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事战役类

二、军事战役类

军事斗争是三国时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割据一方的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动辄刀枪相向,少者十数人、几百人,多则成千上万甚至十数万、数十万人,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给社会、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是这种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舞台上的三国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段历史,既有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沉重打击,也有乱贼董卓的祸乱朝纲;既有曹操统一北方的宏大军事行动,也有刘备盘踞西南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既有东吴政权在三国鼎立中采取的灵活军事战术,也有司马氏三分归晋、横扫千军的阔大气势。这些战争剧目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三国”,什么才是“乱世”,什么才是谋略,什么才是手段。

1.汉末军阀混战战役

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激烈,各地军阀为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戏曲舞台形象地再现了这段极其混乱的社会现实。

较早反映董卓之乱的戏曲作品当为无名氏的金院本《刺董卓》,该剧今已不传,但从剧目上可见看出是对奸贼董卓的正义反抗。董卓危害社会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在做,他还有一众爪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其“义子”吕布。对吕布的反击也就意味着对董卓势力的反抗。晚清昆曲《问探》描写了董卓命令吕布镇守虎牢关时,曹操联合天下诸侯前往虎牢关讨伐吕布的故事,剧中先锋张飞、关羽、刘备等勇猛异常,他们率领大队人马将虎牢关团团包围,要与吕布展开决战。剧作表现了董卓、吕布之流不得民心,而天下英雄愤然而起的正义之举。现代京剧《绝粮返境》描写了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兵犯长安,继续祸乱国家,擅权乱政。西凉太守马腾与并州太守韩遂领兵进攻京城,最终无奈而退的故事。名剧《虎牢关》《温酒斩华雄》等剧目,在表现英雄关羽的同时,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天下共诛董卓及其帮凶的时代特点。此外,《斩车胄》《张翼德大破杏林庄》《辕门射戟》《打曹豹》都反映了此一时期各种环境中的战争。

在军阀混战中,《磐河战》描写了袁绍与公孙瓒的斗争。袁绍与公孙瓒约定占领冀州后双方平分,但是,袁绍占领冀州后失约。公孙瓒发兵攻袭,双方战于磐河。这时,赵云在袁绍帐下,但不被重用。赵云见公孙瓒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追赶,便挺身而出,与文丑大战良久,击退文丑。

2.曹操统一北方战役

曹操统一北方,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这些阻力既有旧有军阀的阻挠,更有新兴势力的压制,曹操在与这种新旧势力的较量中,经历了巨大的磨难。

从实力强弱来看,曹操首先要面对的是首屈一指的袁绍,其次有相对弱小的吕布、张绣,另有后来盘踞西北的马超、流亡东北的袁氏兄弟等。

曹操最早要清除的是历史上被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董卓死后,吕布作为一支较为重要的武装力量,驰骋在北方大地,给曹操的统一大业带来了重重困难,曹操与吕布之间的军事斗争,是曹操统一北方必不可少的战役。《战濮阳》描写了曹操与吕布的一次交手,濮阳属于东郡,为曹操所占,但是吕布率军进攻,占领了濮阳。曹操领军复夺,吕布和陈宫与城内田氏联手使诈,曹操中计,遭遇大败,赖典韦舍身相救,曹操反以诈死之计欺骗吕布前来劫营,最终击败吕布,收复了濮阳。《白门楼斩吕布》描写了曹操与吕布的决战。曹操与刘备联手进攻徐州,吕布轻敌,不作防备,仓促迎战,失败被曹操擒获。曹操在白门楼杀死陈宫,又将后来成为重要将领的张辽收降。吕布哀求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刘备却暗藏心思,担心放过吕布对自己不利,不但未答应吕布所求,反而督促曹操速杀吕布。吕布结束了自己骁勇却污渍满身的一生。

