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戏曲是三国故事由历史走向民间的重要途径
自从三国这一历史时期结束之后,三国故事便流传到了民间。如“死诸葛走生仲达”之说,据《汉晋春秋》所载,诸葛亮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双方相持百余日。
汉晋春秋曰:(诸葛亮死后)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14]
这说明,诸葛亮刚刚去世,民间就有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说法。《晋书·宣帝纪》也记载道:
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15]
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裴松之[16]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的大量生活化故事,如《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
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㖞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17]
又如曹操杀吕伯奢之事,裴注同时引用了三则资料:其一为引《魏书》曰: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其二是引《世语》曰: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其三为引孙盛《杂记》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18]
同一件事,裴注引书各不相同,说明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及民间流传的多样化。
与裴松之同时期的刘义庆[19],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曹操、袁绍等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为后来三国故事的大量流传奠定了基础。如《捷悟》: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20]
据现有资料记载,三国故事最早为民间艺人所用,是隋代的水上杂戏,杜宝《大业拾遗记》[21]记载了隋炀帝观看水上表演,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故事。《太平御览》记载了较为详细的故事情节:
刘昭《幼童传》曰:魏太祖幼而知勇,年十岁,尝浴于谯水,有蛟来逼,自水奋蛟,蛟乃潜退。于是毕浴而还,弗之言也。后有人见大蛇,奔逐。太祖笑之曰:“吾为蛟所击而未惧,斯畏蛇而恐耶?”众问乃知,咸惊异焉。[22]
到了唐代,三国故事已经被广为传颂。刘知几《史通·采撰》在批评“讹言难信,传闻多失”时说:
至如曾参杀人[23],不疑盗嫂[24],翟义不死[25],诸葛犹存,此皆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傥无明白,其谁曰然。[26]
唐代还出现了大量记叙、歌咏三国的故事、诗歌,数量达到一百四十多篇,著名诗人如张说、张九龄、刘长卿、李白、杜甫、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都有诗歌咏叹。李商隐的《骄儿诗》写道“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27],意思是说,儿童在嗤笑张飞的大胡子,在嘲笑邓艾口吃的毛病。由此可知,至迟到晚唐李商隐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了。
三国故事发展到宋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如果说唐代之前人们对三国史的认识相对来说还算客观、公正的话,宋代以后,由于各种政治条件的影响,开始出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三国故事也由此而改变为更多地赞颂刘备、关羽等人,而贬低曹操。如《东坡志林》卷一载: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28]
这种情况说明民间已经把情感放到了刘备一边。在被社会底层的百姓广为接受的话本时期,“拥刘反曹”的思想基本成为三国故事的主要思想倾向,并对宋元戏曲产生了直接影响,如《三国志平话》。
宋元戏曲中大量的三国故事都是在吸收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故事经过戏曲艺术家的精心结撰,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又反过来对三国故事的流传与普及,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所以,三国历史故事之所以能够从历史走出来,被大家熟悉、谈论,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戏曲的传播密不可分。
在三国戏曲中,往往一个故事又包含着大量的小故事,观众在观赏一部剧作时,同时了解到的还有更多的相互关联的故事,观看一个历史人物的表演时,能连带观看众多与之相关的人物。
如关汉卿的《单刀会》,主要内容是表现鲁肃索要荆州,暗中设下三条计策,试图在关羽渡江赴宴时逼迫关羽交还荆州,结果,单刀赴会的关羽智勇双全,识破了鲁肃的计策,最终安然返回。剧作在表现关羽文韬武略的同时,提到了许多的三国故事,有桃园中结义、张飞力战虎牢关、并董卓诛袁绍、灭温侯、刺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辞曹归汉、杀车胄、灞陵桥挑袍、千里独行、五关斩将、斩蔡阳、三谒卧龙岗、博望烧屯、玄德公败于当阳、张飞喝断长坂桥、隔江斗智、赤壁鏖兵、苦肉计、蒋干盗书、借荆州、孙权以妹妻刘备、刘备取西川、玄德称王于汉中、周瑜死于江陵、三分鼎足、关羽镇荆襄、水淹七军等等。
在《西蜀梦》的曲词中还提到了张飞鞭打督邮、虎牢关酣战温侯、摔袁襄(元杂剧又作袁祥)、义赦严颜、阆州被害、关羽荆州被杀、兴师报仇伐吴等故事。
一出三国戏,往往有大量的三国故事被提及,观众在欣赏一部戏剧的同时,接触到了是众多的三国故事。因此可以说,三国戏曲源于民间三国故事,又对民间的三国故事流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