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的自豪和荣幸”
采访对象:孙俊 景德镇市体育局副局长
采访记者:喻帆
采访时间:2020年5月6日
采访地点:景德镇市体育局
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
记者: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对景德镇这样一座因瓷而名、因瓷而兴的城市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景德镇在筹备省运会时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孙俊:说起景德镇,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千年瓷都”这块金字招牌,其实,景德镇同时也是江西省体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被誉为“人口小市、体育大市”。这些年来,景德镇的竞技体育奋勇争先,全民健身精彩纷呈,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先后培养了吴静钰、金紫薇两位奥运冠军,张婵燕、蔡烨清和张冬莲等世界冠军。在历届省运动会上,景德镇市代表团的成绩也一直位于前列。承办省运会,不仅是对景德镇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在新时期展现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新形象、新风貌的重要契机,对推动体育文化与陶瓷文化深度融合,助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都有重要意义。能够亲身经历、亲自参与第十五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自豪和荣幸!
本届省运会从开幕之前的前期比赛,到正式开幕之后的各项竞技赛事,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设项之全、战线之长、参赛人员之多、比赛时间之久,在省运会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办好本届省运会的艰巨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对于国际瓷都景德镇来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次承办这样一届大型省级体育盛会,既是无上的光荣,也是空前的挑战,极大振奋和激励了168万瓷都人民。从接过省运会会旗的那一刻,把第十五届省运会办成省运会历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平安、最圆满”的运动会便成为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承办省运会也被列入了全市“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
在省运会筹备工作中,场馆建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既要考虑省运会比赛的需要,也要为日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便利。为做好省运会场馆建设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推进场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2015年初,市政府对全市大型体育场馆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并最终决定按照“节俭、实用、安全”的原则,分市本级、县(市)区和驻市院(校)企事业单位三大块,新建或改造11个场馆。其中市本级新建景东游泳馆、综合训练馆、昌南拓展区体育馆和市五中体育馆,完善市体育场,改造市体校射击馆;乐平市和浮梁县分别建设体育健身中心;昌飞公司新建体育馆,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分别对其体育场地进行改造。
此外,省运会会徽、会歌、吉祥物、主题口号和宣传画的征集也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件事。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省运会会徽、会歌、吉祥物、主题口号和宣传画的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展示赣鄱风韵、体现瓷都特色,展示竞技体育运动“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赛会品牌价值、推动市场开发工作取得实效,最终确定省运会主题口号“与健康同行,与世界对话”,会歌《光耀赣鄱》,吉祥物瓷娃德德和青青,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记者:第十五届省运会的开闭幕式都受到了在场嘉宾和观众的广泛赞誉,为省运会的圆满成功增添了许多亮色。为了当好东道主,景德镇在省运会赛事期间还做了哪些努力?
孙俊:开闭幕式暨文体展演是历届省运会的“重头戏”,是省运会是否精彩、圆满、难忘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精心编排、反复修改开闭幕式演出脚本,充分展示景德镇特色以及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新时代新画卷的同时,围绕节俭办会要求,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把有限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如开闭幕式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环节和流程、演出服装道具力求简单美观、不邀请明星等。
本届省运会的开闭幕式上,我们调动了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江西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市一小、市检察院、市演艺公司、浮梁县教体局等院校、团体、单位,近8000人共同参与排练和演出。大家顶风雨、冒酷暑,放弃节假日休息进行排练,为全省人民呈现了两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在开幕式当晚,一位省领导对演出效果赞不绝口,感叹地说:“这才是江西的水平,这才可以代表江西的水平,这是江西省运会有史以来最好的开幕式。”省体育局局长晏驹腾则评价道:“极具特色、极为出色。”