位于许都西南的宛城,是张绣的地盘,曹操多次要消灭张绣,怎奈时机不成熟。《战宛城》描写了曹操征战张绣先胜后败的一次战役。曹操率领大军征讨,张绣不听谋士贾诩投降计策,结果战败。无奈,张绣与贾诩一起投奔曹操。曹操还让张绣担任旧职,将大队人马驻守城外,只带着典韦、许褚和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进城。曹操一行在街上遇到了张绣的婶婶、貌美的邹氏,曹安民觉察到曹操的心意,便将邹氏强抢过来。张绣大怒,采用贾诩之计,反杀回曹操军营,典韦中箭身亡,曹昂、曹安民战死。曹操狼狈逃走。这次战役对曹操来说教训惨痛,也使曹操的统一大业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好在几年之后,张绣主动投靠曹操。

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斗争,在曹操统一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马坡》描写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斗,但是故事的主角却是关羽。此时的关羽在许都依附曹操,袁绍派遣颜良将曹操所在的白马包围,曹操大将全被打败,程昱举荐关羽出战,关羽斩杀颜良,大获全胜。《诛文丑》又名《战延津》,描写袁绍再派文丑出战,到达延津后,连续打败张辽、徐晃,关羽打马挺身而至,立诛文丑,再次取胜。这两次战役预示着曹操已经有了与袁绍一决胜负的实力,所以,接下来的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就有了基础。

《战官渡》又名《乌巢劫粮》,是曹操与袁绍占领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更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转折点。双方在官渡相持一月有余,袁绍谋士许攸得到了曹操缺粮的重要军情,向袁绍建议袭击许昌,袁绍不仅不听,反而斥责许攸,许攸怒而转投曹操,并给曹操献计火攻乌巢。曹操大喜,依计大破袁绍。尽管双方在实力上相差悬殊,但是,曹操善于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战机,最终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之后,还有与马超等西北势力的斗争。《反西凉》《战渭南》等剧,描写了马腾死后,其子马超与韩遂联合报仇的故事。马超、韩遂连连攻破长安、潼关,曹操率军迎战,马超英勇无畏,大败曹操。曹操割须弃袍,狼狈而逃。《战冀州》又名《冀州城》《有勇无谋》,曹操令杨阜、韦康驻守冀州,以防备马超。马超进攻冀州。韦康投降。杨阜诈降马超,暗中与姜叙和及时赶到的夏侯渊联手,三人共战马超。《赚历城》又名《马腾托兆》《诈历城》《战历城》《二本冀州城》《母妻兄滴血》。描写夏侯渊令姜叙等人与马超在冀城作战,马超战败,率领三百残部投奔汉中张鲁,经过历城时,谎称姜叙取胜回军,趁机杀入城内,怒骂姜母,并杀将姜叙一家杀死。杨阜、夏侯渊、姜叙率军回攻历城,马超战败逃往汉中。

