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岭重放光彩

马鞍岭重放光彩

采访对象:涂 斌 景德镇闲云涧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汪 骏 景德镇猫屎咖啡负责人

温 度 “景漂”艺术家

周爱兰 马鞍岭村村民

采访记者:张伊

采访时间:2020年5月13日

采访地点:解鞍小筑

记者:能否先详细介绍马鞍岭村以及目前马鞍岭村采取的“三个三”模式?

涂斌:马鞍岭村是珠山区竟成镇三宝村下设村小组,地处三宝村中段,面积约0.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户,共156人,因村南有一座酷似马鞍的山头而得名。改造前的马鞍岭村是矿区住房,房屋破败,人烟稀少,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贫困户难以脱贫,很多村民陆续搬离。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珠山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乘着党的十九大东风,闲云涧·马鞍岭以“三权分享、三股分红、三手合力”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保护利用好当地自然生态资源的同时,活跃农村的文化经济,消除城乡隔阂,令乡村大变样,利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机制增加村民收入。

三权分享,解决资产统合问题。珠山区国资公司出资注册成立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入驻马鞍岭村,开展专业化运营。马鞍岭村小组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用好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流转闲置土地、出租房屋,推进村集体和村民以所有权、承包权入股参与生产经营。

三股分红,解决收益分配问题。该项目采用“三股分红”股权架构设计,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国资公司出资2100万元作为资金股,占股70%,其中12%的股权由国资公司稀释给运营团队作为技术股;村集体以房屋、水碓、山林、矿洞等资源作价900万元出资作为资源股,占比30%)。国资公司子公司闲云涧公司为运营主体,推动马鞍岭村的总体开发和运营,建立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机制。预计每年年底能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

三手合力,解决发展路径问题。一是“政府有形的手”引导。在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市场获益前景不明晰、市场主体徘徊观望的情况下,由闲云涧公司先期进入,投资1300余万元用于马鞍岭的村容村貌建设,修复道路、清理河道、翻新房屋外立面,实行雨污分流,落实管线下地,恢复水碓、矿坑遗址,建起廊桥亭阁,修建古木屋、旅游驿站、4A级旅游公厕等公共设施,新建近100个停车位和近400平方米的公共休闲花园广场。二是“市场无形之手”经营。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资源价值得到初步挖掘体现的情况下,马鞍岭村逐步得到市场主体的青睐,解鞍小筑、茶鼎轩、水碓食坊、矿工食堂、侃山堂陶瓷工作室相继与闲云涧公司签约落户马鞍岭,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乡村产业链已现雏形。三是“村民勤劳之手”参与。“闲云涧·马鞍岭”项目从规划到实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动员群众参与,使农民群众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家乡的美丽变化,通过勤劳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马鞍岭的陶瓷文化和生态人文优势,成立了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并与蜗牛(北京)景区管理公司合作,规划开发打造集陶瓷文化、山水、人居休闲、创客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珠山区国资公司、马鞍岭农村合作社、蜗牛(北京)景区管理公司三方合作,通过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来经营村庄,发展陶瓷体验、文创、民宿、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入股的村民不仅可以参与分红,还能实现在本地就业。

记者:马鞍岭“三个三”的发展模式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温度:我是一名“景漂”艺术家,来自广州,因为一直都很喜欢陶瓷文化,而景德镇又是千年瓷都,让我非常向往,所以2016年就来到景德镇了。我工作室就在三宝村,当时,我觉得三宝就是景德镇最神圣的地方,是真正的文化高地,宋代时三宝出的白瓷冠绝天下。宋真宗时期,正因为景德镇的瓷器闻名世界,所以赐号景德,这是至高无上的肯定与荣誉,所以我认为三宝村应该是景德镇的根魂所在。近些年,三宝国际瓷谷已声名鹊起,成为瓷都享誉海内外的又一张陶瓷名片。众多陶瓷大师、教授工作室纷纷在三宝村建立,一些陶瓷品牌也从这里出发,迈向了海内外市场。陶瓷手作的兴隆,让三宝村成为来景德镇“朝圣”的陶瓷工作者、爱好者的又一去处。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三宝里面还有个马鞍岭村,马鞍岭村陶瓷矿产丰富,宋代以来,这里的古瓷矿、古水碓、古窑业孕育了辉煌的湖田窑。后来,由于当地制瓷中心转移以及交通不便,马鞍岭村逐渐失去了光彩。几年前我骑车深入马鞍岭村,这里还只有泥巴路,村里没有路灯,夜晚一片漆黑,非常不方便。直到2017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开始对马鞍岭村实施“三个三”的发展模式,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如今,政府对马鞍岭村的民居、道路、管网、水系等进行改造优化,使基础设施有了巨大改观。现在大家只要一进入马鞍岭就能看到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中的村庄仿若一幅水墨画。环境幽雅、公共设施完善、业态多元,真的让古老瓷村重放光芒。我作为一个热爱陶瓷文化的“景漂”,真的感觉很欣慰。

2019年,因为“三个三”模式带来的变化,我们很多之前在三宝外围甚至是景德镇各个地方开工作室的“景漂”陶瓷艺术家都进驻到了马鞍岭村,不仅是因为硬件软件设施的提升,也因为我们对马鞍岭村未来发展的信心。在政府的扶持下,当时我们工作室进入马鞍岭时就得到了政府免费改造的工作室,房屋的基础建设改造和外立面改造包括水电都已经完成,面积也很开阔,只要我们自己租下来稍微进行整合就可以。再加上马鞍岭里面的山就像一朵莲花,这么美的环境,这么深的陶瓷底蕴,让人很愿意留在这里。

