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连良

四、马连良

马连良(1901—1966年),字温如,回族,北京人,原籍陕西扶风,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京剧“马派”艺术创始人,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京剧“四大须生”之一。

马连良剧照

父亲马西园为茶馆业主,与京剧演员谭小培很熟,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所以,马连良从小就培养了对京剧浓厚的兴趣。马连良常常跟随父亲到戏园看戏。他看到舞台上人们随着鼓节伴奏,引吭高歌,回到家便一遍遍模仿人家,父亲的朋友看到他如此喜爱戏曲,都说他将来一定也是个戏迷。

九岁时,马连良进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先师从叶春善学习武生,后又跟着蔡荣桂、萧长华等学习老生,一年后就开始登台演出。萧长华还将创作的《借东风》传授给马连良,马连良努力钻研,刻苦学习,将《借东风》表演成了全国著名的京剧剧目。

十一岁时同时学习旦角、丑角、小生,有时也跑跑龙套。马连良曾回忆这段往事时说:“科班的好处是一出戏比如是《捉放曹》吧,我学陈宫,除去学陈宫的词身上以外,其他曹操、吕伯奢以致迎接家爷的那个童儿的一切我全得学。表面一个人学一个角,实在即不止于此。”[7]

十四岁时开始饰演老生。初次演出的正戏是蔡荣桂所教的《黄鹤楼》中的刘备。演出效果非常圆满,被师傅叶春善评价为雍容华贵。之后,马连良开始演大块戏如《四郎探母》《失街亭》等,小块戏如《借赵云》《状元谱》等,由于演技日臻成熟,马连良成为剧社中一日不可或缺的演员。

马连良刚刚唱红时,谭鑫培还在演唱,为他操琴的是徐兰沅,打鼓的是刘顺,这两个人成为谭鑫培晚年在舞台上不能稍离的人。不久,谭鑫培去世,马连良的师傅叶春善不惜重金把两人请来,为马连良操琴打鼓。因为有两人在场,台下的观众也很高兴,他们常说:台上的场面与老谭在台上的表演简直是一个样子。他们还对年幼的马连良寄予更大的期望,赞赏马连良为“大好人才”。马连良也很聪慧、睿智,常常在后台与徐兰沅、刘顺研究演唱技艺,由于三人配合极为默契,演唱效果极为理想。因此,可以说,马连良之所以迅速走红,与徐、刘二人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当时听戏的观众很多十分崇拜偶像谭鑫培,认为,谭鑫培去世了,在舞台上能够看见徐、刘二人也是幸事,再加上马连良演唱时满工满调,从不可惜力气,所以,很快马连良就成为戏班里的台柱子。

马连良在《借东风》中饰演诸葛亮

十八岁时满科,应邀去福州担任主演。次年返回北京,为了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艺,他再次坐科三年,勤学苦练。这时,他与于连泉、马富禄、谭富英等演员十分投缘对劲,还与谭富英联合演出《取南郡》,分别饰演孔明、鲁肃,影响很大。而此时两人也都只有十六七岁。因为马连良有武功底子,他还致力于旧戏新排,如《失街亭》《洪羊洞》《奇冤报》等,也很受观众欢迎。

二十一岁时,马连良在上海以谭派须生演出,虽然此时他变声尚未恢复,但已经声名鹊起。为了更好地模拟谭派艺术,他时常求教于谭派名家王瑶卿。

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十八岁时,马连良组建以祖籍地命名的“扶风社”,正式挑班,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马派”艺术风格,直到六十年代,在近四十年间长盛不衰。这一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马连良的扶风班首次在大栅栏庆乐园演唱,演唱的剧目是《定军山》,有取其一战成功的意思。果然,该戏未开戏即告满座,取得了开门红的效果。此剧公演后,即无往不利,博得顾曲人士的分外赏识。由于声誉卓著,马连良被誉为“三大贤”之一。扶风社也成为“最整齐之剧团,角色均为上选,基本演员为张君秋、叶盛兰、马富禄、袁世海、李洪福、马春樵等,各演员对马派戏均极熟练,起码追随马氏亦有五年历史”[8]

