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直升机会像私家车一样

未来,直升机会像私家车一样

采访对象:徐大淼 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采访记者:刘璨

采访时间:2020年4月30日

采访地点: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

记者: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的通航产业,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您能介绍一下通航吗?公司又是在怎样的契机下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呢?

徐大淼:通用航空是指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短途客运货运、农林喷洒、医疗救援、旅游娱乐、航空培训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通用航空产业则是以飞机制造为核心,涵盖通航运营、综合保障、延伸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将成为国家带动投资、促进消费、推动转型的重要选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公司的前身是江西省直升机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9月25日挂牌成立,成立时公司只有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三个人。办公场所也不在这边,成立之初是没想过会做实体产业的。

然而,公司成立不久因为一些原因必须面临向实体产业转型。如何发展自己的直升机产业,我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代理销售,与比利时的一家公司签订H3机型亚太地区总代理,实现了当年代理、当年组装、当年销售的成功;第二步是通航运营,购买若干架飞机进行通航作业,成立了赣翔通用航空公司,拓展通航运业务;第三步就是整机制造。

那个时期,没有人员、没有研发能力,我们只能这么布局。最初的两年是最艰难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建设,公司体制也有待完善。

直至2015年,江西省政府与北京汽车集团签署了通航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以增资扩股形式对江西直升机投资有限公司进行重组,组建成立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北汽集团引入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形成轻小型到大中型直升机产业产品体系,覆盖制造、运营全产业链,把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公司打造成北京通航南方基地,形成通用航空、汽车行业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普通市民在参与航空旅游和体验

2016年5月,公司总装厂房完工,项目用地460亩,其中制造用地300亩,机场用地160亩。建设装置、喷漆等厂房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6.6万余平方米,待悉数建成后将达到年产300架1吨级轻型直升机的生产规模。其中,公司通航产业基地新厂房江西直升机科技馆2017年10月已正式对外开放,面积10000平方米,馆内现有直升机真机、模型及零部件30余架(件),科技馆采用高度先进的影音播放模式,可以使游客亲身了解直升机发展历史、性能参数并通过虚拟现实手段体验直升机、发动机组装、飞行驾驶等。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可以感受到公司在最开始就有了很清晰的发展规划,一步步布局下去的。近五年的时间,公司又是从哪些方面着手运营的呢?取得了哪些成绩?

徐大淼:对,拿珠海航展来举例吧。珠海航展是两年一次,2016年我们是第一次参加珠海航展,带去了比利时的H3机型,这时候是只能拿别人的;在2018年的航展,我们的“天眼”大型无人机和法国代理的G2机型展出。这一年,我们就有了自己全面研发的产品,可以说在整个通航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研发的“小青龙”系列展出了3台,分别是农喷型、察打一体型和物流型;同时,那时还没有取得适航证的小朱雀也在珠海展上亮相了。可以说,两年时间,公司的实力有了实质性的飞跃。

这两年,在产品提升方面,首先是“小青龙”研发成功,形成了系列产品;第二是启动有人机的研发工作,并成功研发了“天眼”无人机;第三是拿到了法国G2的中国总代理。

同时,江西赣翔通航公司也揭牌成立,取得了通航产业研发生产、质量体系、竣工单位许可、出口各方面的相关资质,全面开展通航运营、服务、培训工作。公司陆续成为比利时Dynali公司大中华地区独家总代理;与啸翔通航签署Cabri G2法国迅羊直升机战略合作,推动Cabri G2直升机在中国的售卖、服务以及后续更广泛的合作;与乌克兰DB Aerocopter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与龙腾万里通航签署系列产品经销代理协议,携手拓展直升机销售、无人机销售、飞行驾照培训、共建直升机(6S)体验中心、开发低空旅游市场、景德镇基地营销等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快速做大做强我省通用航空市场。

其实每一次获得代理销售权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太多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然而我们最终目的是发展整机制造板块,但它需要一个跨越的时间段。这也是公司做通航运营的原因。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普及和文化旅游的手段进行推广,所以我们建设了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科技馆主要目的是盈利,其实它是公司品牌形象的宣传窗口,更是景德镇航空小镇旅游空白的强力补充。目前为止,它是中国唯一的直升机科技馆。运营一年,就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当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可以说,在2018年,我们完成了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文化三大板块的布局。到了2019年,我们的产品已经可以批量交付了。

我们在创立初期其实就已经有了长期的布局和规划,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文化这三大版块其实是相互关联的。这个理念已经被四川广汉通航学院列入教科书中成为经典案例。景德镇作为全国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记者:2018年公司完成交付交通运输部国际招标中的四架直升机订单,2019年又中标一个千万级的订单。短短几年时间,公司从转型到投产再到订单交付,作为公司发展的领导者、参与者,您应该颇有感触吧?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这当中的故事?

