之之人,一闻系玄德二弟所斩,一腔怒气,必借玄德发泄,而玄德之命不保。关公知玄德因斩颜良、文丑之故而死,必急报兄仇,与本初义不反兵,而我乃可坐收渔翁之利。若其不然,玄德亦断不能在绍军立足,天涯海角,亡命余生,关公更从何处访其踪迹。然后再以官爵动其念,金玉熏其心,不患关公不堕牢笼之计。万一白马坡前关公竟为良、丑所斩,则虽失一心中敬爱之人,而剪去玄德羽翼,亦未始非计之得。老谋深算,殆已着着料定。”[39]武樗瘿的分析应该说有道理,但曹操未必能算得如此精道。从另一角度看,关羽斩杀颜良、文丑,为什么就不事先想一想刘备在袁绍手中呢?如果想到了斩杀良、丑的后果,关羽是不是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奋勇拼杀呢?

现代京剧《白马坡》(王鸿寿撰)。

现代京剧《诛文丑》(王鸿寿撰),又名《战延津》。颜良被杀,袁绍又派文丑进攻曹操,兵至延津,连败张辽、徐晃,关羽见状,勒马上前,杀掉文丑。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现代京剧《阅军教刀》(王鸿寿撰)。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回来继续操练兵马,图谋扩大势力,占领中原。在教练场上,将士们奋力拼搏,而只有关羽技高一筹。徐晃与关羽素来友好,便前来向关羽求教刀法,关羽将春秋刀法授予徐晃。

现代京剧《破汝南》(王鸿寿撰),又名《战汝南》。黄巾起义军将领刘辟、龚都占据汝南,曹洪屡战不胜。关羽请求往助曹洪,夜获奸细,得知刘备下落。龚都诈败,关羽进入汝南。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明杂剧《义勇辞金》(朱有墩撰)。关羽投降曹操后,来到许都,曹操为了表示对关羽的重用,赐予锦袍,赠予战马,甚是礼遇,试图以此挽留关羽。当他得知刘备去向后,便坚决告辞。曹操、张辽皆避而不见。关羽挂印封金,保护甘、糜二夫人上路出许都而去。曹操追赶到灞陵桥,赠送锦袍,关羽担心其中有诈,便于马上以长刀挑过战袍,扬长而去。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六、二十七回“关云长挂印封金”等情节。京剧、川剧、汉剧、豫剧、秦腔等均有此剧目,惟名称略有不同。昆腔、高腔有《赐马》,弋阳腔有《赠马》,川剧、秦腔有《辞曹挑袍》,汉剧有《挑袍》,豫剧、同州梆子有《关公挑袍》,西河大鼓有《灞桥挑袍》。该剧是表现关羽忠于刘备的重要作品,无论曹操怎样使用笼络手段,希望关羽留在自己身边,关羽心中所想,却始终是结义兄弟、汉室之胄刘备。明代祁彪佳《远山堂剧品·雅品》曾品评了三部三国戏剧,其中两部为关戏,即《义勇辞金》和《单刀会》,祁彪佳说:“不但关公之义勇千古如见,即阿瞒笼络英雄之伎俩,亦现之当场矣。每恨关公未有佳传,得此大畅。”该剧还体现了曹操重视人才的思想。武樗瘿《三国剧论》认为“曹操者,关公生平第一知己也”。武氏说:“自虎牢关前立斩华雄、三战吕布之后,而关公之神威,关公之武勇,盖无时不萦于操之心目中,而思罗织之以为己用。……继闻张辽之言,乃专以厚恩为笼络英雄之计,故既赠袍以结其欢,复馈马以悦其意。孟德之待关公,即古之折节下士、屈己求贤者,无以过之。”[40]

清花部《辞曹》(无名氏撰)。

清花部《挑袍》(无名氏撰)。

现代京剧《灞桥挑袍》(王鸿寿撰)。

晚清昆曲《灞桥饯别》(无名氏撰)。

山西地方剧《关公挑袍》(佚名撰),又名《赐袍赠马》《挂印封金》《灞陵桥》《义勇辞金》。

元杂剧《千里独行》(无名氏撰,今存残曲)。

元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无名氏撰)。

元杂剧《寿亭侯五关斩将》(无名氏撰,存目)。

现代京剧《过五关》(王鸿寿编撰),又名《辞曹斩将》《千里走单骑》《关云长千里独骑》。身在曹营的关羽离开许昌,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带着两位皇嫂千里独行,直奔河北而去,一路经过东岭关、洛阳关、沂水关、荥阳关、黄河渡口五处关隘,先后斩杀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六员曹操大将,脱险而出,尽显英雄之气。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此剧为历来传颂的名剧,京剧、川剧、汉剧、同州梆子均有此剧目。

