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采访对象:王耀 黑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采访记者:邵婧
采访时间:2020年5月19日
采访地点:高岭·中国村
浮梁茶海、高岭花海、香樟林海、界田小村……在高岭·中国村,我们看到昔日一座座生气凋零的村庄,一举变身为独具韵味的田园综合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梦想在这里绽放。
记者:请问高岭·中国村项目建设目前到了哪个阶段?
王耀: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当前,我们围绕高岭·中国村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已基本完成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二期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已全面展开并开始冲刺。按照既定目标,今年,我们会在做好新冠疫情科学防控的前提下,全面完成浮梁茶海、高岭花海、村长学院、古建群落、智慧农园、观景平台、幸福里小村、安置新村等项目建设,为明年在我市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献上精美大餐。
记者:高岭·中国村整个项目的建设规划是怎样的,建设理念是什么?
王耀: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下,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思路,由景德镇国有独资企业黑猫集团投资建设的江西省重点项目。
项目依托浮梁“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资源优势,以浮梁县鹅湖镇、瑶里镇为中心,沿昌景黄高铁浮梁东站、205省道景瑶公路统筹规划、整体建设,核心区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0亿元,深度打造集生态农业、瓷茶文旅、论坛培训、运动康养、旅居文创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供景德镇样本。
项目规划按照“一环两带、六园一区”整体布局建设。“一环”即总长近40公里的旅游环路;“两带”即核心区内东西两条兼具防洪、灌溉、赏游功能滨水风光带;“六园”即:浮梁茶海(茶艺小村)、高岭花海(婚庆小村)、香樟林海、村长学院、界田小村(瓷艺小村)、智慧农园(农展小村);“一区”即以服务于游客接待集散的综合服务区,重点建设5A级游客服务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具体而言,浮梁茶海依托核心区内现有近万亩茶园,以全面展示浮梁茶千年文化为核心,重点建设茶园观赏区、茶文化博览区、茶艺体验区、茶饮休闲区、茶商贸易区五大功能区块;高岭花海重点建设提供婚庆全产业服务的幸福里小村,以及幸福花田、观景平台三大功能区;香樟林海重点建设提供中高端养老养生服务的养生谷,以及面向青少年的土精灵营地、竹林森居、山地极限乐园等项目;村长学院项目以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为目标,举办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理论探索平台,重点建设教学区、论坛中心、会议中心等;界田小村以深度挖掘瓷之源的高岭土文化为核心,以浮梁民风民俗体验为重点,重点建设世界高岭土博物馆、李希霍芬纪念馆、知味巷、小村中心、界田院子等项目;智慧农园依托区域内万亩良田、万亩山林、万亩茶园,打造品牌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示范项目,重点包括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电商物流园、休闲农业体验园等项目建设。
记者: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改变?
王耀: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高岭·中国村项目覆盖的浮梁县东片区生态环境优越,宜居宜业宜游,是生态良区、商贸重区、农业大区,但过去当地农村大多田块零碎、高低不平,田间道路不通畅,不适宜开展机械化作业。为筑牢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我们与当地政府部门、老百姓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近万亩农田的流转,并对其中具备条件的4500亩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改造之后,一方面,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让大型农机设备下田作业得以实现,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更是促进了当地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当地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项目核心区所在的鹅湖镇顺利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试点,为实现鹅湖镇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实现了让美丽的鹅湖镇不仅有青山翠峰,更有“田成方、渠成行、路成网”高标准农田的美好蓝图。
记者:在改善当地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条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耀:要致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019年,我们规划启动了鹅湖村镇道路连通项目,以鹅湖镇现有村庄道路为基础,进行连通拓宽。道路连通工程由主入口路、主环路及支路组成,总投资约4亿元。修整道路全长约40千米,贯穿连接整个项目区鹅湖镇各原始村庄,路网途经茂密的树林、清幽的山谷和弯曲的河流,充分展现了鹅湖镇秀美的自然景观。鹅湖村镇道路连通项目是高岭·中国村项目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道路两旁采用园林式景观设计,“路即是景,景中有路”,是为游客及当地村民提供观景和交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在该项目约16千米主干道竣工前夕,当地各村庄村民代表还送来锦旗以表达我们对修整乡村道路的极大认可和感激之情。目前,该项目仍在持续推进当中。
同时,我们针对鹅湖镇桥溪水河道弯曲、窄小、河道淤积严重,部分迎流顶冲,岸坡坍塌、河岸桥梁阻水壅水的现状,在2019年规划启动了桥溪水系连通项目,对桥溪水进行河道拓宽、清淤及园林景观建设,让当地河流重现碧水清波。河道修缮工程由桥溪水和界田水两条水系组成,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4.5千米桥溪水河道修缮工作已全面完成,界田水河道修缮工作也已全面启动。河道的修缮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修缮后兼具的防洪、灌溉、赏游功能更是极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我们还努力做好了园区内西部片区村民征迁安置工作,自2019年起,以高标准启动规划建设铜钱湾安置新村。该项目从规划设计之初便坚持以人为本,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的理念,同步建设新村绿化景观,突出楼房与景观相结合,通过设计布局,彰显花园式小区特色,为广大搬迁安置户提供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和互动的居住环境,让当地村民不仅是“住有所居”更是“住有宜居”。在项目规划建设中,我们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理念,努力做到新型农村社区“靠近田、贴近厂”,并紧邻高岭·中国村项目核心区。把搬迁村民融入高岭·中国村项目产业链条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这也是我们打造高岭·中国村项目的初衷之一。目前,铜钱湾安置新村项目已封顶约180套,计划5月20日提供村民选房,6月20日即可进行交付。
记者:项目建设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王耀:第一个就是用地难题。面对建设用地指标稀缺的现实,我们转变思维,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作为,安排相关工作专员主动出击,以钉钉子的精神跑省厅、蹲县局,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积极宣传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争取各方的理解与支持。通过积极争取,实现了高岭·中国村项目总体规划成功获批,而且在此基础上先后完成了约391亩建设用地的调规,村长学院110亩建设用地的摘牌等工作。
高岭·中国村
此外,我们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密切配合,有效破解了征迁难题。实践中,我们积极回应村民需求,通过为村民修整道路、修缮河道、修建高标准安置新村等方式,展现大国企担当,逐步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2019年9月5日,鹅湖镇鹅湖村、桥溪村、朱锦村、东埠村、界田村的几位村民代表专程送来五面锦旗以表达对项目部修路治水建设项目的感激之情。