现在的马鞍岭村发展越来越好,有很多和我一样热爱陶瓷艺术的外地人都慕名而来,有的想来旅游,有的想来发展,仅仅是目前进驻到马鞍岭村的“景漂”艺术家就已经有3000多人了,我认为这都是“三个三”模式带来的崭新的活力。三宝国际瓷谷已经名声在外,而将来的马鞍岭村更是未来可期。

三宝国际瓷谷上的明珠——马鞍岭

周爱兰:我今年49岁,是土生土长的马鞍岭人。自从政府对马鞍岭村采取“三个三”发展模式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改造之前的马鞍岭村是矿区住房,房子都是泥巴做的,破败不堪,而道路也是黄泥巴路,只要一下雨,不管骑自行车还是走路都不方便,容易摔跤。不是本村人的话根本不会到里面来。采取“三个三”模式后,政府不仅帮村民们修好了路,安装了路灯,还帮大家修缮了房屋,统一了沿街的外墙装饰,环境真的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很多出去打工的村民回来之后都很惊讶,怎么原来破败的村庄现在变得这么美丽。

除了环境发生改变之外,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因为“三个三”发展模式得到好转。我一家四口人,除了我和丈夫之外还有两个小孩,之前生活的比较困难。因为我和丈夫都没什么文化,只能帮别人打打零工挣钱养家。在马鞍岭村还没改造之前,我在市区的酒店上班,每个月只有2000元的工资,路程较远,来回也比较麻烦。但现在马鞍岭村有了很好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已经入驻马鞍岭,我们找工作的机会多了许多。我是通过村民合作社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打扫景区和书吧的卫生,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方便照顾小孩,而且工资还比之前的工作高出2倍,全家人都很高兴,生活也松快了许多。

马鞍岭村改造后,在外务工的村民都陆续回来了。慕名而来的人流不仅带动了这里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兴旺了这里的餐饮住宿行业,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回村创业的村民多了,做民宿的家庭也多了起来,村民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还有些年轻人回村向周边的陶艺师傅学艺,古老的技艺有了更多的传承人。所以说,政府对马鞍岭村采取“三个三”发展模式后,不仅仅是环境变美了,也让所有马鞍岭村的村民得到收益,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汪骏:我是闲云涧·马鞍岭采取“三个三”发展模式后入驻的企业家,也是景德镇猫屎咖啡的负责人。我是做餐饮服务行业,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品牌文化带入到景德镇。我原来就关注过三宝,之前只是觉得这边空气新鲜,自然环境比较好,直到政府开始打造三宝国际瓷谷,提出对马鞍岭采取“三个三”模式的概念,我才开始深入了解。我们都知道景德镇的瓷器享誉世界,陶瓷文化丰富无疑是马鞍岭村的优势之一,山清水秀同样令她成为人们眼中的“世外桃源”。但这些远远不够,想要更好的发展,我们还应该从瓷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休闲农场等多个方面入手,以陶瓷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促进餐饮、住宿业发展,形成产业链,让三宝、让马鞍岭更加国际化。

我们作为企业,同时也属于“三个三”模式中的技术股,我是想把咖啡文化带入马鞍岭,让陶瓷文化与咖啡文化相结合。随着马鞍岭的发展越来越好,不管是想要留在马鞍岭村定居的国外陶瓷艺术家还是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都越来越多,而咖啡作为西方人或是许多大城市游客的生活必需品,如果能让他们来马鞍岭感受陶瓷文化的同时,还能享受到自己喜欢并熟悉的味道,这样的话会让一些外来艺术家或国外游客更加有归属感和幸福感。现在我们借助政府“三个三”模式把技术更全面地发挥出来,而且还能在技术上继续加大投入,这样不仅节约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便于咖啡文化的推广。其中包括以后马鞍岭村的民宿和酒店都会有相应的配套服务,做成品牌,让一些外来的艺术家和游客想要留下来。三宝作为景德镇的“文化高地”,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不可限量,所以我们作为企业就要把最好的技术与配套服务带到这里,让她真正达到国际化的质量与服务,真正做到能与世界对话。

记者:“三个三”发展模式将会带给三宝乃至景德镇怎样的发展活力呢?

涂斌:马鞍岭村采取“三个三”发展模式以来,我们主要做法就是珠山区国资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主动介入、引领带动,镇、村基层组织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广大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共建共享。通过以城带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特色产业旺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集体组织强起来。而现在村容村貌发生彻底变化,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提升,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当前,解鞍小筑、马鞍岭民宿、茶鼎轩、水碓食坊、矿工食堂、侃山堂陶瓷工作室等相继落户马鞍岭,加上原有的陶花溪休闲山庄,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乡村产业链已现雏形,马鞍岭独有的陶瓷文化和生态人文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示。逐渐“苏醒”过来的马鞍岭村,正在向外界展示着更大的魅力。去年11月,这里举办了首届户外音乐节暨荧光夜跑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陶瓷文创旅游的浓郁氛围。周末和节假日来参观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来创业的“景漂”,他们正在成为“新马鞍岭人”。

通过改造工作,我们唤醒了马鞍岭村沉睡的资源,生态环境变成了发展环境,文化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有益探索,马鞍岭村“三个三”模式的试点,也为景德镇城中村、城郊村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