清传奇《斩五将》(凤凰台上忆吹箫人撰,存目)。

许昌灞陵桥关羽“始出五关”牌坊

明传奇《五关记》(无名氏撰,残本)。

现代京剧《收周仓》(王鸿寿编撰),又名《卧牛山》。关羽保护着甘、糜两位皇嫂闯过五关后,往汝南寻找长兄刘备,到达卧牛山,宿于老汉郭常家,郭常的儿子勾结山寇裴元绍要打劫关羽一行。正巧遇到仰慕关羽威名的周仓,周仓一枪将裴元绍刺死,后拜见关羽,自此,周仓便跟随了关羽,一行人前往卧牛山中而去。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京剧、滇剧有此剧目。

山西地方剧《周仓守庙》(梁兆玉撰)。

元杂剧《关云长古城聚义》(无名氏撰,存目)。

元杂剧《斩蔡阳》(无名氏撰,今存残曲)。

宋元戏文《斩蔡阳》(无名氏撰,残曲)。

《斩蔡阳》《古城会》《古城相会》《古城聚义》内容大体相同。关羽继续前行,行近古城,得见张飞,而张飞却怀疑关羽背叛刘备,出城责让,关羽努力辩白,二位皇嫂也帮助解释,但张飞依然听不进去。正当这时,曹操派蔡阳追赶关羽而至,张飞更加疑惑,于是,关羽斩杀蔡阳,张飞方才相信关羽所言俱为事实。本剧描写了兄弟之间的误会、释疑等故事。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京剧、滇剧、湘剧、徽剧、川剧、昆腔、高腔、秦腔、弋腔、同州梆子、河北丝弦等皆有此剧。

《训弟》,又名《古城训弟》。关羽力斩蔡阳,表明自己并未投靠曹操,张飞感到很对不起关羽,便亲自出城迎接关羽,连夜向关羽请罪。关羽以兄弟情义责备张飞,给张飞叙述了保护二位皇嫂寻找兄长的艰难经历。这时刘备也来劝和,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复归于好。

赤壁三国古战场刘关张塑像

现代京剧《收关平》(王鸿寿编撰),《京剧剧目辞典》署李洪春编剧。曹操听说刘备兄弟在古城招兵买马,大怒,便率军征讨。刘备因兄弟团聚而大宴三军。关羽与周仓一起外出,见周仓步行如飞,便极力夸奖,周仓认关羽为义父。关羽外出,大雨突至,遇到关定、关平父子,关定让关平认关羽为义父。这时,曹操率兵追到,刘备等人弃城逃亡。

《千里走单骑》:该剧从《挑袍》连演到《古城会》。关羽挂印封金辞曹后,与二位嫂嫂离开许昌。过五关斩六将,渡过黄河渡口,行走到古城,曹操派蔡阳追来,关羽斩杀蔡阳,本来怀疑关羽投靠曹操的张飞,打开城门迎接关羽。

晚清京剧《汉津口》(卢胜奎撰)。长坂坡战役赵云突围而出,曹操追赶至当阳桥,被张飞喝退。刘备率众逃往汉津。曹操追来,关羽领兵接应刘备,曹操退兵。关羽保护刘备抵达汉津口。本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现代京剧《临江会》(佚名撰)。

清花部《临江会》(无名氏撰)。

晚清京剧《临江会》(卢胜奎撰)。

清花部《挡曹》(无名氏撰),乱弹。关羽立下军令状,要在华容道捉拿曹操。曹操带着十八骑兵来到华容道,被关羽拦住。众人都认为曹操必死无疑。曹操对关羽苦苦哀求,关羽起初还记得与军师订立的军令状,但是他想起了灞陵桥辞曹时对曹操的许诺,于是,放了曹操一条生路。事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山阳公载记》,又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清花部《挡曹交令》(无名氏撰)。

