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展现党建引领下的千年古镇特色魅力

综合展现党建引领下的千年古镇特色魅力

采访对象:余婧 景德镇市委组织部新闻宣传科科员

采访记者:邵婧

采访时间:2020年6月15日

采访地点:景德镇市委组织部

国家湿地公园——昌南湖工地上的党员突击队

记者:2018年1月,景德镇市被确定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我市是如何探索走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基层党建之路的?

余婧:近年来,我市分三步走,构建以党群服务核心阵地为主轴,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为纽结,驻区单位活动场所为补充的共享型、开放式15分钟区域化服务平台“矩阵”,探索符合景德镇实际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2017年,开展十大示范社区创评,打造10个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核心阵地,15个500平方米左右中心(站),带动全市105个城市社区场所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地处中心城区的石狮埠街道,借助五龙山生态公园修缮项目,通过房屋征收、财政配套等途径,筹措资金新建1200平方米拥有自主产权的五龙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周边208个商业网点、2400户居民。

2018年,以“一核多点、强核带面”思路,聚焦城市要素集中、人口聚集的地方,在社区、园区、景区、楼宇商圈互联网、项目工地打造75个区域性、行业性、功能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形成15分钟党建服务圈,基本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类型的党群服务平台。

2019年,16个“点线面”党建共同体项目相继建成。点上,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为重点,发挥好街道党组织的“轴心”作用,以及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支点”作用。线上,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开放性的互联互动机制。面上,以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为重点,彰显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重点工作、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综合展现党建引领下的“千年古镇、百里风光、国际瓷都、特色魅力”。

为实现居民公共服务事务在社区全部办结,景德镇市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将内设机构“两办三中心”精简为“两办两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职能下沉社区,变“街居二级审批”为一站式服务,持续推动职能转变。

为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社区推行“一委一居一站”治理模式,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委会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依托、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架构;全面取消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纳税等经济管理职能,使街道把工作重心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将居委会依法所需要履行的职能分为4类30条,编制16条社区服务盖章事项目录,健全和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事项清单,将13个职能部门的行政事项分为8类84条,编制18项社区便民代办点服务事项通用目录;全面取消调整街道(乡镇)、社区(村)20项证明材料,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烦琐环节和手续,减轻基层负担。

此外,我市还采取孵化、赋能、创新等多种途径,培育“帮帮团”“青年创客”“党员调解团”等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84家。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协调29家专业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服务合作协议,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记者:党建工作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是如何有效发挥保障和引领作用的,有什么典型例子吗?

余婧:景德镇市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主轴”,其他各类组织围绕“主轴”有序运转的基层治理格局。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发挥了“主引擎”作用。

景德镇学院搬迁项目就是一个典范,项目从2018年6月正式立项以来,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征收和“七通一平”工作,同年9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到2019年2月1日42栋主体建筑全面封顶。建设团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雨雪多、要求高等困难,顺利完成各项节点目标,短短4个月,完成了32万平方米结构施工,创造了“浮梁速度”,弘扬了“景德镇精神”。

在景德镇学院搬迁工程项目中,涌现出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员。陶阳置业公司项目负责人文典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他爱岗如家,平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认真负责。在项目过程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拼尽全力,克服项目上的一切困难,始终发挥着党员的旗帜标杆作用。就在1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尽管马不停蹄地往老家赶,但造化弄人,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那一刻,这位七尺男儿再也抑制不住,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了。中建二局项目经理张少刚,筹备婚礼的时候接到开工任务,他抛下新婚妻子和家人,急匆匆奔赴项目,扎根工地,无论酷暑寒冬,白天黑夜,他那忙碌的身影就像战斗的号角一般,鼓舞着他人不懈努力奋斗。他说:“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签好的项目更要负责到底。”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和奉献。

围绕“双创双修”、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我市组建功能型党组织156个,以“主题党日”“先锋创绩”为抓手,广泛开展“环境大整治·党员干在前”“双创双修·党员争优”等系列活动,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背街小巷改造263条,新建和改扩建40余条城市道路,新增城市绿地287万平方米。

记者:为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我市是如何推动各领域城市基层党组织统筹联动、融合发展的?

余婧:为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我市采取结对共建、挂钩联系、交叉任职等措施,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在城市新领域新业态新群体中,建立浙江路商圈党委、“景漂”党支部、景瀚陶瓷市场联合党支部等党组织93个。发挥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作用,将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等党建情况纳入登记、申报、年报等范围,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推行网格化管理,整合信息化平台,推动党建、综治、环卫等网格“多网合一”,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局面。

为提供更有效的党群服务,我市不断激发驻区单位发挥行业优势,通过项目共议、制度共商、履责共评等方式,按照“就近就便、相对均衡”的原则,采取“一个单位一个协议”的办法,明确双方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照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各自需求和难题,实现“一纸契约、两相情愿”。

记者: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是怎样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

余婧:疫情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除夕当天,景德镇发出《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提示》,随后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各行各业各类人才发出抗击疫情的倡议书,印发《关于立即组织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赴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一批批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在抗疫一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在这一场不能后退的战役里,全市4221个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党员、动员群众,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全市8万多名党员立足本职、带头奉献、拼搏作为,涌现出“一线父子兵”“最美守护者”“战‘疫’好支书”“优秀医务工作者”等“最美逆行者”。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参与社会服务、筹款捐资捐物等方式,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计捐款达832万余元。陶瓷艺术界人士开展“爱在china‘战疫’我行动”活动,拿起画笔创作了一批致敬抗疫英雄,讴歌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部门党组织广泛设置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和“责任区”,全力做好交通管控、平抑物价、监控服务等工作,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为了让前方的战士们安心战“疫”,在为一线人员提供工作保障的同时,景德镇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关爱后方”保障行动。向每位援助武汉、随州和新余的医务人员家属送去慰问金;对外出支援和在市内一线直接防疫医务人员做到不安排双职工医务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由所在街道社区对有家庭困难的家属给予帮扶,安排专人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子女所在学校安排教师对孩子进行“一对一”学习帮助;定期送生活物资上门,提供贴心生活服务。

记者:我市是如何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的?

余婧: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永葆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本色。2019年9月18至20日,我市举办了市委常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全体学员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学好做好,用心用情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为抓手,切实凝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真抓实干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使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四套班子领导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分管领域,结合前期“两个梳理”出来的问题,聚焦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以及各领域改革发展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深入一线开展“蹲点式”“结伴式”调研。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办法措施,真正做到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放思想、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在市四套班子的示范带动下,全市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围绕本地本行业本单位正在做的事情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定调研主题、调研内容、调研方式、时间地点,共组成2931个调研组,深入一线调研,切实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研究提出管用的办法措施;共撰写调研报告3199篇,发现问题7383个,提出思路举措8477条,立行立改解决实际问题3273件。

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已开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618户,开工率100%;在降成本优环境工作中,2019年全市共为企业减负33亿元以上;“赣服通”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市县分厅共上线事项479个;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方面,我市采取“接收一批”“回购一批”“新建一批”三项措施,全市幼儿园683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占比87.6%;“厕所革命”工作方面,新建、改建公厕249座,农户改厕1.63万户,全面完成省内下达的各项“厕所革命”任务……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批批群众反映强烈,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他们脸上的笑容成为全市主题教育成效的暖心注脚。

通过改造工作,我们唤醒了马鞍岭村沉睡的资源,生态环境变成了发展环境,文化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有益探索,马鞍岭村“三个三”模式的试点,也为景德镇城中村、城郊村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