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系统

(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系统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相互依赖共生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相互依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且它们之间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共生效应。这种共生的生态系统,提供有价值的生态服务。

但是,一定程度上,传统工业化的逻辑同这种生态的逻辑相冲突。传统工业化的逻辑,不是去充分利用这种“一加一大于二”的生物多样性共生效果来造福人类,而是强调单一生产的规模经济,并过于依赖强大的工业技术去改造自然。为了发挥工业化的优势,工业化逻辑往往将这些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分开,以大规模方式进行开发。比如,农业单一种植。结果,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中难以体现,生态系统的功能更是被传统工业化逻辑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具体而言,人的经济活动从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两个方面对生态系统产生冲击。

第一,在发展的内容上,并不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对人有直接使用价值,人们只是将其主观上认为有价值的链条抽取出来,并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且,这个“主观价值”,又是受商业力量驱使而不断演变的。这种演变的方向,更多的又是服从于商业逐利的需要,而不是服从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需要,很多时候甚至也不是服从于增进人类福祉的需要。这就是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发展的目的和手段往往本末倒置的原因。

第二,在发展的方式上,经济活动均是按照传统工业化逻辑进行组织,而工业化的逻辑更多的是依靠大规模生产。这就意味着,当工业化的逻辑改造基于自然的农业生产体系时,由于工业化逻辑同生态逻辑不相容,即使在所谓生态容量范围之内,也可能会带来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

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田”为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在农业时代发展的先进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具有很强的共生效果。比如,桑蚕共生、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等农业模式。但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田”被按照工业化逻辑改造成单一农业、工业化农业、化学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成了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山水林田湖草沙”相互依赖关系也因此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