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兰芳

一、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年),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

梅兰芳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颇负盛名的旦角演员,名列著名的“同光名伶十三绝”。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亲梅明瑞字竹芬,是著名花旦演员,因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在梅兰芳四岁时就去世了。梅兰芳幼年不幸,十二岁时,母亲也去世了。梅兰芳依靠大伯抚育成人。

人生的磨难让梅兰芳自幼就养成了坚忍的意志,八岁起开始学戏,十岁登台演出。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一开始,梅兰芳入门较慢,开蒙师傅吴菱仙有感于梅巧玲的恩情,对他加以特别教诲,再加上周围仕商都因为他是梅巧玲的孙子而特别关照。十四岁时,梅兰芳搭班喜连成。这时,梅兰芳又遇到了大银行家冯耿光的鼎力资助,冯耿光在北芦草园给梅兰芳建造了住宅,在梅兰芳身上挥金如土,甚至与仕商结成梅党。在众人的努力之下,梅兰芳蹿红,成为一时名伶。

1913年,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演出的剧目是《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演出伊始就迅速风靡江南,当时里巷流传着一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可见其影响。

1915年,梅兰芳排演了大量的新戏,经过不断的艺术创新,他在京剧舞台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无论是在唱腔、念白,还是舞蹈、音乐,甚至服装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至此,他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成为独特的艺术流派——梅派,他也被称为梅派大师。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了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高超的表演艺术,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认可,与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剧照

梅兰芳的名声传到了国外,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演出,赢得了美国观众的普遍好评,也让中国京剧艺术走出了国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因为表演艺术炉火纯青,演出效果良好,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抗战期间,梅兰芳坚持爱国主义思想,屡屡拒绝日伪的演出邀请。1942年,为了抗战,他蓄须明志,坚决不再演出,而是靠卖字画为生。面对侵略者,梅兰芳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的代表剧目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

在舞台演出中,梅兰芳最为擅长的是旦角,尤其是青衣。他饰演的很多青衣角色都成为舞台经典。

梅兰芳演唱的三国戏主要有《洛神》(饰演洛神宓妃,独舞、群舞)、《长坂坡》(饰演糜夫人)、《回荆州》(饰演孙尚香)、《美人计》(饰演孙尚香)、《甘露寺》(饰演孙尚香)、《龙凤呈祥》(又名《全部美人计》,饰演孙尚香)、《孝义节》(饰演孙尚香)、《截江夺斗》(饰演孙尚香),反串剧目有《辕门射戟》(饰演吕布,小生)、《三江口》(饰演周瑜,小生)。

当阳长坂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