开闭幕式好评如潮,圆满成功,进一步展示了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彰显了瓷都人民精神风貌和全民健身风采,做到了节俭热烈、精炼精彩。更难能可贵的是,各方面抽调人员不讲条件、不图报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贯穿始终,这不仅是省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也是省运会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除了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广大志愿者也为本届省运会添上了一抹亮色。本次省运会一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1100名,志愿者人员信息全部汇编成册、统一管理、进行业务培训,并为各项活动提供良好服务。广大志愿者们青春的笑脸活跃在会务服务、礼仪服务、场馆服务各个环节,为开闭幕式、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领导嘉宾提供礼仪服务;在各赛场、会场、宾馆、交通要道等场所,提供人员引导、咨询讲解、交通引导、秩序维护等服务。周到细致的服务温暖了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观赛观众的心,给这届省运会增添了暖意,显示了瓷都包容开放、积极进取,志愿者乐于奉献的精神面貌。
当好东道主,周密细致的后勤保障工作至关重要。第十五届省运会部分赛事自2018年5月就开始举办,整个赛事持续时间长、跨度大,对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省运会市筹委会从全市13个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和业务骨干组建后勤接待部,将各项工作内容和责任人均详尽细致地加以明确,确保不出现纰漏。为了能更加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我们不少工作人员甚至完全舍弃了休息时间,全天候保持待命状态,将洗漱用品都带到了办公室。
当时,省运会筹委会后勤接待部的职能包括了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餐饮配送、场馆设备维护等众多内容,其中最大的难点当属餐饮配送。我市承办赛事的体育场馆众多,并且部分场馆布局分散,间隔较远,赛事最频繁的时候,同一时间段要为15个地点的工作人员及运动员送餐。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后勤接待部按照就近配送的原则,走访了全市50余家宾馆、餐饮单位以及两所高校,从中遴选出符合条件者负责配送,确保大家能享受到快速、优质的送餐服务。那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和几十家宾馆进行协调对接,有时一天之内要接打上百次电话。
记者:第十五届省运会的圆满成功给景德镇带来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孙俊:第十五届省运会成功举办,对加快省市体育事业乃至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发展,都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欣喜地看到,省运会之后的景德镇,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市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省运会加快了景德镇体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大大改善了瓷都体育人才培养训练的条件。省运会期间,我市新建7个场馆、改造升级4个场馆。旧馆重修模式既节约建设投资,又摆脱体育场馆赛后经营负担,使大量老旧体育场馆真正物尽其用,在赛事结束后依然能保持生机活力。特别是市体育场,由市国控集团接手改建,实现了完美转型,在开幕式夜晚成为全省焦点;通过配套新建体育文化公园和景东游泳馆等一批省运会场馆设施,为我市今后竞赛训练和全民健身创造了良好条件;昌南拓展区和五中体育馆原本只是学校体育馆,经过几次设计提升,现已“化茧成蝶”,可承办多个项目赛事;昌飞体育馆实现了由职工活动中心向大型体育场馆的蜕变;乐平市和浮梁县均新建大型体育场馆,从无到有实现新飞跃,改写了县市区无大型场馆的历史;综合训练馆建成后同时有能力承办羽毛球和举重两项省运赛事。
得益于省运会,新修建的体育场馆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也逐渐成为瓷都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在建好体育场馆的同时,我市还以省运会为契机强化城建管理、环境美化和舆论宣传等工作。例如在营造喜迎省运会氛围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网络直播、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渠道,通过多种形式推送省运会相关报道,在宣传省运会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国际瓷都”的知名度;结合市“双创双修”“百日大会战”,集中整治优化市容环境,一系列举措,极大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树立了国际瓷都景德镇的良好城市形象,有效激发了公交、商贸、餐饮、接待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形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
近年来,我市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省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是瓷都人荣誉至上、文明奋进精神的集中反映。筹办省运会过程中,我市对内深入发动群众、凝聚人心,对外充分展示瓷都形象、宣传瓷都发展新变化,使广大市民群众从省运会的成功举办中获得了空前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办好省运会这样的重要考验面前,瓷都人以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接受全省人民检阅,必须用行动作出回答。
实践证明,在省运会过程中,在关键时候,瓷都人以崇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拿得出、打得响,表现出色,经得起考验。第十五届省运会期间,景德镇代表团的1000多名运动健儿奋勇拼搏,夺得了金牌158.5枚、银牌117枚、铜牌135枚,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列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全市上下讲文明、讲科学、守法纪、尚美德,人人甘当配角,个个争做主角,当好东道主,做出新贡献,真正做到热情关心省运会、积极支持省运会、主动服务省运会;许多人自觉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对拆违、绿化、道路维修等环境整治工作以及交通管制等保障措施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许多观看开闭幕式和赛事的市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场所道德规范,文明用语、文明观赛、遵守秩序;窗口行业单位深入开展“迎省运盛会,创一流服务”活动,展示良好新风;尤其是青少年志愿者,热情服务、无私奉献,成为省运会一道亮丽“风景线”。瓷都人给全省人民留下了健康向上、热情友好、文明高雅、团结奋进的良好形象。
夜幕下的景东游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