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成就

(三)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成就

新发展理念带来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不再认为并担心环境保护会影响经济增长,中国在环境保护上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措施,使得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过去的相互冲突转变为相互促进的关系,“越保护、越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23.3个百分点,达到84.9%。长江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的标准。基本消除了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二是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空气质量历史性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优良天数比率2021年达到87.5%,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三是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基础性变化。四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就。国控入海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5个百分点,达到71.7%,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24个百分点,降到0.4%。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升约17.6个百分点,达到81.3%。五是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种得到了初步恢复。森林面积增长了7.1%。六是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是全球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了6.9个百分点,达到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2.1倍,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1]

经济又迈上一个大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中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1%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保持在30%左右。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十年年均增长6.1%。尤其是,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绿色经济快速成长,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而且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60%左右的多晶硅、90%以上的硅片、75%的电池片、73%的组件。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机制造国,产量占全球一半。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占全球35%,占全球前十大投资国投资总和约一半。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20年和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销量分别为41%和53%。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04.6%。同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位居全球第一。[2]

在2023年7月17—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参见《数读:“中国这十年”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来源于https://www.mee.gov.cn/ywdt/xwfb/202209/t20220915_994077.shtml。

[2]参见《报告显示: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30%》,来源于http://www.news.cn/2022-09/18/c_1129012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