晚清京剧《华容道》(卢胜奎撰)。

《华容道》,又名《华容挡曹》《挡曹操》。赤壁大战,曹操失利,诸葛亮早已算出,并派遣诸位将领分头截击,唯独将关羽遗漏。关羽不满,坚决请令兵至华容设伏,曹操果然仅率一十八骑来到,曹操恳求关羽念及旧情,放手让路。于是关羽将其放走。此所谓“义释曹操”。事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昆腔、高腔、秦腔、京剧、川剧、汉剧、豫剧、粤剧、同州梆子均有此剧目。武樗瘿《三国剧论》评论该剧曰:“华容道上,关公不杀曹操,操之命,关公活之也。然余则谓非关公活之,仍操自活之耳。彼其时,操之掩面欲泣,作种种泣哀之状,举不足以动关公心,所足以动关公之心而拨转马头让操逃去者,即当日留书作别,追赠锦袍,桥上数言,依依不舍之一切神情,至此全于关公心目中发现。关公义气干云,睹斯现状,遂不复作怒目之金刚,而为低眉之菩萨矣。何以言之?关公千里寻兄,二嫂车仗外只单骑耳,曹操追来,随后者且数十骑,如许褚、徐晃、于禁、李典辈皆骁将也。使操当时以武力相见,关公纵为万人敌,然以安知不失机带伤乎?且一经失和,即获全胜,又何以保二嫂安然出险?恐五关早作准备,不能闯过矣。盖关公桥上之危,与操之华容道上相仿佛。操在当日未制关公之死命,关公今日亦安忍制操之死命乎?”[41]华容道义释曹操成了关羽一生最讲情义的代表,也成为后世关羽被神化以后关羽最为光彩照人之处。除了关羽的义气、不忘旧恩之外,也有不少人从曹操礼遇关羽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生做事留宽一步,即异日获宽走一步之报”(同上文),此则推而广之,将曹操之“重情”之美突出了出来。

晚清昆曲《华容释曹》(无名氏撰)。

现代京剧《华容道》(王鸿寿编演)。

山西地方剧《华容道》(王锦整理)。

明传奇《赤壁记》(无名氏撰,残本),存一出《华容释曹》。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故事。

晚清昆曲《改妆》(无名氏撰)。周瑜宴请刘备,刘备知周瑜心怀诡计,关羽、张飞争为随行保护。关羽改换装束,扮作马头军。本事出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山西地方剧《三江口》(佚名撰)。

清花部《河梁》(无名氏撰)。周瑜命令甘宁请刘备河梁赴宴,预设伏兵,擒杀刘备。关羽扮作马头军保护刘备。宴席上,关羽听到金钟二鸣,看到吴兵惊慌,怀疑有诈,抓住甘宁,审出周瑜埋有伏兵之事。关羽怒闯宴席,亮出身份,镇住周瑜,让周瑜送刘备登船返回。关羽要杀周瑜,刘备劝说留下以抗曹操。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京剧《临江会》亦有此情节。

清花部《水淹庞德》(无名氏撰)。

晚清昆曲《河梁》(无名氏撰)。

晚清京剧《战长沙》(无名氏撰),又名《取长沙》《义释黄忠》。关羽取占长沙,守将韩玄遣老将黄忠出战,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并未趁势杀之,而是将其释放。次日,韩玄令黄忠射杀关羽,黄忠则感于关羽之义,仅以箭射其头盔之缨。韩玄恼怒黄忠通敌,欲斩杀之,魏延纠集百姓杀死韩玄,举城投降刘备,刘备又将黄忠劝降。事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京剧、川剧、徽剧、汉剧、滇剧、豫剧、粤剧、河北梆子、同州梆子均有此剧目。

现代京剧《战长沙》(王鸿寿编演)。

山西地方剧《取长沙》(佚名撰)。

晚清昆曲《教刀》(无名氏撰)。关羽与黄忠交战,不能取胜,夜梦白猿教其刀法。本事出于民间传说。

清花部《取四郡》(无名氏撰)。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乘势收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关羽奉命攻取长沙。长沙太守韩玄命老将黄忠迎战关羽。二人恶战之后不分胜负,约定次日再战。当晚,关羽夜读《春秋》,梦中白猿传授刀法,次日用此刀法战败黄忠。黄忠马失前蹄,被关羽放过。第三日又战,黄忠为表感谢,箭射关羽盔缨。韩玄要怒斩黄忠。魏延为黄忠求情,韩玄不允,被魏延射死。魏延、黄忠献出长沙,投降刘备。孔明入城后,以叛主为名要斩魏延,被刘备、关羽劝住。孔明要魏延以后小心行事。事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二、五十三回“赵子龙计取桂阳”“关云长义释黄汉升”等情节。

