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开启新的篇章。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正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这种文明形态的转换,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工业文明遇到不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危机。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跃发展使得物质财富快速增长,前所未有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于工业文明建立在“高物质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全球不可持续的危机。解决这些危机,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新形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可持续现代化实践和汲取五千年文化智慧的产物。如果说工业文明是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的重大机遇,那么生态文明则是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引领世界永续繁荣的历史机遇。[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2023年7月17—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
[1]张永生:《引领永续繁荣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世界性意义》,《国外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
[2]《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