徐大淼:乍一看,公司的发展还挺顺利的,其实过程当真是非常曲折的,有很多很多辛酸的故事。从一家投资公司向实体转变,第一步如何走?重组成立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当时是有个契机,北汽通航想让我加入北汽奔驰,虽然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我没有去。我坚持相信通航产业的未来,逐一拜访北汽通航的相关领导,游说他们以股东身份加入控股公司,这是花了大力气的。

还有一个趣谈,江西直升机科技馆成立之初,没有人理解,更没有人支持。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认为它对通航运营起不到任何作用。我更因此被北汽集团通报批评,说制造行业不务正业,还被扣了当年的全年绩效。这个处罚是非常重的,当时是特别苦闷的。

后来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来公司考察,有领导特意吩咐让我们把科技馆的门关上,以免受到批评。但是我还是想让董事长切身感受一下科技馆的氛围,让工作人员打开了一扇科技馆的侧门。徐和谊路过时有点好奇,便进去参观。我向他说明我建科技馆的原因:中国的通航发展还有一个铺垫宣传的过程,而未来真正具备购买力的人在哪呢?我想正是这些还在上学的孩子。他们现在来科技馆参观、研学,就对直升机有了概念;同时我们的公司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作为全国唯一的直升机科技馆,它会成为一个窗口;而且,通航运营它是一个大板块,文化输出也是其中的一项。我把当年的参观人流量汇报后,得到了他的高度认可。十分有趣的是,2017年因为科技馆项目被通报批评,2018年同样因为科技馆我被评为北汽创新人才。

还有,在研发自主产品的前期,我跟人一说这事儿,都是嘲讽和不可置信的声音。其实,未来直升机会像私家车一样,个人购买量会大幅度提升。那么,顺应市场就需要两点,轻便驾驶和价格降低。研发出的轻型机需要获得适航证,难度相当大。

以往适航证的取得基本上要长达十年的时间,而中国轻型直升机的适航标准是没有的,还是空白。于是我们取鉴国外标准,结合中国国情修改制定后递交民航局,经历国家民航局、华东民航局、江西监管局等部门审批,走了一系列流程。其中设计队伍的考察尤为严苛,是否有负责设计强度的、适航的、计算的、系统动力学的等等。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反复设计体系,设计能力,建立起来20多人的设计队伍,得到认可后才能递交申请。之后还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市场验证过程。整整三年时间,终于取得了适航证。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到2018年可以说公司已经顺利完成了三大板块基本架构的建设。近两年,又取得了怎样的突破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对于景德镇发展特色低空通航经济您有何看法?

徐大淼:2019年江西直升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实现利税同比较大幅度增长,全年运营飞行和各种型号科研试飞累计达669小时。江西直升机科技馆接待游客15万人次,获“主题景区品牌影响力TOP100”“优质人气室内主题景区”“中国航空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

这一年我们已经形成批量交付部队,无人机研发生产已经形成系列化,小青龙无人直升机荣获2019年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产业化类优胜奖、第四届江西省工业设计大赛产品组装备制造类二等奖等多项大奖。尤其是消防型,填补了市场空白。计划在2020年6月会与北京消防局签订4架无人机,后期将以这个为模板向全国推广,市场前景非常好。

我们还研发了一款有人乘坐无人驾驶的飞机“小白虎”,2019年进行了首飞,目前正在进行鉴定,该项技术在国内乃至全球均具有领先水平。

产品的系列化和量产,有序在推进。未来我们的布局涉猎范围将会更广,2020年我们也有一系列计划,发动机的组装生产,建设浮梁机场,打造二手飞机交易市场,与乌克兰公司合资建设等等。

我认为,航空小镇必须具备两个内容,一个是航空旅游和体验项目,带动更多的人来了解航空产业;另一个是机场,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高新机场,现在浮梁机场也已经在建中。

作为一个全新公司,注册资金五千万,到现在接近十个亿的产值。这五年的发展,在股权结构变更、公司发展资金、人才引进、土地政策等方面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景德镇航空小镇及航空制造业是较为发达的,发展特色低空通航经济非常切合景德镇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首先要实现常态化飞行;其次要打造多元化的航空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这些事情不再是概念空谈了,而是已经一步步在做了,相信很快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