明传奇《单刀记》(无名氏撰,残本),存残出《寿亭侯庆寿》。关平、周仓、张飞为关羽庆寿,刘备送来贺礼、贺诗,诸葛亮也送来贺礼。荆州军民感激太平,也来给关羽祝寿。

元杂剧《关大王单刀会》(关汉卿撰)。

《单刀会》,又名《临江亭》。刘备占据西川后,东吴便欲将荆州索回。孙权命鲁肃设宴,请关羽过江赴会,商谈索要荆州事宜。鲁肃暗伏甲兵,欲以力取。关羽单刀赴会,宴席间力表战功,并佯醉手执鲁肃,持刀威逼。东吴众将投鼠忌器,未敢轻举妄动。关羽安然返回。该剧是表现关羽英勇无畏、才智无双英雄形象的重要作品,后世“单刀赴会”成了深入敌人腹地、机智勇敢、无所畏惧者的典型化语言。事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该剧为历史名剧,别名甚多,如《单刀会》《临江事》《关公单刀赴会》《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京剧、川剧、汉剧、徽剧、粤剧、豫剧、昆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等十多个剧种均有此剧目。川剧名《单刀赴会》,昆曲剧名《刀会》《训子》等。

当代京剧《金殿阻计·单刀赴会》(周信芳整理)。

宋元戏文《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无名氏撰,残曲)。

晚清昆曲《单刀赴会》(无名氏撰)。

现代京剧《单刀会》(王鸿寿撰)。

山西地方剧《单刀会》(佚名撰)。

晚清昆曲《训子》(无名氏撰)。关羽驻守荆州期间教训儿子关平汉室三杰及桃园结义故事。本事出于元代关汉卿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明传奇《关云长训子》(无名氏撰,残本)。

现代京剧《收姚斌》(佚名撰),又名《真假关公》《姚斌盗马》《贤孝子》。曹操入侵云南,为云南王吴芦举、川云洞主所败。关羽闻曹仁攻打荆襄,命诸子前往劫寨,杀败曹仁。恶霸张治平以打劫为生,欲抢貌美的李玉贞为妾,李玉贞被义士姚斌所救。张治平率众发难,姚斌母向张治平谢罪。樵夫方雄为葬母借银十两,辛劳三载,方凑够银两,前去归还债主途中,银两失落,方雄正欲自尽,被姚斌解救,姚斌赠送银两,让其还债。方雄挑柴一担感谢姚斌,吴仁强买,方雄不允,两人扭打。姚斌问明情由,重责吴仁。姚母见状,又向吴仁谢罪。姚母见姚斌屡屡惹事,忧愤成疾,方雄请医疗治,医生言需用千里马肝才能治愈。于是,姚斌就盗走了关羽的赤兔马,遇到周仓,两人争斗。关羽父子回营,斥责姚斌,姚斌以实情相告,关羽嘉其孝顺,当即将姚斌收留帐下。本事出于彭宗古《关帝外传》第二十六回。

元杂剧《寿亭侯怒斩关平》(无名氏撰),又名《怒斩关平》。驻守荆州期间,关羽生日,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等人前来庆贺,他们正要返回西川之时,江夏张虎、张彪作乱,孔明随即派遣“五虎上将”之子“小五虎”即关平、张苞、赵冲、马忠、黄越前往迎敌。“小五虎”不负众望,大获全胜,擒获了张虎、张彪。在返回途中,关平的战马踩死了平民王荣之子,王荣到荆州告状,州中官员不敢受理,王荣无奈,悲愤之下即欲自杀。这时,关羽的马夫要他到元帅府告状。关羽得知情况大怒,要将关平斩杀,赵云求情,关羽不予接受。张飞此时也来到了,要与赵云等人各自斩杀自己的儿子。王荣只好撤诉。关羽释放关平。姜维带着皇帝诏令前来,赐予王荣黄金百两。此剧今存脉望馆抄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该剧不但于史无据,也不见于《三国志平话》,大概根据民间故事“关公斩子”而来。

山西地方剧《关羽斩子》(佚名撰)。

当代秦腔《关公斩子》(胡文龙改编)。

现代京剧《取襄阳》(王鸿寿撰):曹操遣满宠往东吴求和,步隲献策,孙权命诸葛瑾向关羽为世子求婚,以结纳西蜀,共同抗曹。关羽拒之,称虎女焉能配犬子。孙权大怒,决心与曹操联盟。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密嘱关羽攻取襄阳、樊城。

