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戏曲是传统文化艺术美的重要体现
三国戏曲艺术集中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表现在典型化的脸谱、音乐化的唱腔、诗化的唱词、生活化的道白,以及象征性的舞台设计、程式化的人物动作等,无不彰显着强大的艺术力量。正如《梨园彩虹》歌曲所唱:
神仙老虎狗,生旦净末丑。你看那大千世界人情百态,舞台上样样有。抬手门自开,挥鞭马就走。脸谱画群英,袍带扮王侯。就把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琢磨一个透。中华的戏曲艺术才真是美不胜收。忠奸善恶丑,秦汉宫墙柳,唱不尽大江东去小桥流水,悠悠的岁月久。舞旗能作浪,摇桨便行舟。宛转抖长袖,啼笑亮歌喉,就把那古今中外酸甜苦辣,表现一个够。中华的奇异瑰宝才真是名扬五洲。
三国人物的脸谱在传统戏曲中影响巨大,甚至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脸谱成了所对应的三国人物的代名词,如曹操的白脸象征着奸诈、诡谲、权谋,关羽的红脸象征着忠义、诚信、勇武等,张飞的黑脸成了莽撞、蛮横的代表。这就是艺术化的脸谱所具有的重要影响。歌曲《说唱脸谱》所唱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很好地说明了三国人物和脸谱的关系。
三国戏曲的唱腔极具音乐美。唱腔是人物形象、动作、心理的反映,好的唱腔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观众是通过演员的唱腔来认识剧中人物的,不同人物的唱段、不同故事情节的需要,在唱腔设计上具有不同的风格。如关汉卿杂剧《单刀会》中,“【新水令】中的‘东去’‘千丈’‘单刀会’以及‘龙凤’‘来探’等词组,首字为阴平或阳平声,其音均位于该乐汇最高点,引领着整个词组的旋律进行”[12]。
三国戏曲的唱词与诗词有密切联系,甚至本身就是诗歌,具有诗歌的韵律美、色彩美、含蓄美等特征。元代无名氏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王允忧虑如何诛杀董卓时,突然发现利用貂蝉可以实施连环计,心中惊喜异常,唱道:“这的是天意随人转,也显得我忠心为国专。背地里自欣然,何须别寻空便,何须更图机变!不索他共阵面,不索和他交战。我这条妙计久远,我这条妙计长便。苍生要解倒悬,社稷从此保全。贼臣董卓弄权,端的势焰熏天。若有半点风声漏传,可不灭尽满门良贱。忧的咱,忧的咱意攘情颠,心似油煎。谁承望俺家里,搜寻出这美女婵娟。到来日开筵,向脂粉丛中倒暗暗的藏着征战。”[13]唱词流畅、婉转,充分表现了王允内心的惊喜、忧虑之情。
至于三国戏曲中的简单化的舞台设计、生活化的道白、程式化的动作等,都是戏曲艺术化的组成部分,成为戏曲艺术魅力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