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

提升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

采访对象:周玉登 景德镇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扫黑办主任

杜治文 景德镇市扫黑办督导组组长

肖 伟 景德镇市扫黑办线索组组长

翁韶华 景德镇市扫黑办综合组组长、市扫黑办临时党支部书记

采访记者:程华

采访时间:2020年8月11日

采访地点:景德镇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

记者:可以先谈谈自2018年我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取得的成绩吗?

周玉登:2018年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上下把开展扫黑除恶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利剑扫黑,铁腕除恶,推动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若要说取得的成绩,或者说是付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这么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公安机关共侦办九类涉恶刑事案件5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54人;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6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4个,打掉恶势力团伙14个;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4.5%和12.2%;社会治安好转率达99.4%,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并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市,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然而,相比上面的这些数据和荣誉,更让我们欣慰的是: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8.9%,群众对扫黑除恶和政法部门的满意度排名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俨然已成为提升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之一。

记者:您在刚刚的表述中,说到了“取得阶段性胜利”,能具体说说是哪些阶段的胜利吗?

周玉登:对于“阶段”,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个就是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要求的各个阶段,这里可以分为严惩黑恶、深挖根治、净化土壤,我们业内将之称为“斩草”“除根”“净土”,其中,严惩黑恶即“斩草”,意思是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黑恶违法犯罪。

但是,浮在面上的处于低级形态的黑恶势力被打掉,并不意味扫黑除恶取得全面胜利,因为一些隐藏较深的处于高级形态的黑恶势力还没有被挖出来,譬如有的利用法律空白点、监管盲区实施犯罪的行为有没有被有效查处,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盖子是不是被完全揭开,这些都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工作,因而还需要我们深挖根治,用“除根”达到除恶务尽的目的。黑恶势力之所以能做大成势,离不开其背后的关系网、利益链和保护伞。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打伞破网”作为开展扫黑除恶的重要内容和衡量专项斗争成败的重要方面。

在这方面,我市采取“破获一起黑恶案件、明确一位领导包案、组织一批骨干跟进”模式,逐案筛查“保护伞”线索。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立案184起,党纪政务处分117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立案177起,处理226人,党纪政务处分118人、组织处理108人、移送司法机关16人,保护伞问题40件40人。

说到成果,我觉得必须谈一谈,扫黑除恶对社会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各级各部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各种行业乱象,这是滋生黑恶势力的“温床”,也是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破坏营商环境的“毒瘤”。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对社会形象的正本清源,是社会环境的再造和重塑。扫黑除恶两年多来,我们通过依法严惩黑恶势力,推动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党风政风得到净化,专项斗争所带来的社会正能量、正效应进一步彰显,党和政府的法治权威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种地下“出警队”插手纠纷、强迫交易、强揽工程、暴力围标串标、强占资产资源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行为被遏制,医闹、校闹、拦门堵路、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得到有效制止,可以说,为全社会立了“法治规矩”。

净化土壤,则要求我们在专项斗争中,形成长效机制,着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从而实现“绝后患”。从这个层面来讲,则是表明我们对扫黑除恶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决心、意味着我们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朝着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方向努力。

记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在您看来,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

周玉登:应该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阶段性胜利是普遍的,全国各地都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当中有着必然性,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的必然结果。

对我市而言也是一样。为了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党中央扫黑除恶决策部署在景德镇落地生根,市委、市政府把扫黑除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健全责任体系,压实各级责任,落实专项经费,设立群众有奖举报奖励基金,保障了专项斗争开展。截至2020年6月底,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12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市委先后9次召开全市扫黑除恶专门会议,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多次听取汇报、专题调研,先后11次作出批示,为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发挥牵头引领作用。

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必须完善考核体系,确保责任压力层层传导、工作任务层层落实。为此,市委市政府将扫黑除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和部门绩效考核,纪委、巡察、组织、政法委等分别把专项斗争相关内容纳入相应督查(巡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考核、平安建设考核体系。

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先后召开13次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动态调度、研判和协调,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记者:近年来,市里先后经历了中央和省里的多轮扫黑除恶工作督导,为推动全市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杜治文:在推进扫黑除恶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和省委督导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把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讲政治、铸忠诚、抓落实的重要检验,作为推动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抓手。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整改工作。