晚清京剧《取樊城》(卢胜奎撰)。

现代京剧《水淹七军》(王鸿寿撰),又名《威震华夏》。刘备自立汉中王,蜀汉政权声势大振。关羽趁机率领荆州之师北上攻破襄阳,向樊城进攻。曹操派遣于禁、庞德往救。庞德携棺木上阵,誓与关羽决一死战,双方战事激烈。于禁却忌庞德之功,转移七军于城北罾口川。适逢天降大雨,汉水暴涨,关羽利用襄水淹于禁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事见《三国演义》七十三、七十四回。京剧、徽剧、滇剧、汉剧、湘剧、同州梆子有此剧目,川剧、豫剧有《水擒庞德》剧目。该剧表现的是关羽一生最为辉煌的故事,斩杀庞德、活捉于禁,使关羽功成名就。关羽被神化之后,“水淹七军”也成为关羽“武勇”的重要历史依据,此役使关羽名声大振,也是关羽北伐襄阳所取得的重要战果。历来评价此役都着重于关羽的骁勇与武略,但也有论者从曹操设计此役的角度分析了曹操之“奸险”,武樗瘿《三国剧论》从庞德之死论述了对庞德悲剧的认识:“操使庞德副于禁战关公,亦借关公以杀庞德也。夫庞德降曹,既已甘心为曹所用;操明知德非关公敌,而谓故使之丧元于青龙刀下,未免近于深文周内,故入人罪矣。虽然,操之肺肝,昭然若揭。于何知之?于禁处处掣庞德肘,知禁乃操之心腹,必所有授意,而亟欲死德也。惜德武夫,至死不悟耳。操之欲死德也,何故?德,马超之旧部也。潼关一役,操几丧命。彼时马超之庞德,不异项羽之季布。窘孟德者数矣。及后辗转降曹,诸将随后。在德,虽指天矢日,竭忠尽智,而操疑忌之心,盖无时或释。譬之再醮妇入后夫家,纵力背前夫恩义,愿与后夫践偕老之约,而后夫断不能深信不疑也。何则?既背前夫,安知不能再背后夫乎?一经失节,而能求谅于人者,古今来不数数觏。庞德亦再醮妇耳。安能不动阿瞒之防闲哉?”[42]武氏还从庞德死后曹操未能加以重赏为由,证明曹操“授意于禁,专死庞德”之说的正确。武氏的这种说法,完全是站在关羽的立场立论,有诸多不公之论,其一,纵然于禁对庞德有因功疑忌之心,未必是授意于曹操。其二,庞德虽属“再醮之妇”,无论曹操,抑或庞德本人,并未有“二心”之兆。更何况,“再醮之妇”对后夫誓死不二者非属少数。其三,曹操重视人才,众人皆知,对庞德当也不成例外。其四,面对关羽的强大攻势,曹操断不至于在此时借于禁之手杀掉庞德,曹操之智不至于如此低劣。因此,武氏此论失之偏颇。

当代昆剧《水淹七军》(王亘、陈奔编剧)。

现代京剧《刮骨疗毒》(王鸿寿撰),又名《神医华佗》。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便又再取樊城。攻城中,曹仁放毒箭射中关羽右臂。名医华佗自荐前往为关羽治病,以刀刮骨,关羽坚忍剧痛,与马良弈棋饮酒,视如平常。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京剧、同州梆子有此剧目,川剧有《疗疾》。

