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简介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这本书是由张永生创作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共有81章节
1
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姜 辉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世界...
2
导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生态观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8年5...
4
一、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
5
(一)传统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福祉或追求“美好生活”,而发展理念,也即对于“什么是美好生活”的不同观念和定义,就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及其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后果。不...
6
(二)生态兴则文明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兴、文明兴”揭示了生态环境和文明兴衰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
7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1]。这句话点出了生态环境的重要特性...
8
二、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意味着决定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发生根本变化。生态文明和传统工业文明底层逻辑的区别,意味着发展范...
9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
10
(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则时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
11
(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系统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相互依赖共生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相互依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且它们之间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共生效应。这种共生的生态系统,提供有价值的...
12
三、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
13
(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
人类的最优行为模式,就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初看起来,传统的发展模式成本更低,而绿色发展成本更高。但是,如果考虑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外部成本、隐性成...
14
(二)共建美丽中国全民行动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开...
15
(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不只是缘于中国发展模式面临的特殊问题,背后更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建立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普遍问题。因此,生态文明的意义,就不限于...
16
第二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现代化模式,是对工业革命后发达国家建立的不可持续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传统现代化模式对应的是旧发展理念和...
17
一、欧美式现代化的危机
...
18
(一)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历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战略部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基本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19
(二)欧美式现代化与“现代病”
工业革命以后,以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为代表建立的现代化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以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消费为中心,高度依赖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的投入,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和发展...
20
(三)欧美式“现代化的悖论”
环境与发展之间冲突导致的不可持续,会导致国与国之间的两难冲突。工业革命后建立的高度依赖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投入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虽然可以让世界上少数人口过上物质丰...
21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基础
...
22
(一)生态文明定义中国式现代化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其前提。从不可持续的传统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同样需要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3
(二)生态文明与如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是转变现有经济发展内容。这就要求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的内容均发生深刻转变。这种转变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发展理念、消费观念和相对价格的引导。[...
24
(三)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从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
25
三、从“三个矛盾”到“三个共赢”
传统现代化模式对应的是旧发展理念和传统工业化模式,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冲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应的则是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模式,环境与发展之间可以形成共...
26
(一)环境与发展的共赢
早在1983年,环境保护就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环境却严重恶化,直到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生态环境才发...
27
(二)国与国的合作共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传统模式下的相互冲突转变为相互促进。这种“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共赢,就带来国与国之间的共赢。因此,中国实现人...
28
(三)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共赢
在代际层面,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共赢。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由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相互冲突。这一思路体现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29
第三章 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探索可持续的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国在不同时期为解决环境问题采取了不同政策,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个过程也是对环境...
30
一、传统发展观及其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