中牟官渡古寺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的京剧《赚历城》唱片

3.魏蜀吴称霸之战

在三国乱局中,曹操占据主动,而蜀汉与东吴力量也不可小觑,三方此消彼长,彼弱此强,在称霸天下的过程中互有交手,为纷乱复杂的三国大舞台增添了大量好戏。

当然,三方最为震撼人心的较量是赤壁之战,《祭风台》《赤壁鏖兵》《诸葛亮火烧战船》《华容道》《华容释曹》等剧目,从不同角度演绎了这场规模空前、意义非凡的战役。曹操的冒险失计、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孙权的果断沉稳、周瑜的聪明智慧、关羽的勇武仁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全部三国战役中,曹魏与蜀汉政权的战争是最为频繁的,从关羽离开许都回归刘备,到刘备南下依靠荆州刘表,再到入川之后北抗曹魏,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死后姜维等人重整旗鼓,与曹魏司马氏等奋力争夺,以至于最终蜀汉被曹魏灭掉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都有相应的戏曲予以展示。以关羽为主的戏曲如《寿亭侯五关斩将》《斩蔡阳》《破汝南》《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等,都表现了关羽极其勇武的豪气,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将关羽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突出地表现了出来,而“威震华夏”的襄阳战役,成就了关羽的一世英名。此类战争可以理解为蜀汉的“东线战争”。在相应的“西线”,则是以诸葛亮、姜维为主。《诸葛亮博望烧屯》显示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的强大声势,之后,在西北战场上,诸葛亮“六出祁山”,与曹魏政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曹操夜走陈仓路》《阳平关》《安五路》《五马破曹》《雍凉关》《失街亭》《空城计》《战北原》《凤鸣关》等众多戏曲,从各个侧面把刘备的军事韬略和诸葛亮作为军师的智慧、将领的指挥才能、丞相的运筹帷幄能力,都予以充分表现。可以说,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而这些战争更凸显了战争中智慧的重要性,如《空城计》,诸葛亮在突然遇到强敌兵临城下而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胆大心细,认真、准确地判断出来敌军将领司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大胆采用冒险策略,大开城门,让司马懿疑窦顿生,最终因担心诸葛亮有埋伏而撤军离去。此剧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就是因为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在极其惊险、紧张的气氛中,诸葛亮成功实施了诱骗之计,完成了一生最为引人入胜的军事战例。

除了关羽、诸葛亮之外,人才济济的蜀汉,与曹魏军队长期作战的还有黄忠、张飞、姜维、赵云等将领,尤其是刘备、诸葛亮死后,这些将领也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指挥能力。《定军山》《长坂坡》《保主记》《报主记》《探营》《铁笼山》《坛山谷》《姜维推碑》《假投降》《度阴平》《战绵竹》《亡蜀鉴》等剧作,将蜀汉与曹魏的矛盾斗争的整个过程,都清晰地演绎了出来,不少作品都成为经典剧作。

在魏蜀吴三国之中,曹魏力量最为强大,而三国戏曲重点宣扬的是蜀汉,所以,曹魏与蜀汉的军事斗争也最为频繁,剧目最多。相对的,东吴政权虽然立足江东长达五六十年之久,戏曲剧目却相对较少。

魏吴之间的战争较有影响的如《战合肥》,描写曹魏与东吴在合肥的交战。张辽在濡须打败孙权,孙权再次发兵进攻合肥。曹操从西北撤军支援张辽,双方在合肥拉开战场。孙权派薛悌出战,张辽将其击溃。孙权再派甘宁,连夜成功偷袭曹营。与该剧紧密相连的是《甘宁百骑劫魏营》,又名《破曹营》。孙权与曹操在合肥开战。孙权派遣凌统与张辽交战,凌统遭遇大败。这时,甘宁主动请求带领百骑趁着夜色劫掠曹营,孙权同意了,还让程普、董袭、徐盛等前往接应。午夜时分,甘宁率领众武士冲入曹操军营放火,曹营大乱。程普、徐盛也趁机领兵杀来,曹军大败,曹操趁乱逃走。甘宁所带领的百名武士,一兵一卒未损,孙权大为赞赏,还设宴为甘宁庆功。

亳州大关帝庙三国题材木雕

从三国历史上看,蜀汉和东吴之间,既有联合也有斗争,联合时柔情蜜意,情真意切,分手时拳脚相加,毫不留情。

在赤壁之战以后,吴蜀双方就展开了极其猛烈的争夺战,如《取南郡》《取四郡》《战长沙》《取桂阳》《走凤雏庞掠四郡》都说明了在对魏斗争告一段落之后,吴蜀矛盾急剧上升。客观地说,刘备一直无立足之地,趁机占领属于自己的地盘合情合理,但是,孙权眼里也揉不进沙子,所以双方的战争是迟早的事。好在有曹魏牵制,双方不至于同归于尽,都保持着足够的克制,这也让双方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解决矛盾。但是,有的矛盾是化解不了的,如关羽之死,孙权虽然把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但是,刘备心里清楚,关羽是被孙权所杀,所以,不报仇就显示不出来“三结义”的兄弟之情,哪怕是举全国之力,也要给死去的兄弟出上一口气。《走麦城》《关羽之死》详细演绎了关羽的最后结局,其大义归天的壮举感染了无数人,还让关羽成了后世千秋崇拜的神灵。《伐东吴》《大报仇》所写,就是在关羽、张飞相继遇害后,刘备奋起复仇、兴兵伐吴的故事。《连营寨》突出了刘备的军事安排,刘备试图以强大的攻势迅速消灭可恶的东吴,让身首异处的兄弟瞑目。

