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溪川,一个放飞梦想的地方
采访对象:刘子力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
朱 松 游客
采访记者:程曦 程勤
采访时间:2020年5月13日
采访地点:景德镇陶文旅集团
刘子力这个曾经在景德镇“十大瓷厂”任过厂长、担任过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发展局副局长的中年汉子,2016年2月任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从此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又一重大历史转折。短短几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在全市各方大力支持下,他率领陶文旅全体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积极奋进,开拓创新,“白加黑”“五加二”地忘我工作,硬是将一个废弃的老旧宇宙瓷厂,打造成新时代中国文化样板工程。
记者:刘董事长,可否介绍一下陶文旅的基本情况、企业精神和发展理念?
刘子力: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是有战略考量的。实际上,陶文旅的前世可以上溯源至1903年的江西瓷业公司,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我们陶文旅集团与江西瓷业公司一脉相承,延续传承它悠久精湛的制瓷技艺和振兴民族工业的理念,在新时代赋予它新的内涵和理念。2016年2月陶文旅集团正式挂牌组建,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陶瓷文化为内核,确立了以陶瓷制造、文化旅游、品质教育、商业地产、乡村振兴五大产业为发展方向,集团旗下拥有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景德镇陶阳置业有限公司、景德镇邑山瓷业有限公司、景德镇陶溪川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浮梁荻湾乡村振兴有限公司五大核心公司。这几年,公司在发展主业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老城保护、御窑厂国家文化遗址保护、城市基础设施、景德镇学院新校区、景德镇陶瓷智造工坊等项目建设,并且取得不菲成绩。
几年来,陶文旅集团一直以担当实干、奋发作为的企业精神,践行“真实”“坚忍”“面对”“相信”的核心价值观,全力聚焦老城保护、文创旅游、产业振兴、城市发展等领域,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造血能力,努力传承千年陶瓷基业,创新百年陶瓷品牌,在传承中保持鲜明景德镇文化特色,在创新中保持活力与发展。
记者:在陶文旅近年打造的品牌项目中,陶溪川是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文旅品牌。陶文旅是如何走出了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发展新路?
刘子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景德镇陶瓷文化一直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手工制瓷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国家级的,是国际化的。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本、文化潜质,都让我们充满了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深度自信。而陶文旅集团的血脉源自景德镇6.9万瓷业工人,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望者,更应是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主力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通过国际招标,把我们的理念和最好的当代设计方案融为一体,经过精心打磨,高质量建设和创新经营模式,把一个活如脱兔、具有无限活力的陶溪川呈现给了世人,创造了陶溪川速度和陶溪川效益。
陶溪川鸟瞰
陶溪川,现有陶瓷制作工坊、双创邑空间、陶公塾教育培训平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美术馆、陶艺培训、音乐教育、品牌体验店、文化主题酒店、青客共享公寓和其他服务配套,每逢周末创意集市和夜市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采购。陶溪川的“国际范、强体验、混合业态、跨界经营”凸现文化内核、培育多元业态,成为景德镇人、中外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放飞梦想的地方。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陶溪川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颁发了“亚太遗产保护创新奖”。为什么陶溪川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能斩获这项世界级的奖项?
刘子力:陶溪川工业遗产博物馆前身是陶瓷烧炼车间,建于1956年,是当时景德镇宇宙瓷厂的主力车间。厂房内保留了古老的圆窑,20世纪60年代的煤烧隧道窑和20世纪90年代的气烧隧道窑,窑房两端分别保留着苏联援建时期未完工的原料漏斗和高达60多米的烟囱。在没有改造之前,厂房已经荒废已久,破败不堪,三分之二的房顶垮塌,长满了杂草与树木。
通过对厂房建筑的价值特色、结构特征的细致研究,陶溪川与设计团队认为,两座烧炼车间见证了景德镇作为新中国陶瓷工业城市独特的时光记忆,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城市象征。因此,在项目改建过程中,采取了最小干预原则,把老厂房中的外墙材料、内部构架进行最大限度地利用,尽可能地保留了每一块老砖,每一堵墙,最终保留了那个年代的记忆与辉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词是这样描述它的,将20世纪50年代的宇宙陶瓷厂房改造为博物馆及综合设施,展现了景德镇作为享誉世界之陶瓷制作中心的卓越地位,并为广泛的公共使用提供了空间。基于遗产保护的最少干预原则,改造选择的改进型现代工业美感呼应了20世纪中叶旧厂房工业建筑的形态和气息,制造出柔和的背景,而将各个时期的窑炉遗存置于舞台中心。当代材料的色调组合与原本砖结构的并置,创造出戏剧性的反差。新的设计不仅尊重原先工厂的形式和尺度,也创造了与著名陶瓷生产设备的全新对话方式。
记者:如今我们来到陶溪川工业遗产博物馆,可以看到现代陶瓷工业的工具、设备、窑炉、工艺流程、产品,以及3901名陶瓷工人口述史,6.9万名瓷业工人“身份档案”,感受到自1903年至2010年以来景德镇陶瓷工业经历的沧桑变革和曾经焕发的光华。这个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具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陶瓷工业遗产专题博物馆。这里每一物、每一处都饱含丰富的陶瓷文化信息,都有珍贵的研究价值,都是绵延千年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一页。作为一名游客,陶溪川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朱松:有人说陶溪川是景德镇的“798”,也有人说陶溪川是中国的苏荷艺术区,但我认为陶溪川就是景德镇的陶溪川,每到周末的陶溪川集市,除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表演,提供各种新奇的美食外,更让人饱享一顿的是丰富的艺术盛宴。在集市的现场,我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国的人们,纷纷聚集到陶溪川,被此前从未见过的作品刷新对艺术的认知。陶溪川的包容性极强,在这里,艺术爱好者们可以把玩陶瓷,也可以支一幅画板,画下这繁华的世界。
陶溪川的夜晚更是迷人,在灯光秀的照射下,一些人与物都仿佛镀上了金色的梦幻。在这金色调的映照下,陶溪川的夜市更加热闹,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游客,下了班的景德镇市民也加入其中,摊主们也各出奇招,有的一身民族装扮,有的一身古人装扮,格外吸睛。
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景德镇创业发展的中外艺术家有三万“景漂”,五千“洋景漂”。在陶溪川,艺术随处可见,有许多大学生、青年艺术家、老外在这里摆摊设点,动手制作有个性的陶瓷艺术品。您挑选到自己中意的艺术品吗?
