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共享繁荣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性意义在于,以包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只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成为推动世界繁荣的重大力量。生态文明通过新发展理念和绿色转型,重构传统工业时代不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使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成为相互促进的关系,就为建立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繁荣奠定了新的基础,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气候谈判、绿色“一带一路”、南南合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等方面,生态文明正成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生态文明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新思路。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演讲,明确提出了“双赢”和“共赢”。“双赢”是指“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共赢”指各国之间的共赢。他呼吁,“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巴黎大会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1]
——生态文明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新思路。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文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基础之上。在这种模式下,环境保护被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全球环境治理更多地成为各国负担分担的零和博弈。而在生态文明新发展范式下,环境与发展之间可以相互促进,这就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可能性。
——生态文明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根本解决之道。联合国2030年17大类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全面消除贫困、不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SDGs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这17大类目标很多都是难以兼顾的关系;只有基于生态文明的逻辑,对发展范式进行系统性转变,才有望建立起这些目标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生态文明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生态文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传统工业时代出现的各种全球性危机,产生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内在冲突,全球性环境危机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只有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彻底转变“高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环境破坏”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才有可能从愿望变成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现代化选择。目前广为接受的现代化概念主要是以少数所谓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内容为标准。但是,由于这种现代化模式是建立在不可持续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基础之上,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以此实现现代化。中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要求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绿色化进程。
中华生态文化的包容性,成为全球共享繁荣的文化基础。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行为及其后果。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归根结底要追溯到背后的文化。工业革命后,大多数国家都在试图实现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不只是简单地学习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结果,其中五千年独特生态文化底蕴亦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有形的器物和制度,这种无形的文化底蕴对经济的作用却往往被忽视。随着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开始显现其巨大的生命力。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一是连续性;二是创新性;三是统一性;四是包容性;五是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两个结合”的重要性,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讲话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标识性概念。生态文明是传统的,是基于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中国概念。生态文明在中国诞生,有其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基础。中国自古就对大自然充满敬畏,有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传统,不同于工业化征服自然的逻辑。同时,生态文明又是现代的,是解决西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的根本出路,代表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发展理念,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生态文明影响的加大,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也越来越被世界接受。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日。
[2]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