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操戏的内容

一、曹操戏的内容

河南许昌相府广场曹操像

与曹操的“双面”形象相一致,舞台上的曹操也表现为“英雄”与“奸雄”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特点。

曹操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对后来的戏曲影响巨大,有不少戏曲充分表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英雄形象。

作为历史上的英雄,曹操在戏曲舞台上也展示了英雄的一生,政治上的雄韬伟略,军事上的赫赫战功,思想上的深邃睿智,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舞台上的曹操大多是白脸奸臣形象,但也有不少剧作,对曹操的英雄形象大加赞扬,充分肯定曹操历史功绩。

曹操的舞台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包括行刺董卓、平定黄巾起义等,曹操是以英雄形象出现的,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曹操的形象具有“奸”与“雄”两个方面,以“奸”为主,重点表现曹操的奸诈、诡谲、阴险、残忍。这也成为人们对曹操的基本认识。在这些以“奸”为主题的戏曲中,也表现了曹操英雄的一面,如在与吕布、袁绍、孙权等人的作战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本色。

1.舞台上曹操的英雄形象

舞台上英雄的曹操反映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象,表现在作为勇士的英勇无畏、政治家的聪明睿智、军事家刚毅果决等各个方面。

其一,英勇无畏的勇士。

早年的曹操胸怀大志,在危难时刻奋不顾身,在讨董战争中一马当先,戏曲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晚清昆曲《议剑》(无名氏撰)、《献剑》(无名氏撰)、当代潮剧《曹营恋歌》(郭克贵、翁晓明撰)都体现了曹操在讨董斗争中的卓越表现。

《议剑》描写的是王允看到吕布杀了丁建阳投靠董卓后的担忧,与曹操借“议剑”之名商议刺杀董卓之事。曹操深明大义,表示要为国锄奸,“纯钩出靶,风云叱咤,乘机刺奸邪,成功最为大”。看到曹操应允,王允内心极为欣喜:“我王允日夜焦劳,思杀董贼,无计可施,幸喜曹孟德慷慨前往,剑诛此一贼。我看此人机谋出众,胆略超群,此去定然成功。”[45]此剧中的曹操身份是“骁骑”,是非分明、刚毅正直,面对刺杀董卓的危险毫不犹豫,所以,王允才称赞他“机谋出众,胆略超群”。《献剑》表现曹操决心要除掉董卓,便暗携龙泉宝剑,正当行刺之时,被吕布撞破,曹操不得已只好趁势说要献剑于董卓。之后,骑上吕布刚刚牵过来的宝马疾驰而去。该剧表现的是曹操的英勇无畏,只身接近董卓,甘冒巨大危险。可惜未能成功。《议剑》和《献剑》都是根据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改编的单出剧本,其中曹操角色都是“付”角,而昆曲中的“付角”,经常扮演的是有一定的身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个性较为内向的人物,所以饰演起来要凝重、节奏缓慢,还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由此可见,曹操在这两部戏曲中是比较重要的。

在与曹操相关联的《虎牢关三战吕布》(郑光祖撰)、《连环计》(无名氏撰)等剧中,曹操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剧作在表现主要人物王允、刘、关、张等人英雄气概的同时,也很好地展现了曹操的英勇无畏。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中,展现了讨伐董卓的众多英雄,曹操即是其中之一。曹操上场说的话不多,但很能显现他在讨董战役中的非凡胆略与勇气。如“少年锦带挂吴钩,铁马西风塞草秋。全凭匣中三尺剑,坐中往往觅封侯”[46],又说“绰绰胸中智有余,等闲熟看五车书。恁时列鼎重裀日,方表堂堂大丈夫”[47]。尤为重要的是,该剧中曹操奉命去催粮,路过平原县,专门去面见刘关张三兄弟,在刘备、关羽迟疑不决,只有张飞态度积极的情况下,说服了三兄弟奔赴虎牢关,在对讨董联军极为不利的情势下,三兄弟奋勇作战,最终战胜吕布,取得胜利。剧中的曹操胸怀壮志、深明大义,在讨董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无名氏撰,简名《连环计》),演的是王允、吕布、貂蝉等人巧设“连环计”诛杀董卓的事迹,但其中曹操的表现也很勇敢,第十一折《议剑》演王允与曹操商议诛杀董卓之事,第十二折《献剑》演曹操只身深入虎穴要行刺董卓,可惜未能成功。但曹操为国锄奸的决心、甘冒危险的勇气,体现了曹操非同凡响的英雄气概。

其二,聪明睿智的政治家。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这一点即使是“拥刘抑曹”者也予以充分的认可,所以,在戏曲舞台上,表现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聪明睿智是历来曹操戏的突出特点。