朱松:我曾经参加过陶溪川春秋大集里面的“千人陶绘”活动,免费参与,我和女朋友将自己喜欢的图画画在陶瓷片上,然后烧成陶瓷作品在博物馆里展览,带回家更是一件有意义的纪念品。都市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让很多人都难以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但是在陶溪川,你可以逛一上午,坐上一下午,只为求得一幅能让自己满意的瓷画。在集市上,好玩、新奇的小物件数不胜数,许多东西都是第一次见过,更是吊足了我女朋友的采购欲望,每次买的艺术品塞满了后备车厢。
记者:在陶溪川国贸饭店旁一条文创街上,有一个“青花故事”的小店,店主是一个长相甜美的景德镇姑娘蔡文娟。小蔡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创办了“青花故事”文创企业,并且选择了陶溪川文创街区作为自己企业的“眼睛”与“窗口”。在这里她每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人“对话”,发现新奇,创造自己独特的“青花故事”品牌。从一个手机壳,到一套青花茶具,从一个提包到一套服饰,小蔡和她的团队精心设计和创意,不断推陈出新,并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这一优势,向世界推广和销售。陶溪川是如何为大众创业者圆梦的?
刘子力:瓷都景德镇风光犹在,陶溪川作为陶文旅的样板工程,已凸显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如果说旅途中的美景让人抬不动腿,留恋到不想离去,那么陶溪川的创业创新氛围也有着同样的魔力,许多人站在一件作品前细细揣摩半天,这不仅是对艺术的欣赏,更是打心底里对陶溪川的肯定与喜爱。
2016年3月19日陶溪川启动创意集市,后来又拓展了创意夜市,就是要将这里变成为年轻人的“造梦空间”,做年轻人才成长的“导入机”,扶持年轻的艺术家、大学生、“景漂”青年在这里生活、创业,实现梦想。目前,陶溪川创意集市每周五、周六在街区广场及主干道开市,吸引成百上千的“景漂”创业青年参与,每月进行报名和重新筛选,让这个集市永远保持创新与活力。除了集市之外,陶溪川还将20世纪70年代的老厂房改建成邑空间商城,一期3000余平方米,有130余个铺位,定期从国内外双创青年和陶溪川创意集市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和青年创客入驻。根据设计创新、销售业绩实行动态管理,每月10%淘汰率,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借助互联网平台,邑空间还启动了线上商城,提供运营、仓储等系列配套服务,全力打造青年企业高端O2O平台,逐步构建起一条陶瓷创意、青年创业、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的生态链。
陶溪川文创街区
2017年来,为了更好地扶持“景漂”青年创新创业,陶溪川文创街区还启动了“邑客行动”,定期从优秀店主中选拔出“邑客先锋”,在销售平台、创业培训、客户对接等方面给予他们全方位的扶持。目前,已有15719名“景漂”创业青年入驻陶溪川创意集市和邑空间商城的免费摊位和店铺,实现了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梦想。陶文旅集团也正在为陶溪川申报国家级双创基地。陶溪川将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个放飞梦想,挥洒创意,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吸引更多有梦想有才华的年轻人到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当前景德镇乃至全省上下,都在全力打造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作为试验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陶文旅集团有何新的谋划和动作?
刘子力:可以说,当前的陶文旅,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进入了一个可作为、能作为、要作为的发展阶段。陶文旅倍加珍惜这块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参与国家试验区建设,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践,具体成果。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的历史责任落在我们身上,我们义无反顾,勇挑重担,敢为人先,大胆闯,大胆试,努力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在陶溪川近2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正大力发展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陶文旅携手清华大学、中央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国内名校,致力于打造从学前到本科,从本科到职业培训,贯穿学子成长全过程的一站式教育。力求打破教育与产业分离的格局,以应用艺术为特色,艺术与科技融合,通过实训、校中厂、双创基地、孵化基地的建设,实现产教高度融合,打造入学即工作,毕业即就业的通道,大力推进景德镇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为打造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陶溪川还在成长,未来将放大到现在的10倍。目前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全面开展,投资58亿元,涵盖艺术与科技实验室、凤凰山山地运动营、铁路遗址公园、艺术学院、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图书坊、展览馆、音乐厅、当代博物馆、影院、剧院、活力运动空间、“景漂”及学业公寓、商业餐饮街区、金融、酒店、办公及商住楼等,涉及文创、旅游、教育、音乐、休闲服务等众多板块,构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要板块,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这里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