健全完善“9+X”责任清单管理机制。针对中央和省委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先后开展四轮督导,综合运用通报、约谈、督办等手段,对整改工作不重视、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启动了集体约谈,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中央督导反馈的所有问题已经全面整改到位,并长期坚持。问责建议清单涉及的两个方面4个问题已调查处理完毕。中央督导组交办的271条线索,全部查结,查结率100%。

记者:说到“自身建设”,就不得不提在2020年7月1日,市扫黑办临时党支部作为唯一一个临时党支部,位列市直机关表彰的5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中。

翁韶华:作为市扫黑办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面对组织的信任感到无上的光荣,但同时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市扫黑办作为临时机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如何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和带领大家拧成一股绳,更好地完成繁重艰巨的任务,始终是支部工作的核心和根本。虽然单位是临时机构、支部是临时支部,但党建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临时工作,而是事关市扫黑办自身建设的凝心工程、铸魂工程、引领工程和保障工程。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督导组关于扫黑办“抽强人,强抽人”的督导整改要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各级扫黑办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开启了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工作为根本的扫黑办自身建设新模式,省扫黑简报专门配发编者按予以肯定,要求各地学习景德镇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省级层面的相关文件,为全省各级扫黑办履职履责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回首两年多来的工作,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正是有了临时党支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职责,全力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持续增强机关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才造就了市扫黑办践行使命初心、忠诚履职担当的坚强战斗集体,从而有效肩负起组织协调推进全市扫黑除恶的重任。

记者:有报道称,景德镇广泛开展侵占国有、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清查活动,依法严厉打击“行业霸”“资源霸”等黑恶势力,为专项清查活动摸排核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受到中央第15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并专门向全国扫黑办进行了汇报。中央扫黑除恶工作简报总结推广了这一经验,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尹建业对此专门作出批示。

周玉登:深入开展侵占国有、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清查活动,是我市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行业霸”“资源霸”等黑恶势力。从我市的实践来看,专项清查活动的深入开展,为行业部门有效参与专项斗争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开辟了新的工作路径,助推了社会形象重塑、社会生态再造、社会环境正本清源,贡献了扫黑、除恶、治乱、反腐、强基整体推进的景德镇智慧和方案。全市共摸排侵占国有集体资产资源线索4116条,梳理出涉黑涉恶问题线索214条,侦破侵占国有集体资源的涉黑涉恶案件20起,打掉相关涉黑恶组织6个。收回水库水塘206213亩,山林土地农田20701亩,房屋厂房店面176368平方米,恢复侵占宅基地16527平方米,补交追缴租金承包金2040余万元。

这一组数据是我市侵占国有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清查行动的战果,当中离不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但是,群众的广泛参与并非一蹴而就,以乐平为例,该市于2018年6月组织开展了侵占国有、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清查行动,希望通过积极发动群众,对侵占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可启动此项工作时,村干部和村民对前来收集线索的镇干部大多抱着质疑的态度,不是以“有事”为托词,便是直接表示不清楚情况。

面对工作无法开展,镇村领导便使用“笨办法”,不厌其烦走村入户宣讲,挂条幅、刷标语,各个村巡逻广播。就是在这样一次次重复的宣讲中,村干部、村民感受到党委政府为他们“撑腰”的决心,开始积极提供线索。

类似的情况,在我市各个地方比比皆是,但如出一辙的是,我们领导干部都没有气馁,而是积极主动地做通群众工作,赢得了人人喊打“侵占国有集体资产资源行为”战争的胜利。

在这场活动中,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理顺了群众的情绪,得到了他们的广泛支持,更重要的是为全国扫黑除恶提供了景德镇经验,做出了景德镇贡献。

记者:谈及专项整治,早在2019年,我市就围绕“两违”、客运市场、工程招投标、河道采砂等十二大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今年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十六大行业领域的重点整治,我市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周玉登:正如前面所说,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开展重点整治,是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的关键和根本。

夺取专项斗争全面胜利,不仅在于打击处理的战果,更在于行业整治的效果。开展重点行业整治,提高综合治理成效,既是中央和省里对我们考核的需要,也是决定我们能否从土壤层面预防和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推动收官之年专项斗争取得全胜的重要抓手,更是衡量检验全市专项斗争整体质效的重要标尺。

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把重点行业整治作为扫黑除恶决战决胜的重要战场,牢固树立“扫黑除恶要打整体仗,家家都是主力军”的主体意识,实现从“配合者”向“主力军”的转变。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大力提升行业监管能力水平,全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着力消除“真空地带”,真正实现长效常治。