元代杂剧《张翼德单战吕布》(无名氏撰),突出了张飞单战吕布时的英勇。剧中,面对孙坚对张飞兄弟的不信任,曹操却坚决支持张飞,相信张飞能够战胜吕布,尤其是张飞与副元帅孙坚打赌,如果张飞取胜,孙坚就把监军的牌印送给张飞,如果败给了吕布,就将兄弟三人的头颅斩下。而张飞战胜吕布之后,孙坚却不守信用,不愿兑现承诺。这时,连元帅袁绍也不知该如何做好,袁绍询问曹操意见,曹操态度坚决地说:

元帅同众诸侯在上,当日张飞不曾要赌这牌印,可是监军你要赌赛来。今日张飞既赢了,不可失信。倘若失信与他弟兄每呵,显得监军不为丈夫也。[48]

最后,孙坚不得不将牌印交给张飞。可以说,曹操在该剧中表现出的是政治家所应该具有的大局观念、公道思想和诚信意识,以及对张飞三兄弟的慧眼识才。

现代京剧《青梅煮酒论英雄》(佚名撰)展现的是曹操爱惜英雄、渴望施展雄才大略的抱负。在曹操眼中,所谓英雄,应该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49]。曹操所言,也正是自己内心所隐藏的英雄之志。

曹操酷爱人才,见到人才就千方百计笼络。明杂剧《关云长义勇辞金》(朱有燉撰)在表现关羽义无反顾追随刘备的同时,也表现了曹操希望关羽留下来为己所用的急切心情。剧中,对“外扮”曹操的褒扬处处可见,无论是关羽提到曹操还是其他人如张辽说起曹操,都是大加赞扬。如关羽对张辽所说:“想曹公养士呵,把贼擒寇攘;想曹公立节呵,正三纲五常;想曹公尽忠呵,肯勤王定邦。”张辽也说:“想俺曹公机深智广,善查知人,识拔奇才,不拘微贱,三军未食,自不言饥,三军未营,自不归帐。待将士如腹心,与士卒同甘苦。朝中将相双握权,天下英雄都领袖。”[50]尽管这种夸耀之词出自投靠曹操的关羽和曹操的部将张辽,但是,其中所说也都是对曹操的基本评价。

赤壁三国古战场煮酒论英雄雕塑

明代陈与郊的《文姬入塞》,南山逸史的《中郎女》和曹寅的《续琵琶记》,都写曹操用重金、派专使前往匈奴,把流落在胡地多年的蔡文姬赎了回来,继承她父亲修撰国史的故事,表现了曹操的文治武功、爱惜人才和念念不忘故友之情。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续琵琶记》中,曹操是“外扮”形象,“不涂粉墨”,把传统意义上的“粉脸藏奸”颠覆了,打破了宋代以来曹操“奸雄”形象的正统思想。不仅如此,剧中,作者还将不利于曹操英雄形象的割须弃袍、左慈戏曹等情节删除了,在表现祢衡击鼓骂曹时也突出了曹操宽厚仁善的特点,甚至曹操还说了“今各路诸侯合兵百万,足以寒奸贼之胆,动忠义之心”这样直斥奸贼的铿锵话语。

其三,刚毅果决的军事家。

历史上,曹操的军事成就、军事谋略得到了历史学家的充分肯定,戏曲舞台上也是一样,经历了无数战争磨砺的曹操,不仅是一个卓越的谋略家,更是一个富有实战经验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将领。

作为军事家的曹操,不仅表现在战前的谋划能力上,更表现在战争过程之中的沉着机智、随机应变能力和战后无论胜负从容、冷静的处置能力上。

许昌曹丞相府“三曹”雕塑

官渡之战是曹操在政治、军事力量方面实现突破的重要战役,现代京剧《战官渡》(佚名撰)、当代京剧《官渡之战》(孙承佩编剧)都很好地塑造了曹操作为伟大的军事家的非凡形象。当许攸告诉曹操火攻乌巢之后,徐晃担心许攸有诈,曹操却深信不疑,说:“今劫粮之举,势在必行,君请勿疑。”[51]之后,张郃、高览来降,曹操也充分信任他们,表现了一个指挥家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的分析能力和果断、准确的判断能力。曹操分别命令曹洪、曹仁、夏侯惇、徐晃、许褚、张辽等一众将领各领任务而去,并亲自带兵前往,显示出来在临战之前的精心部署和对此次关键战役的高度重视。在《战濮阳》一剧中,曹操上当,中了吕布预设的计策,遭遇了惨败。但是,曹操又反过来利用诈死之计,骗过吕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功占领濮阳。

