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市委市政府有魄力能办事”
采访对象:刘远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采访记者:官龙样 刘定远
采访时间:2020年8月11日
采访地点: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刘远长工作室
记者:5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理念,全力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双创双修”等工作。景德镇这5年的变化,您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刘远长:景德镇这几年的观念对了,路子也走对了。特别是这届领导,这届市委市政府有魄力、能办事,你看景德镇这几年拆除了好多违建、拆除了好多跟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又破又旧的低矮房子,以前一直拆不动,现在说拆就拆、说干就干,了不起啊!
这几年的环境建设很有规划性,把景德镇作为一个整体去规划、去建设,不再是小里小气。高速路口的四个大门,漂亮、大气、有特点,别人来景德镇看到的第一印象就是四个大门,给别人树立了好的形象,觉得景德镇是个好地方。路修得好、也很宽,路两边的绿化搞得好,还搞了人行道、盲道,车走车的、人走人的,人在路上都走得很舒服。公园多了,公园也更大了、绿化更好了,昌江广场以前大家都觉得很大,都去那里玩,现在大家就觉得昌江广场小了,没有其他的公园搞得好,昌南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一个比一个搞得好、一个比一个大气。昌江百里风光带很漂亮,浮梁有许多公园就在昌江百里风光带上,有个香山园,我和朋友去那里散过步,真心不错,以前那里杂草丛生、乱七八糟,经过改造就变了一副模样,这个理念也好,能整合的就整合、能修补的就修补、能改造的就改造,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景德镇陶瓷文化、陶瓷技艺的发展也应该是这样的,不要一味地否定,而是要传承创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
这几年的环境建设还有一个特点,不是搞表面的工作,而是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做了有内涵的工作,老百姓可以得实惠的工作。我家住在新厂那边,原来新厂、里村的转盘那儿,每年下大雨就要涨水,车子和人都不好走,堵得一塌糊涂;这几年就不会了,也没有内涝。我了解到是修了地下管廊、新建了排涝站,并且把地下的排水管道都疏通了、清理了,这些“地下”的工作,平时看不见,但我们这届领导用心去做了,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在关键的时候就发挥了作用。
记者:5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打造“大陶瓷”产业格局,推动陶瓷产业从低端到高端、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对景德镇陶瓷文化、陶瓷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您怎么看?
刘远长:现在市委市政府把环境搞得这么好,还有那么多促进陶瓷发展的好政策、好项目,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景德镇的陶瓷事业做好。
发展陶瓷,景德镇是有基础的,在古代,景德镇集五大名窑之大成,我们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这么深厚的历史积淀,别的地方是没有的;而且,今天的景德镇还是世界上手工制瓷体系保存最完备的地方,别的地方也没有;你看我们景德镇陶瓷的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别的地方更没有,特别是青花瓷,别的地方根本就烧不出来。
我们还有人才优势,历史上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老祖宗留给了我们很多非常好的陶瓷技艺,我们要继承、要创新、要发扬。
这么些年来,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产生了很多新业态,比如很多创意集市、线上直播等,还组建了景德镇陶瓷集团,这些都非常好,对促进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的景德镇,可谓是多点开花,陶溪川、三宝、御窑、古窑、名坊园……这些点连成线,又带动了更广范围的发展,整个景德镇的变化都很大,外地人来到景德镇,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陶瓷的历史、触摸陶瓷的当下、畅想陶瓷的未来。但还远远不够,我觉得,陶瓷品种多、门类全,这才是景德镇。任何单一的产品、某一个地方代表不了景德镇,比如颜色釉、瓷板画、雕塑瓷等等,都是各有特色的、各有看点的,他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包容发展,景德镇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于产业,景德镇这座城市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不能一味地追求GDP、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楼大厦,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很多人说,大的订单、量化的、机械化的陶瓷产品都被其他地方做了,我们要辩证地看,中小订单都是我们景德镇做的,而且只有我们景德镇能做,我们的艺术瓷做得多漂亮,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因势利导,把几千年来的陶瓷技艺传承创新好,做出品牌,我们就能带动就业和民生,GDP自然就会上去。
景德镇有个瓷乐队,是非常有特色的,它不仅可以代表景德镇,还可以代表江西、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这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促进中外交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内容和形式,把这些陶瓷文化发扬好。
记者:“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好的环境吸引了3万多“景漂”来景德镇创新创业。对“景漂”,您有什么想说的?
刘远长:我一直觉得,包容是景德镇的城市精神。景德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真正的土著居民不多,很多都是从外地来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景德镇生活和发展。
“景漂”是一种远程嫁接,有的是境外“景漂”,他们也是一支人才队伍,是陶瓷文化的新生力量。我们要包容他们,要在陶瓷技艺上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不要盲目攀比和竞争,不要动不动就说你的产品不行、我的好,这样不利于发展。“景漂”的到来,为景德镇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同时,“景漂”也从这里学到了许多,这种相互的汲取和提高,共同创造了当今陶瓷艺术大繁荣的喜人之势。
“景漂”中有很多年轻人,我们要多关注他们的发展,因为年轻人才是未来。同时,年轻人也要耐得住清贫、吃得了苦。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保持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对艺术的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和别人不同的作品,在景德镇这座陶瓷艺术的大山上,创造新的高度。
记者:您觉得国家试验区将会给景德镇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刘远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景德镇的关心厚爱。现在很多这样那样的试验区、新区,国家都在叫停,在这样的形势下,还给我们景德镇开这么一个口子,可见国家对景德镇的发展是多么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份在江西视察时强调,“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11月份,李克强总理亲临景德镇视察,提出要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国际瓷都。总书记、总理都有指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把试验区建设好。
试验区方案对我们景德镇有很多项目支持、政策支持、税收支持,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去抓好落实,一件一件地去抓、一个事一个事去做。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需求大,欧洲的一个国家人口都抵不上我们的一个省,我们要立足国内的市场。景德镇的陶瓷企业要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走出去,到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去开店、去开拓市场;要抱团发展、差异化竞争,要有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打响景德镇的品牌。
“景德镇”这三个字,就非常有品牌价值,评价景德镇不能只站在景德镇的角度,而是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因为这座城市太独特了。省里说,要充分利用景德镇陶瓷这个千年品牌,以文化交流合作为纽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促进中外文化交融,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这是景德镇的荣誉,也是景德镇应该担当起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抓住建设试验区的机遇,向世界展示自己,这座曾经闪耀世界的城市,必定会在未来重塑历史辉煌,用陶瓷向世界讲述更为精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