截至2020年4月,我市共摸排涉及行业的专项清查问题1978条,收集重点领域的线索458条,打掉了盘踞在重点行业领域的6个黑社会性质组织,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了各类行业乱点乱象,提升了行业监管能力水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整治行动中,我市始终坚持堵疏结合,重拳打击涉黑涉恶的同时,时刻注重对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力维护。

比如,在浮梁县开展的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中,该县水利局立案6起,行政处罚4起,县公安局破获非法采砂案件7起、刑拘22人。在强有力的震慑下,该县未发现一例河道非法采砂行为,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生态文明初显成效。而与此同时,该县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打击就了事,为了优化砂石建材市场资源配置,平抑砂石价格,该县将河道采砂工作赋予县国控集团特许经营权,由县水利局编制年度河道疏浚采砂规划,统一开采经营权,做到堵疏结合。

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整治,对照“深挖整治”“长效常治”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两办又及时下发了《全市十六个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锋担任行业整治领导小组组长,先后主持召开重点行业整治领导小组组长会和工作部署会。市扫黑领导小组扫黑办强化工作调度,先后召开行业整治工作推进会、调度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全市坚持问题导向,确定了16个重点行业领域的95个重点整治项目。全市政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针对行业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发出“四书一函”418份,有效提升行业整治成效。

在大力整治行业乱点乱象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景德镇市关于构建打击防范黑恶违法犯罪长效常治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6个方面、24项具体机制建设目标任务,完成了扫黑除恶长效常治的顶层设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1+N工作思路,本着边打边建、边整边建、边治边建的要求,对照市里指导意见,跟进制定出台160余项配套制度规范,从制度上补短板、堵漏洞、强监管,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长治久安。

记者: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我市还在哪些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景德镇经验?

肖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扫黑办围绕落实对线索管理工作新要求,不断探索涉黑涉恶线索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五个统一”线索案件化管理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线索管理科学化水平。

五个统一即:统一集中管理,严把收集关;统一处置分流,畅通流转关;统一交办督办,拧紧办理关;统一研判分析,提升质量关;统一追责问责,压实责任关。可以说“五个统一”,从线索管理到分流、督办、分析,再到问责,每个环节都责任明确、具体到人,确保每条线索都能够得到落实,从而确保在源头上助力扫黑除恶向纵深推进。

而在这之后,我们又通过积极探索,按照全国扫黑办和中央督导组有关线索清零要求,率先制定出台了《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清零工作暂行规定》,突出“三个结合”(集中管理和分类处置结合,确保线索流转畅通;跟踪核查和专业指导相结合,提升核查质效;督查督办和追查问责相结合,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加快线索办结进度,确保实现线索清零目标。

又在这之后,我们立足问题线索清零目标,构建了全程可跟踪、可留痕、可倒查规范高效的线索管理体系,线索管理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可以说,在专项斗争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始终不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始终在积极探索,力求将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记者:2018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对此,我市有哪些做法?

周玉登:强基层、打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确保专项斗争取得实效的治本之策和关键之举。

2019年以来,全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265期,培训2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清理56人,同步补齐配强56人。2020年集中排查整顿4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市共配备1674名村级后备干部。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20年6月,全面消除170个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零的“空壳村”,286个村的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比57.4%。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市645个村(社区)共划分1264个网格,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构建,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有效净化。

记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场人民战争。如何广泛发动群众,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翁韶华:在全省率先开辟“扫黑除恶在行动”专栏,率先成立“扫黑除恶在行动”报道团,累计组织集中报道60余次,刊发各类新闻稿件1500余篇。新华社、《法制日报》头版、《长安》杂志、《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先后刊发我市专项清查典型做法,引起广泛关注。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理论宣传、社会宣传和培训宣讲870场次,张贴通告近3万份,搭建2000余个宣传牌,在2000余块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近15万条次。开通“景德镇市扫黑除恶”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络有奖竞答,近10万人次参与。举办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巡演50余场,兑现群众举报奖励8.2万元。广泛开展舆论监督,充分依托媒体资源摸排问题线索,累计上报涉黑涉恶舆情线索25条。

记者:对于下一步工作,我市将如何做?

周玉登:下一步,我们将以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县(市、区)督办会在我市举办为新的起点,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紧紧围绕深挖根治、长效常治为核心,全力抓好“六清”工作,坚决打好收官之战,确保决战决胜,不断提升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