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梦人”到“造梦师”
采访对象:封学芳 景德镇陶溪川党支部书记,“景漂”创客代表
采访记者:徐茂德 吴立群
采访时间:2020年4月21日
采访地点:陶溪川党支部会议室
记者:您是河北石家庄人,毕业后一直留在景德镇创业。近5年,来景德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谈谈你过去和现在对景德镇的认识吗?
封学芳:好的。没来景德镇之前,我从历史课本上知道中国南方有座叫景德镇的城市,盛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名瓷”,生产的瓷器具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特点,它代表着中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和古代制瓷技艺的最高水平,所以从小就对景德镇充满向往和好奇,想要去见识古代皇帝使用的陶瓷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景德镇这个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又有何不同寻常的魅力。等我2007年来到景德镇求学,又发现这座城市与想象中不一样的地方,甚至是有点让人失望的感觉。起初一些废旧的工厂让人看到了城市工业衰落的迹象,包括一些道路坑坑洼洼都很破旧,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交通状况也不好,但是它的瓷元素却很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有很多陶瓷文化旅游景点,路灯的柱子都是瓷器做的。还有景德镇的美食小吃很多,但有一个特点就是太辣,来自北方的我很不习惯,不过到现在我也练成了家中最能吃辣的一个人了。
近年来,景德镇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和“双创双修”,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道路改造和断头路的打通让老百姓出行更顺畅了;城市旅游线路越来越多,公园绿地增多了,市民有了很多休闲娱乐的场所。比如三宝瓷谷就非常美,感觉就像世外桃源一样。通过“双创双修”为城市梳妆打扮,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气质,景德镇不仅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还是一座精致浪漫的城市;景德镇不仅有陶瓷,还有良好的生态;景德镇有开放包容的环境,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这里创新创业。
总体感觉,随着城市品位的提升,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的步伐也很快,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这与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目标是相符合的,尤其是景德镇获批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一大批政策加持,一大批人才献计,景德镇迎来了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可以预见景德镇前途光明,令人期待。
记者:您为什么会选择留在景德镇工作?能谈谈您创业的经历与过程吗?遇到过什么困难,又享受到哪些扶持政策?
封学芳:我大学学习的是陶艺专业,研究生专业学的是雕塑与材料运营,毕业前,应父母的要求回到了家乡,从事博物馆设计工作,但我心中一直装着一个创业梦,也就是在那半年的时间里,我想通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2014年,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我成功说服了父母,选择回到景德镇自主创业,继续追逐自己的陶瓷艺术梦想,并创立了橘子家个人工作室。我先后到景德镇的乐天陶社、明清园摆过摊,开过店,通过创意集市将自己的作品销售出去,让自己所学能够发挥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热爱的事业。
2015年,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陶溪川打造青年双创平台“邑空间项目”,专门扶持像自己这样的刚毕业创业的年轻人,于是毅然加入。经过半年多的策划准备,2016年3月,首场集市正式开市,“邑空间”项目也正式落地实施,
最初我也是在参加陶溪川集市开始,随着陶溪川集市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客户来这里选购货品,我的作品也逐渐被认可,积累到一定的客户资源,2016年10月随着陶溪川邑空间商城的正式开放,自己很荣幸地被选拔入驻。作为陶溪川“邑空间”首批入驻的店主,很多像我一样的青年创客在这里接受帮扶,不仅提供邑空间和集市平台帮助创客进行产品销售,还开发线上商城进行拓展,并在北京、重庆等地设立旗舰店为创客们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品展示及销售机会。此外,还实施走出去战略,带领创客同陶溪川品牌向国内外输出,例如国外的意大利、美国,国内的深圳、铜川、龙泉、重庆等,通过对接不同的平台,让优秀的创客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市场,也能发现更多的商机,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在邑空间的帮扶下,从个体升级为公司,真正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真正完成了“从追梦人到造梦师”的蜕变。
起初,我以为陶溪川集市就是和其他地方的集市一样,仅是为创客们提供一个作品销售展示的平台,随着不断深入和了解,发现它不仅仅只是给创客提供一个物理空间进行展示和销售,而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孵化平台和全方位的帮扶,包括帮助年轻人争取创业贷款、对接政府政策、申请知识产权、提供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引导,帮助年轻人一步步实现创业的梦想,发展壮大自己的舞台,这也是为什么“陶溪川”为什么这么有“黏性”,这么多创客愿意来这里的原因。
得益于国家对传统技艺的重视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景德镇陶瓷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像乐天陶社、陶溪川这样的品牌机构让来景德镇的创业者和陶艺创作家有了一个落地的机会,也为促进陶瓷技艺的国际交流提供了空间与舞台。
