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定会让世界感到惊喜

景德镇一定会让世界感到惊喜

采访对象:白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景德镇市荣誉市民

采访记者:熊希伦

采访时间:2020年8月13日

采访方式:电话采访

记者:白教授,我们知道在2016年9月,您接过了景德镇“荣誉市民”证书,成为“新景德镇人”,那景德镇是什么样的魅力吸引了您?

白明:我是江西人,更是景德镇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毕业季期间,都会带着学生在景德镇从事艺术创作,对于这个千年瓷都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我认为,景德镇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所有热爱陶瓷的人都热爱着景德镇。我国当代陶艺家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被关注的群体,是来源于创造了灿烂陶瓷文化的真正主角——景德镇的贡献。

虽然她曾经在一段时间里,经济比较落后,环境也不太好,让一些文人和艺术家对此有些微词,但这并不影响景德镇在那些真正热爱陶瓷的人心目中的地位。

作为世界瓷都,景德镇一直跟随时代发展步伐,以不断的创新精神,引领时代陶瓷审美。早在五代时期,景德镇就以其烧制青白瓷的较高成就奠定了自己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宋朝时期,皇帝赐名,逐步超越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获得独领风骚的优势地位;随后,成功烧造了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转向彩瓷的新时代;再到后来,景德镇通过消化和吸收了各大著名窑口的优秀技艺以及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烧造出了釉里红、高温颜色釉、五彩、粉彩等许多新的品种、新的装饰,造就了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直到近现代,景德镇依然代表着制瓷技术与工艺的最高水平。

所以,在16年前,我将通过7年收集、拍摄的600余张图片编辑成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全面介绍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书籍《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将景德镇制瓷技术详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全社会宣传推广陶瓷文化。

记者:景德镇的城市环境与这座城市的地位不匹配,从2016年以来,景德镇实施了城乡环境大整治和“双创双修”,您觉得城市环境有哪些变化吗?

白明:这个变化就太明显了。在过去的30年里,我每年都往返于北京和景德镇,见证了景德镇的发展变化。如果说过去十多年的变化是渐变的话,那么这五年来的变化就是质变的。

原来景德镇的环境可以说是并不怎么样,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房屋建筑杂乱无章,红绿灯没什么用,市民穿着睡衣到处乱逛。这种现象甚至上了国外报纸。我记得7年前,法国赛努齐博物馆馆长非常热爱陶瓷,也非常向往景德镇,于是我带她来到景德镇,在从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参观出来以后,她竟然眼含泪水,我开始还以为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但通过询问才知道,她是因为现实中景德镇与她印象中的景德镇反差太大而悲伤。脏乱差,一度严重影响了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美誉度。

今天景德镇,街道干净,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文化设施随处可见。一年半前,我在景德镇又接待了一批来自法国、英国、意大利的艺术家,从景德镇南下高速,这些艺术家看到一路上的绿树山丘,惊呼这是哪里、这么漂亮,还特意在路边下车,拍照留念,陶溪川、三宝等地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说这里比之前去的苏州还漂亮。前几天,我邀请了10余位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理论家、策展人、建筑师来景德镇参加研讨会,在和他们交谈中,他们说,没想到景德镇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景德镇对陶瓷文化的重视程度,对陶瓷产业的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认为,这些年景德镇环境的变化只是人人看得见的,更重要的是整个景德镇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思想在变,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和格局在变。他们不再往小处着眼,而是放眼世界,重新打造对传承的认知,不断创新管理服务能力,引领景德镇向未来前行。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激发了景德镇再创造的活力,所以才有了景德镇独有的“景漂”现象,他们不仅是被景德镇过去辉煌的历史吸引而来,更多的是被景德镇的当下魅力所感染。他们的到来,也将与景德镇陶工们一起为景德镇这座伟大的城市发展共同努力。

记者:2019年,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国美展陶艺展,您觉得这对景德镇的艺术氛围有什么影响?

白明:2019年,景德镇成功获得承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展,成为全国传统陶瓷产区第一个主办全国美展陶艺展的城市,也是江西省第一个承办全国美展单项展的城市。同时,应主办方的要求,策展并主办了与美展相呼应的四个独立却又形成学术上下文关系和文脉链接的平行展,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有的个案。

我觉得,通过举办这五个展览,激励起更多的陶艺家肩负起重塑昔日中国陶瓷艺术辉煌的历史使命,为景德镇在当代陶艺创作上和影响上推波助澜,为景德镇的文化格局和世界当代陶艺平等对话上锦上添花,对整个景德镇和江西的陶瓷艺术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通过展览,可以让景德镇和全国各地的陶艺家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一种变化,这种陶瓷艺术的丰富多彩和无限活力形成的视觉观感不一定会很快改变他们的艺术形式,但是会打开人们的视觉、视野和欣赏的角度。他们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全国重要的艺术家最新的创作成果、观念、思路,以及对待泥土、烧成的各种新的方式的研究与转变。这些新的艺术形式进入老的传统产区并不是为了引导,而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更好地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在交流中打开大家固有的审美,吸纳最先进的科技发明、材料发明、新的方式、新的审美,形成巨大的包容力迎接陶瓷艺术在21世纪的景德镇应有的改变与发展。

事实上,我也看到了变化,而且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展览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让相当多的人有了自我革新的勇气,这对未来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日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景德镇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八所独立建制的专业美术院校分别在景德镇设立创作中心,您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您认为这个项目落户景德镇,将对景德镇的艺术领域,特别是陶瓷艺术领域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白明:在昌南新区打造“八大美院”创作基地项目我起到的只是“敲边鼓”的作用,但是作为景德镇市荣誉市民,我一定会为这个项目做好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认为,这个项目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各大美院都有自己的强项、学术成果、艺术家和影响力,而这个创作基地就是将这些优势进行集中连片,建设成为实践教学、科研创作、服务社会的窗口,实现共享、展示与交流。对于景德镇来说,这是一个永不闭幕的展厅,项目将构筑国际国内没有同构性的艺术博览区、艺术园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和国际艺交流合作中心,共同把景德镇打造成世界性陶瓷文化艺术的圣地。我也看到了景德镇在对重要艺术家和对景德镇有贡献的艺术家的引进上开始发力,虽然比起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讲起步稍晚,但有这几年的变化所形成的开放性和国际性视野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这项工程一定会卓有成效。

记者:今年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开局之年,您觉得这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乃至于世界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而言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您认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潜力和方向将在哪里?

白明: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全国有十几个重要陶瓷产区,只有景德镇拥有了国家试验区这一金字招牌,这与一千年前御赐景德镇镇名一样,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这是从一个国家层面为一个应该说二三线城市量身订造的一个政策优惠、财政、人力、物力和文化关注度的巨大礼包,如果用得好,可以为景德镇日后百年甚至千年打下基础。

所以在21世纪转型期,陶瓷在景德镇的地位与任何其他的产区都不一样。这样的一个机会给到景德镇,我们一定要用好做好。上次省委书记刘奇来景德镇考察,我作为专家代表提供了一些建议,我认为这样一个机遇对景德镇,甚至对全国的陶瓷产业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

我觉得,景德镇在打造国家试验区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将试验区建设成为各种陶瓷的简单集散地,另外也不要太过于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试验区的项目或具体工程,试验区的意义与价值是指向未来的。景德镇作为天下瓷都,真正发展起来的核心是“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人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我们要站在国家试验区的平台上,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到景德镇来,吸纳他们带来的文化关注力与新颖的工艺、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更重要的是引进更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这样才能真正以人才高度形成与世界与未来的对话。

我相信21世纪的景德镇一定会让世界感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