后来,马连良前往山东烟台演唱,三个星期中,演唱了《四进士》《借东风》《清风亭》等剧目,这些剧目极受欢迎,票价最高卖到了十元钱一张,飞票甚至卖到了四十元。烟台唱完之后,又去青岛,演出盛况仍然是空前绝后,五日票一天就卖空了,可见马连良的影响之大。

次年,马连良与周信芳同台在天津演出,被誉为“南麒北马”(指南方的麒派麒麟童周信芳和北方的马派马连良)。

1936年,面对当时空前尖锐的民族矛盾,马连良开始对京剧进行改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募集股份筹建了新新戏院(即后来的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1938年,他获得了丁果仙所赠送的《反徐州》剧本,他将其改名为《串龙珠》,首演于新新戏院。该剧描写了元代少数民族统治者与汉民族之间的尖锐矛盾斗争:元代末年,完颜图、完颜龙父子坐镇徐州,无恶不作,手段残忍。新任州官徐达(由马连良饰演)与完颜父子激烈交锋,最终民众拥徐达起义,俘获完颜图、杀死完颜龙,光复徐州。该剧由马连良编剧,演出后因其民族情感突出,爱国意识强烈,后来各地剧种竞相排演,如川剧、秦腔、晋剧、豫剧、河北梆子、同州梆子等。

马连良、谭富英演出的《草船借箭》

马连良的演出引起了轰动,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正当他准备再次演出时,日伪当局下令禁演,这件事情也从反面说明了其巨大的影响力。《串龙珠》在各地各剧种中演出时,名称各有不同,除《反徐州》外,其他名称还有《五红图》《徐州堂》《徐州革命》等。

之后,马连良先后受胁迫赴伪满演出,甚至还饱受冤屈。1947年冤屈澄清,连续在北平、上海演出。次年,从上海到香港演出,因病滞留香港。1951年后返回大陆。

马连良所演三国戏曲有《捉放曹》《许田射鹿》《三顾茅庐》《黄鹤楼》《借赵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借东风》《甘露寺》《龙凤呈祥》《群英会》《定军山》《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安居平五路》,以及《战北原》(又名《武乡侯》)等。

马连良在《串龙珠》中饰演徐达

马连良主演的京剧电影有《梅龙镇》《借东风》《渔夫恨》《群英会》《秦香莲》等。他还主演有现代京剧《杜鹃山》《年年有余》等。

马连良的“马派”艺术,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盛行不衰。二十七岁以后,他灌制了大量唱片,通过唱片进一步扩大了他的艺术影响力。

马连良《空城计》:传统京剧经典剧目。马谡失街亭、魏将司马懿率军十五万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而此时,诸葛亮将部队都派遣了出去,只剩下了老弱兵士,西城成了空城。在这万分危急时刻,诸葛亮决定采用空城计,大开城门。他不慌不忙,从容镇定,登上西城城楼饮酒抚琴,观赏山景。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诸葛亮则端坐城楼,内心疑惑不已。他担心向来智谋非凡的诸葛亮埋有伏兵,领兵退去。当他醒悟过来再次进攻时,赵云已经率军而回,司马懿只好无功而返。

马连良《借东风》:曹操伐吴,率军驻扎在长江边。庞统献出连环计,引诱曹操将战船连锁在一起。曹操中计。但此时为隆冬季节,长江上难觅东风,东吴大将周瑜忧思成疾。关键时刻,诸葛亮料定甲子日必有东风,并告诉周瑜,自己可以借得东风。周瑜大喜,为诸葛亮筑坛作法,果然,东风如约而至。但是,周瑜却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派遣将领追杀诸葛亮,诸葛亮事先已安排赵云接应,两人顺利返回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