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中国智慧
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姜 辉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辟,走出了人类现代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路,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大价值,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会随着实践发展和时间推移越来越显现出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1]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促进世界发展进步、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伟大创造。
一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具有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切合中国实际,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一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超越了西方关于市场与政府、国家与社会、集中权威与民主自由、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等机械的对立两分,形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改革活力充沛等显著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为如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而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和文化出发,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实现现代化的共同意志、共同目标、共同行动。无论是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还是独立自主研制出“两弹一星”;无论是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还是完成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无不需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无不需要确保全国上下步调一致、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二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现实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社会鸿沟拉大、两极分化严重、阶层凝滞固化。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进性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三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也决不会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无数事实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超越“国强必霸”逻辑和“修昔底德陷阱”对抗,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那种通过“血与火”“剑与枪”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战争手段开拓的现代化道路。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条现代化崭新道路、模式和方案,而且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5]这一重大论断,从根本性、基础性、整体性、历史性上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观念、价值,以及世界观方法论,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内容、新特征、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从根本上说,西方现代化由于受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的根本性局限,无法克服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的本性和固有弊端。而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上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人类命运与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观,在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类历史不断进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历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必然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对人类解放、“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提供中国方案。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文明观,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彰显了独特而鲜明的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创造性展现。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观,主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反对建立在资本逻辑基础之上的虚假民主,反对服务于少数有产者的民主,展现了对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新理解,超越了当代西方民主,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新境界。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反对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极大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态观。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这些内涵丰富、内蕴深刻的理念观念和价值追求,集中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也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
为帮助广大读者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我们策划出版了“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从六个主题出发,也是从六个维度分别侧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同时又形成密切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学理阐述,旨在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讲清楚其鲜明特征、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重大贡献,兼顾学理性和通识性,既是学术探讨,也是理论读物。
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特点。一是注重科学性。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保证理论阐释的严谨性和史实叙述的准确性。二是注重权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依据权威史料,传播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中国理论、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三是注重实践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四是注重前沿性。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热点、焦点问题,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反映研究最新动态。五是注重创新性。在理论阐释、史料运用或历史叙事方面有新意,既把握宏观、讲清过程,又阐述经验、揭示规律。六是注重鲜活性。以精练适当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向广大读者说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这套丛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对于深入研究、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套丛书通过理论层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有助于在生动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构建出系统的理论图景,有助于体系化、整体化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助于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这套丛书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套丛书有助于从多维角度展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着重论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独特优势和实践要求,有助于增强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开拓前进。
[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
[2]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11期。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1日。
[4]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
[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