晚清京剧《战宛城》(无名氏撰)尽管把曹操视为奸佞,却依然表现了曹操的非凡军事能力。曹操治兵,具有严明的军事纪律,这是保证军队取胜的基础。曹操出兵征讨张绣时,号令“不许骚扰百姓,践踏田地禾苗,但取民间一草一木,枭首号令。”而自己的马匹不小心踏坏了麦田,曹操“割发代首”,以示惩戒。尽管后世对曹操此举多有“虚伪”“奸诈”之论,但是从当时“法不加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来看,曹操割去头发仍然是严明军纪的表现。

元杂剧《关云长单刀劈四寇》(无名氏撰)中,时任兖州太守的曹操,面对侵犯长安的董卓部将张济、李傕等“四寇”,保荐关羽出战,并取得胜利。此剧表现了曹操在军事上慧眼识人、顾全大局的远大胸怀。

元杂剧《张翼德三出小沛》(无名氏撰)中,刘备等人被吕布围困在小沛,张飞冲出重围,求救于曹操,曹操毫不犹豫,慷慨借兵,帮助刘备击败吕布。曹操这种做法是作为军事家深明大义、扶助弱小精神的体现。

清杂剧《鹦鹉洲》(郑瑜撰)通过祢衡之口,说曹操“是个间生天上种,说不尽他盖世豪雄,绝世明聪,治世纯忠,乱世奇功,名世宗工,应世灵通,济世艨艟,救世参芎,泽世神龙,仪世飞鸿,贯世长虹”。该剧被誉为“最早为曹操翻案的剧作”是有道理的。

2.舞台上的奸雄曹操

亳州大关帝庙三国题材木雕

舞台上曹操的“奸雄”形象,影响深远,虽然与历史上曹操的真实面目相去甚远,但却是曹操在民众中影响最大的形象。从曹操的身份来看,曹操之为“奸雄”主要表现在残忍冷酷的军阀、诡谲奸诈的丞相和阴险卑鄙的小人等几个方面。

其一,残忍冷酷的军阀。曹操在未走上仕途和刚刚任职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其残酷、冷血的一面,做事情完全以利己为目标,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性命。

京剧《捉放曹》

最能反映曹操残忍冷酷的戏曲,当属著名剧作《捉放曹》。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至中牟,被陈宫擒获。曹操让陈宫弃官与自己一同逃走。到达成皋,遇见曹父故友吕伯奢,吕伯奢令家人杀猪款待,并亲自去庄外买酒以招待贵客。曹操闻得磨刀霍霍,误以为吕伯奢欲加害,便杀死吕氏全家,焚庄逃走。出庄遇吕伯奢沽酒而回,曹操又杀之。陈宫见曹心毒手狠,枉杀无辜,十分懊悔。宿店时,趁曹熟睡时欲刺杀曹操,但又觉不妥便独自离去。本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其二,诡谲奸诈的丞相。在丞相任上的曹操,因为权力的强大,在诡谲奸诈方面无所不用其极。

舞台上的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奸相”,正是由于其任职大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臣之贵无出其右。曹操利用其丞相权力,肆意耍奸施坏,侵害他人,成了一个令人痛恨的奸臣。

无名氏杂剧《莽张飞大闹石榴园》中的曹操想方设法要暗害刘关张,奸心尽露:

【曹操云】唤您来别无甚事,颇耐刘关张三兄弟无理。您岂不知,当日我举保他为官,谁想他三人背义忘恩,不伏谋调,倒有害谋之心,今要擒拿刘关张三人。争奈无个计策,特唤您来商议。

【张辽云】丞相,他兄弟三人都是虎将,便怎生擎的住。便好道有力呵力取,俺道城外有一所石榴园。内有一座凝翠楼。丞相可在石榴园凝翠楼上安排筵宴。差人请刘备,则说作贺,此人必然来赴会,楼下着七重围子手围了凝翠楼。筵间罗织他些风流罪过。金钟为号,活擎了刘备,若云长张飞知道必然来救,凭着俺众将英雄,他一个来擎一个,两个来擎一双。正是剪草除根,萌芽不发,此计如何。

【曹操云】此计大妙,张文远,俺就去石榴园凝翠楼上,设谋排宴,暗藏甲士。[52]

曹操加害的对象,不仅仅是文臣武将,有时还是皇帝。《许田射鹿》中,曹操将自己凌驾于献帝之上,完全无视君臣之仪。在《衣带诏》中,曹操手段残忍,凶狠毒辣,极其冷血。

其三,阴险卑鄙的小人。

作为奸诈的典型,有时曹操卑鄙无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代京剧《曹操与杨修》(陈亚先撰)中,曹操与杨修的关系,就充满了猜忌和心机。在杨修筹粮的事情上,曹操杀了有功的孔岱,又杀死了夫人,真正是草菅人命。在该剧中,曹操处处充满心机,而杨修总表现出来高于曹操的见识,最终曹操将杨修处死。可以说,杨修之死是两人争强斗智的结果,更是曹操卑劣行径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