记者:您对陶溪川是如何理解的?他为什么能够吸引年轻人?在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封学芳:首先,陶溪川是在对宇宙瓷厂22座老厂房改造基础上的创新,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建筑的风貌,使得这个文创街区里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正确的理念,它延续了历史的文脉,顺应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从这个项目的推动者和策划者来说,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对文创产业发展思路的深谋远虑,更重要的是基于历史上陶瓷工业繁荣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陶溪川从设计之初就充满了“国际范”,它邀请了清华同衡城市规划院和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师进行整体打造,修旧如旧,创新如新。风格迥异的老厂房、老窑炉经过抢救性保护修缮后成为非遗展示场所、创意美术馆、陶瓷文化主题精品酒店、文化创意餐厅、咖啡体验馆等,这里历史与现代碰撞,传统与时尚兼容。这里没有围墙,是一个开放的街区,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使之成为当地居民、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千年瓷都的文化新地标和对话世界的新名片。
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内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煤烧圆形窑、隧道窑、老旧物件以及瓷工档案等资料,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是陶瓷工业活化的历史和记忆的呈现。如果说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是“宇宙瓷厂”的灵魂,那么美术馆是陶溪川的眼睛,近年来这里举办了诸如“文明的回响”“复调”“时代新象”等许多大型展览,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主讲人,举办文化讲座和学术报告会,使之成为陶溪川看外面和外面看陶溪川的一个窗口。
陶溪川还成立了国际工作室,定期邀请国际陶艺家入驻,来自美国、韩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艺术家驻场创作,进行艺术交流,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乐园。此外,“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落户陶溪川,与中国殿堂级学府的携手合作让陶溪川成为中国优秀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国际接口。
每年五一、国庆期间,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春秋大集”,中国九大美院的师生和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齐聚陶溪川“摆摊”。对于陶瓷的共同热爱,让不同国籍的人们相聚在一起,在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也把一个真实的、全新的景德镇传递给世界。所以陶溪川是代表景德镇的一个窗口,在这里既可以纵览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历史,又可以领略到先锋的现代艺术和火热的创新创业。
记者:我们知道景德镇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交流,还有十几万年轻人在这里创新创业,这些人被称作“景漂”。作为“景漂”的一员,您能谈一谈年轻人怎样通过自己的产品与世界对话,又怎样将古老的陶瓷技艺传承与发扬,促进文化交流的吗?
封学芳:景德镇是一座以陶瓷产业繁荣千年又历久弥新的城市,年轻的陶艺家是推动陶瓷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是陶瓷技艺的传承者,也是陶瓷文化的传播者。2019年11月,我有幸应邀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代表景德镇的“创客”与国内外政客嘉宾们分享了自己与瓷都共同成长的故事。
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鳌的故事,在中国,鳌的寓意是独占鳌头,“第一”的意思。国际上有个著名的论坛,叫博鳌亚洲论坛。四年前的一天,主办方来到工作室,希望我们制作300个鳌,作为礼物送给嘉宾。鳌的造型复杂,做成陶瓷雕塑难度较大,我和男友有些犹豫,但想到作品能作为国礼选送,这是多大的荣耀!我们便接下了这个任务。经过2个多月的设计打磨,创新了釉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在1300度高温下烧出来的7种颜色,色彩鲜明,栩栩如生,让参加论坛的外国朋友们很是喜欢。作品被认可,我们兴奋不已,于是我悄悄地做了个决定,嫁给这个跟我一起创新的帅小伙儿。第二个是小花瓶的故事。别看它小,但很受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梦幻般的蓝色。2018年,一名土耳其陶艺家举办讲座时,展示的土耳其蓝让我着迷。他的话更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说:“瓷器是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独树一帜的元青花在中西亚地区很受欢迎,收藏景德镇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馆就在土耳其。”千年窑火,万里瓷路,原来蓝色在中外交流史上有这样特别的意义。这激发了我的灵感,于是,我创作了一组蓝色花器,它很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喜爱。景德镇是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因为她的开放和包容,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无限活力。第三个是杯子的故事。它是一位英国陶艺家做的。3年前,她来景德镇参加陶艺展。参展前还有10件作品没有上色。看她着急的样子,我主动找她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拿出上百种色料试片给她参考,反复试验,终于烧出了她满意的颜色。回国前,她感慨地说:“这里有最好的工匠,最完备的制瓷体系,是全世界陶艺家创作的天堂。”还特意制作了一只杯子表示感谢。这几年不同国籍的艺术家们留下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各种杯子。艺术没有国界,文化的交融让更多的艺术家感受到中国陶瓷的魅力。
景德镇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匠是古代“景漂”,为景德镇带来最精湛的手艺和最新鲜的创意。如今,景德镇正在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新平台。新一代“景漂”们依旧怀揣着艺术梦想奔跑在路上,将古老的陶瓷文化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记者:您能谈谈陶溪川党建工作有什么特色?它在带动年轻人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吗?
