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化的三国人物形象及演出要求
2025年09月10日
一、定型化的三国人物形象及演出要求
三国戏曲中,人物众多,故事纷繁,但是,因为长期的演出习惯,已经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以形成了众多演出模式,这些模式主要集中在部分人物身上,如关羽、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从文学本身来说,这些固定模式影响了人物形象在戏曲中的发展、变化,使人物显得僵化、呆板,如关羽的红脸象征着忠义,曹操的白脸象征着奸诈,张飞的黑脸象征着莽撞等,这些形象从剧情演出开始到结束基本没有变化。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正是这样的固有模式,才使人物形象更加典型、特点集中,更加深入人心。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时,更多的是从戏曲的演唱、表演、动作等方面衡量艺术水平的高低,人物的性格变化反而被掩盖,所以,传统戏曲的这种特殊格式化设计,正是传统戏曲“脸谱化”的基本特征。
一般地,三国戏的演出与其他内容的戏曲演出并无二致,以人物的个性化特征为基本要求,以唱念做打等“招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世界与内心情感,以外在的装扮表达人物的身份等。
但是,因为一些三国人物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演出规矩,这些规矩甚至是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典型的就是关公戏的演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关羽由一般的武将演变为神、圣,舞台上的关羽也随之发生变化,各种规定的舞台动作、禁忌相继产生,对传统戏曲甚至传统文化都具有深远影响。
因关羽、曹操、诸葛亮等三国主要人物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有专门的人物造型、专属的舞台动作、独特的舞台脸谱,所以放在后文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