现代京剧《走麦城》(王鸿寿撰),又名《麦城升天》《白衣渡江》《荆州失计》。关羽北伐襄阳,声威赫赫,曹操为避其锐,竟欲迁徙许都。于是,曹操暗中联合孙权,许以江南之地,约孙权袭取荆州,阻断关羽退路。孙权允诺,派遣吕蒙前往,为蒙惑关羽,吕蒙诈病,令小将陆逊代之,关羽轻视陆逊,不以为意,未加防范,继续调荆州兵攻取襄阳。吕蒙见时机成熟,令士兵扮作商人,白衣渡江,迅速兵临荆州城下,夺得荆州,又约曹军大将徐晃夹击,关羽大败。公安将领傅士仁、江陵将领糜芳又开城投降。无奈,关羽退守麦城,刘封、孟达救兵不至,关羽乘夜突围。吕蒙复遣潘章、马忠埋伏于小路。结果,关羽与其子关平被杀于临沮(今湖北远安)。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至七十七回“关云长败走麦城”等情节。京剧、滇剧、豫剧有此剧目。该剧表现的是关羽生前的最后一个故事。关羽由北伐襄阳、水淹七军的轰轰烈烈,突然间变得走投无路,甚至身首异处,死得悲壮、惨烈,巨大的落差给人以十分强烈的震撼。因此,关羽之死也成为后世小说、戏剧重点表现的故事,更成为关羽被神化之后其英灵皈依神道的重要依据。荆州之失、关羽之亡,导致蜀汉政权大门洞开,更引起张飞死于非命、刘备白帝殒身的严重后果。究其原因,在关羽该不该北伐、骄矜轻敌、治军无方、糜芳傅士仁变节、刘封孟达坐观其败、刘备诸葛亮为何无动于衷等各方面见仁见智。武樗瘿《三国剧论·论走麦城》云:“荆州之失不得为关公咎,无智、愚、贤、不肖,莫不同此心理也,于是有归咎于糜芳、傅士仁者,谓彼二人不萌异志,则关公尚有退步。有归咎于刘封、孟达者,谓彼二人肯发救兵,则关公尚可保命。芳也,士仁也,封也,达也,诚为关公之罪人,然尚非探原之论。余本《春秋》责备贤者之义,窃以为荆州之失、关公之亡,惟孔明一人实尸其咎。……(孔明)固亦深知关公生平刚直有余而沉潜不足也。彼时蜀事方急,势难兼顾。迨两川底定、玄德进位汉中王之后,孙权屡索荆州,诸葛瑾且奉使至蜀,权不能须臾忘荆州,孔明亦知之矣。余以为成都粗定,即应仍遣赵云回荆州驻守,关公与赵云患难起事,情逾胶漆,非比汉升老卒,不足于为伍也。若是则关公讨贼,子龙坐守,荆州固若金汤矣。虑不及此,岂非智者之一失乎?”[43]武氏将责任归咎于诸葛亮,有其道理。

洛阳关林关公像

山西地方剧《关羽走麦城》(泥浪整理)。

现代京剧《关羽之死》(马少波撰)。

元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关汉卿撰),又名《西蜀梦》。刘备因思念关羽、张飞,派人到荆州、阆州将二人召回,但二人已死。关羽、张飞给刘备托梦报仇。

当阳玉泉山玉泉寺

山西地方剧《玉泉山》(王锦整理),又名《活捉吕蒙》《关公显圣》《二本走麦城》。关羽被杀后,灵魂不灭,到当阳玉泉山向普净禅师索要头颅,普净点化关羽。东吴庆功夺得荆州,关羽趁机活捉吕蒙。连曹操也受到惊吓,头风病复发而死。事见《三国演义》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京剧、川剧、滇剧有此剧目。

现代京剧《关公显圣》(夏月润、夏月珊、夏月恒撰)。

当代京剧《关羽》(王昌言、杨利撰)。

清传奇《鼎峙春秋》(允禄撰),连演戏。

现代豫剧《义薄云天》,连演戏。将众多关公戏合在一起排演。从结义开始,到父子归神结束。

京剧及各地剧种中的关羽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系列,关羽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活动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戏的取材来看,绝大多数都来自《小说三国演义》,这些戏的编剧,本身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有的就是演员自己编写,他们把小说中的关羽搬上舞台,用他们的扮相以及唱念做打的功夫,把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再现给观众。它比小说更直接、更形象,观众亲眼得见,也就更能深入人心。有的剧目也取材于《三国志平话》和《关帝外传》以及民间的传说等。

除了上述与《三国演义》相关联、或直接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戏剧之外,还有一部分关戏或取材于野史,或取材于传说,或兼而有之,或将关羽之事迹合而演之,有些还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阳关陵

关羽被杀后,有关其“显圣”“显灵”的故事也被大量写进了戏剧之中。

《关云长大破蚩尤》。关羽在解州盐池与蚩尤大战的故事。作品描写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北宋范仲淹当政时期。

元杂剧《关大王三捉红衣怪》(戴善夫撰,存目)。“曹本《录鬼簿》《今乐考证》《曲录》,并著录此剧。贾本《录鬼簿》略作《三捉红衣怪》。简名《红衣怪》。此剧不见流传之本。”[44]

明杂剧《关岳交代》(凌星卿撰,存目)。将关羽、岳飞的生平事迹合为一体,称关羽为天尊,称岳飞为天将,此剧当为依据产生在明代的关羽封谥,明代万历帝曾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封岳飞为“三界馘魔元帅”,所以该剧将二人合在一起演绎。

《青石山》,又名《请师斩妖》。

可以说,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物在戏曲方面的影响,都无法超过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