第二个是建设难题。高岭·中国村项目建设区域面积大、战线长、点位多、业态广、时间紧、标准高,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这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此,我们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统筹计划、攻坚克难的决心、顽强的毅力,整个团队众志成城,克服了工期困难,尽可能保证了工程进度。
在今年开展的十大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精心策划,一是配备足够的资源,根据工期计划和生产强度,及时督促施工单位配备齐全的防疫物资、工程设备。施工材料及早规划,多方组织料源,签订足额数量的材料供应合同,利用冬季施工淡季大量储备施工材料,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坚实资源保障。二是技术准备充分,项目部在今年年初就及早对图纸、规范进行梳理,确定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各结构层施工的技术方案、开工手续,并对进场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专业指导,为工程建设开展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三是精心组织安排。在施工管理中,我们倒排工期,把计划细化到日,以日保周,以周保月,每周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对工期计划的落实进行复核和分析,及时纠偏,调整资源投入,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第三个难题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格外注重园区绿植的保护,尽可能减少破坏,争取将工程建设和周边的自然生态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项目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施工现场都在青山绿水环抱之中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严格措施,在园区主干道项目建设地每天都安排洒水车作业,抑制施工中的扬尘污染植被。我们优先考虑和布置绿化工程建设,提前谋划,及早准备,在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沿途绿化工程也积极建设,所用绿植与工程所处环境和谐。
再比如,观景平台项目位于高岭·中国村项目核心区中心部主峰,海拔约为183米,是高岭·中国村项目核心区内的制高点。那里山岭连绵、山高林密,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为最大限度保护项目地生态环境,我们项目部进场之后,严格贯彻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采用人工开挖基沟,骡马运输建材等原始人畜力方式进行工程作业。虽然工作效率相比大型机械作业会所有降低,成本会有所增加,但生态保护的意义深远。
记者:这个项目一头连着都市人的田园梦想,一头连着乡村振兴,该项目未来会怎样带动乡村发展,使富民产业与美丽的生态环境相辅相成?
王耀:高岭·中国村项目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探索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是我们黑猫集团践行绿色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我们依托当地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落实“三个三”理念,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致力于打造一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色有亮点的田园风光,努力呈现出“山清水秀、田园牧歌、乡愁绵绵、其乐融融”千年瓷都城外老家的风神古韵。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对园区内生态环境维护和保持,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保育的姿态,回归乡村建设的最美姿态,努力把项目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促进农业增效、旅游增色、农民增收,让高岭·中国村项目区的绿水青山也能淌金流银。
我们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智慧农园项目助推当地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充分开发本地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记者:中国村长学院未来在高岭·中国村中将会发挥什么作用?
王耀: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国村长学院以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为目标,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各级党校、高等院校等资源,举办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积极谋划乡村发展新思路,打造乡村振兴理论的实践探索平台。
记者:疫情期间是如何做到防疫与项目复工两手抓的?
王耀: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积极落实省、市、县统一部署,及时成立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按照全年目标任务不变、质量标准不降、工作力度不减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对公司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日常调度管理,全力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同时,持续推进在建项目复工开工,努力将疫情对项目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是大力推行线上办公。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做好复工前疫情防控工作日常调度管理,全力强化防控措施落实。积极调度施工、设计单位,做好复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设计单位居家做好“设计先行”的工作,施工单位做好人、材、机和防控物资的调度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复工方案。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人员台账清单,通过网上信息登记等方式,及时准备掌握人员动向和身体状况。同时对员工宣传贯彻防控知识、组织网上学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在确保全体员工强化疫情防控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力提高员工综合能力素质。“云端”叙友谊,“屏端”谋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公司“危”中寻“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保持高效顺畅的机制,展现亲商安商的氛围,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二是疫情防控,物资先行。针对疫情防控的防护口罩、手套、酒精、消毒剂、红外体温仪等疫情防护物资,开门子文旅公司采取全方位多渠道方式积极采购存储,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充足,为公司复工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打好物质基础。三是采取预防性消毒等方式。安排专员每日对办公楼大厅、楼梯过道、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保洁工作。同时,在办公楼每层,提前放置专用卫生纸及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严格控制办公区域人员进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办公区域。四是成立施工单位监督管理组。对项目区内各建设地复工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严格落实防控职责,切实做到夯实防疫基础,助推项目加速复工。五是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检验公司应急指挥和组织能力,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积极开展各项防疫工作,要求员工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