封学芳:陶溪川文创街区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战略,最初由公司三名党员同志带头,跑遍了景德镇大街小巷。经过三个月的辛苦奔波,做了大量的走访、排查、动员工作,为陶溪川集市的创立,召集到200余名景漂青年创客,并在2016年3月19日顺利开展了陶溪川首场集市。经过三年的发展,创意集市已经由最初的200人,发展到现在15000多人。陶溪川党支部成员也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42人,这三位党员的带头故事不仅是陶溪川党支部成立的开端,更是陶溪川党支部发展壮大的基础,作为首批入驻陶溪川集市的“创客”,我有幸跟随陶溪川党支部一起成长壮大,见证了陶溪川集市的繁荣和青年“创客”的成长。陶溪川邑空间里的15名党员也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年轻人,因此,我们的聚集效应也越来越大。
2016年10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三进景德镇陶溪川,看到这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十分欣慰,他对陶溪川年轻的创业者说:你们成长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你们所体现出来的传承与开拓、包容与开放就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精神内涵,你们一定能用自己的智慧与辛劳点亮自己的梦想。当时我担任陶溪川党支部党小组长,受到省委书记亲切接见备受鼓舞,也激发了自己在岗位上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和为年轻创客打造“造梦空间”“精神家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陶溪川重点打造“景漂”青年创业平台和创意孵化器,陶溪川党支部作为景德镇市党建示范点积极融入相关工作,精心筛选“景漂”青年入驻陶溪川集市;线下商城定期从陶溪川集市中精选有代表性、生产能力强的创客135人入驻,免费提供10平方米左右的展示和销售空间,并且每月每季进行更新和轮换,保持商城的活力和动力。此外积极开拓线上板块,定期筛选“景漂”双创青年入驻线上商城;拓展线上展示销售渠道,打造陶溪川专属直播平台,助推“景漂”创客大力提升线上销售业绩。邑客先锋为邑空间的专项扶持板块,每季度从数千名申请者中选拔优秀双创青年,免费入住陶瓷制造工坊,对他们进行定向扶持,包含生产配套扶持、销售渠道扶持、人才专项辅导、创业资金扶持等,以提升“景漂”双创青年的综合实力。邑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艺术家、设计师免费开展讲座100余场,艺术展览50余场,提供知识培训、创业辅导、科技讲座等服务,目前已服务双创青年3万人次。
2018年5月,我们组织创客和党员参加了“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邑空间吴彩霞创办的景德镇博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磬景直播”荣获了创新组第一名,陶溪川邑空间项目、陶小宝共享陶艺项目荣获创业组三等奖,10余名来自邑空间的邑客获得创业项目组优秀奖;党支部获得了“优秀组织奖”。2019年7月,支部选送本人代表邑空间参加第三届江西省妇女创业创新大赛,并获得了冠军。
通过党支部一系列有力举措,陶溪川吸引、留住了更多“景漂”青年,他们扎根景德镇,安家立业,梦圆创业,不再“漂泊”。
记者:您对(景德镇)未来有什么期待吗?
封学芳:当然是希望景德镇这座城市越来越美,景德镇是我的第二故乡,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要在这里度过,首先是希望城市建设能越来越好。比如道路、公共设施、医疗卫生条件都能更好。其次随着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对于正在从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我们来说,更加是一次机遇,希望我们能见证和参与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再度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