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

(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

人类的最优行为模式,就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初看起来,传统的发展模式成本更低,而绿色发展成本更高。但是,如果考虑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机会成本,以及非货币化的福祉损失,则结果往往正好相反。要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的转型,严格的环保政策是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严格的生态环境约束,则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往往就会不顾及环境污染。此时,高利润(高增长)和高环境污染就同时存在。反过来,环境污染又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生理和心理健康),形成高增长、高环境和低福祉的发展路径。

如果有严格的生态环境约束,则企业就会在新的约束条件下寻求利益最大化。此时,企业的行为方式就不得不朝着两条路径转型。

路径一:改变生产方式,用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进行生产。这很可能会提高企业成本。但是,如果其产品在市场上属于必需,则企业就可以通过涨价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下游和/或消费者。当产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根据其偏好作出新的选择。由于所有企业都面临同样严格的环境政策,那些环境代价小的产品,就会更有市场竞争力,整体经济就会更加绿色。

路径二:改变生产内容,即开发新的绿色产品。人的需求是全面的,而其中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对非物质的需求则是无限的。只要进行开发,这方面的潜力就难有止境,直到受限于人类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每个人消费时间的约束)。此外,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催生大量亲环境的市场活动。比如,户外休闲、文化、体育等。同时,好的环境亦可以提升产品价值。比如,房地产会因环境改善而升值。

但是,严格的环境管制政策只是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绿色转型的成功,还取决于政策的执行成本、企业能力及市场条件。

第一,政策的执行成本。如果需要付出过高的监督成本,则严格的环境管制政策就难以完全执行,政策更多只能停留在纸面。如果企业不严格遵守环境管制也不会受到惩处,则企业就不会有转型的压力。

第二,企业抓住绿色机遇的能力。企业能否理解并抓住绿色发展背后的商业机遇,是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条件。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即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在很多方面同绿色发展的内容和生产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后者需要的商业模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能力就成为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因素。

第三,市场条件。绿色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变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条件,而非个别企业的能力。例如,目前市场上有很大的有机食品的需求潜力,即使单个企业有技术能力进行生产,但如果市场上有机食品的食品加工体系、营销体系、配送体系、检测体系等条件不具备,企业也难以进行这种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