而东吴方面,面对刘备咄咄逼人的气势,孙权并不慌张,《书生拜将》也叫《陆逊拜将》,描写了东吴的从容应对。孙权正在给侄女孙幼娟举办婚礼,新郎是年轻的将领陆逊。正在这喜庆之时,刘备带领七十五万大军发动袭击、要为关羽报仇、孙权部将甘宁已经战死的消息传来,孙权甚为震惊。陆逊立刻停止拜堂,不顾个人安危,要求亲自前往蜀军营地送达书信,要劝刘备顾全大局,与东吴共同抗曹。陆逊的建议遭到刘备断然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大胆任命陆逊为帅,抗衡蜀军。陆逊假扮书生,到蜀营刺探敌情,然后采用火攻战术,大败刘备。虽然取胜,陆逊仍以大局为重,送刘备回白帝城,之后才回到婚礼现场,与孙幼娟成亲拜堂。《猇亭记》重点表现了陆逊在猇亭大战刘备的事迹。

另一剧作《诸葛亮石伏陆逊》演绎了诸葛亮的八卦阵的威力。诸葛亮在抵御陆逊的进攻时,巧设八卦阵,降服陆逊。八卦阵也成了诸葛亮军事智慧的重要体现。

4.刘备入川之战

刘备得到荆州之后,按照诸葛亮早年“跨有荆益”的战略部署,开始向西川进军。益州牧刘璋一开始热烈欢迎刘备,送粮送钱送人帮助刘备,但是,刘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占领益州,并不想与刘璋合伙经营西南。这样,双方的矛盾斗争是必然的。更何况,益州各地军阀,从一开始对刘备的到来就并不十分欢迎。

《过巴州》描写了刘备入川张飞智擒严颜的故事。张飞奉诸葛亮之命进攻巴州,巴州守将严颜率领大军奋力抵抗,双方相持。严颜施计欲骗张飞入川路径,被张飞识破,张飞将计就计,严颜被擒,张飞亲手为严颜解开绳子,感化严颜,严颜投降张飞,亲自引导张飞入川。《葭萌关》又名《挑灯大战》《夜战》,描写刘备不顾刘璋阻拦,向西进攻巴渝,刘璋向张鲁求助,张鲁派遣马超前往支援。马超与张飞相遇于葭萌关,双方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白天战斗到黑夜,点起火把,挑灯夜战,连战数天。最终各自收兵。

5.孙权占领江东之战

孙策、孙权在占领江东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无数的战斗,这些战役有不少反映到了戏曲舞台上。

《神亭岭》又名《酣战太史慈》《少年立志》,描写孙策与刘繇的战争,二人对峙,相持不下,孙策带领十三名骑兵,奔赴神亭岭光武庙祈祷,希望能够得到光武帝的护佑、帮助。刘繇明知孙策目的,却不敢出兵进击。其部将太史慈毫不畏惧,到神亭岭迎战孙策。双方酣斗有时,难以决出胜负。该剧表现了太史慈的英勇无畏。《战长江》描写孙权为了给父兄报仇,率领大军征讨黄祖,黄祖战败。身为江湖侠盗的甘宁,想要投靠孙权,被黄祖部将苏飞说服留了下来。在与孙权军队的交战中,甘宁勇猛无比,将孙权大将凌操斩杀,但黄祖却认为甘宁是盗贼,不愿赏赐其功,更不愿重用甘宁。甘宁在苏飞劝说下,毅然投奔东吴。孙权、周瑜大喜,重用甘宁,孙权还严厉制止了凌操之子凌统要为其父报仇的想法。最终,甘宁大败黄祖,将其生擒。

6.诸葛亮平蛮、北伐

在蜀汉政权建立过程中,诸葛亮可谓居功至伟,不但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竭忠尽智,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正是鞠躬尽瘁。

《七胜记》《七擒孟获》《烧藤甲》《平蛮图》《泸江祭》《祭泸江》《诸葛亮夜祭泸江》《泸水彝山》等大量剧目,描写了诸葛亮平定南蛮的故事,面对恶劣的环境、陌生的社会、蛮横的夷族首领,诸葛亮尽心竭力,持之以恒。尤其是为了从内心招降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表现出了宽厚的仁爱之心和博大的胸怀。

《七胜记》又名《武侯七胜记》,描写刘禅继位之后,为了恢复与东吴的联盟关系,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吴国,孙权却借机威吓邓芝,邓芝毫无惧色。孙权深为佩服,便派遣张温入蜀答礼。张温回吴,诸葛亮设宴饯行。为平定南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七擒孟获,取得胜利。《七擒孟获》重点表现诸葛亮的宽宏大量,以攻心为上的战争原则。诸葛亮历尽艰辛,跋山涉水,擒获孟获,但是为了彻底让孟获对蜀汉王朝臣服,诸葛亮不顾面临的危险,大胆将孟获放回。先后七擒七纵,最终孟获心服口服,南部边境的祸乱得到彻底解决。

诸葛亮第二、三次北伐

除了解决南部边境的匪患,诸葛亮面对的更大难题是北部与曹魏政权的军事斗争。这些战争,同样体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智慧和斗争能力。

《金雁桥》又名《捉张任》,刘备到达西川,派关平前往荆州调诸葛亮率军入川,约定在雒城相会。诸葛亮达到雒城之后,在金雁桥设下伏兵,施计擒获雒城守将张任,占领雒城。《阳平关》又名《子龙护忠》《收王平》,黄忠斩杀夏侯渊,占领定军山后,曹操亲率大军报仇,命令徐晃为先锋,王平为副。诸葛亮派遣黄忠、赵云抵御曹军。双方交战,曹操退兵阳平关。徐晃背水扎寨,不听王平苦劝。赵云追至汉水,徐晃大败,反责王平不予救援,还将王平逐出。王平愤怒至极,投奔刘备。《英雄志》描写了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曹丕联合了东吴、南蛮、辽东等地力量,分兵五路进攻蜀中。诸葛亮沉着应对,运筹帷幄,巧妙与东吴达成和解,又火攻曹魏,击退各路进攻,取得胜利,恢复占领阳平关。该剧表现了邓芝之胆略,马超之机智,魏延之勇敢,赵云之精细,情节曲折,充分表现了蜀汉阵营猛将如云的大好局面。

《天水关》又名《初出祁山》《取三郡》《收姜维》。诸葛亮南讨归来后,开始北征,诸葛亮率兵讨伐祁山,到达天水关,守将马遵与姜维里应外合,大败赵云。诸葛亮深为赏识姜维的能力,得知姜维奉母至孝,便派人到冀城将其老母迎接过来。姜维率兵救母,诸葛亮命人假扮姜维,骗马遵云姜维已降,待姜维回天水,马遵以为姜维使诈,乱箭射之。姜维无奈退出,被诸葛亮收降。《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是表现诸葛亮大智大勇、治军严格的代表作品。诸葛亮误用马谡导致街亭丢失,司马懿率军到达西城,危急之中,诸葛亮打开城门,多疑的司马懿反而以为有诈,领兵而退。诸葛亮追究马谡责任,痛心疾首将其斩杀,以此维护军令的严肃性。

其他剧作如《六出祁山》《诸葛平蜀》《战北原》《定中原》《兴刘记》等,都在诸葛亮的智慧与能力方面极力渲染。

越调《收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