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景德镇铁路不再落后啦!

我们景德镇铁路不再落后啦!

采访对象:陈亚玲 景德镇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张松彦 景德镇北站副站长

采访记者:张红生

采访时间:2020年4月26日,2020年4月27日

采访地点:市铁路建设办公室、景德镇北站

记者:首趟和谐号动车驶出景德镇北站那一刻,你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陈亚玲:那一刻,望着远去的和谐号动车,我难抑内心的激动,向着列车远行的方向奔跑,那一刻永远铭记在心。

时针拨回到2017年12月28日早上7时,我站在崭新亮相、气势恢宏的景德镇北站穹顶下。“澎湃”二字都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激动。作为从始至终的参与者,北站的角角落落凝聚着我们市铁办人的心血。

当我听到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伟明宣布九景衢铁路正式开通的号令,当和谐号动车徐徐驶出,提速奔向上海时,望着远去的动车,辛劳、委屈……统统抛到脑后,脑中只有满满的幸福感和小小的成就感。

张松彦:2017年7月起,我参与到景德镇北站运营筹备工作中,并一直任景德镇北站副站长。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开通,对地地道道的景德镇崽里子,且长期在普通铁路皖赣线上工作的我来说,更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我们景德镇铁路不再落后啦!看着和谐号列车的驶出,我内心涌动着惊喜和冲动。

此前,我只是几个人的皖赣铁路福港站站长,每天迎来送往的都是时速在80公里左右的“绿皮车”,而从景德镇北站始发和过往的和谐号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隔日达”变成“晨发午达”,“朝发夕至”变成“朝发午回”……景德镇火车出行应验了那句老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记者: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开通,凝聚了市铁办人的付出和心血。您能否谈些难以忘怀的事?

陈亚玲: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通车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作为具体对接操作部门,我们感受会更深些。

九景衢铁路来之不易,特别是如何经过景德镇枢纽?如何找到一个既符合铁路设计需求又符合我们景德镇利益的线路走向?为此,我们竭尽全力。我们不但与设计人员沟通,而且要走出办公室,陪着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我们费尽心思找寻景德镇北站“景德镇制”LOGO原版设计图案,只为不留遗憾。

今天,人们到景德镇北站非常便捷。而景德镇北站设计和落地建设之初,从昌江大道(景东大道)到景德镇北站,需要翻山越岭3.5公里。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我们作为项目建设地方协调部门,只要是项目设计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有需要,我们都会主动对接,给他们做向导,带着他们爬山踏勘,有时一天,有时连续几天,九景衢铁路(景德镇段)处处都留有我们市铁办人的身影。

那时,一个夏天过后,总有朋友会用惊讶眼神看着我:“亚玲,你怎么变得这么黑了?”人们想象中,我们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大家不会想到,为了铁路建设,我们需要开山路,钻树林。

除了实地踏勘,为让北站更加彰显景德镇文化,我们配合设计建设单位,努力将景德镇北站建设成对外交流的窗口。

景德镇北站是新建高铁客运站,设计寓意为“手捧花瓶,异彩瓷都”,融入中国文化标志性徽章,浑身散发出精美神韵。整体为抽象的“白瓷”造型,古雅大方,现代简洁。站房两侧为横向展开的线条,兼顾实用。

如今每个去景德镇北站的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站名“景德镇北站”和其下方的“景德镇制”篆体字LOGO。

当年,为将景德镇北站建设中融入更多的景德镇元素,站台设计建设方网罗各种景德镇元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决定将常见的日用陶瓷底部印制的“景德镇制”作为车站的LOGO。

设计方找到市铁建办,希望能找到“景德镇制”的原版设计图案。看似简单的事,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一是这个LOGO使用年代久远,二是设计单位不明。

为了找到这个LOGO原版设计图案,从工作人员到市铁建办主任,再到市发改委主任,大家打电话到处查询。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我们才从原市经贸委下属市包装协会找到了这个LOGO原版设计图案。

对接落实工作中,有辛劳,有委屈,通车那一刻,大家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景德镇北站

有了原来的基础和经验,如今的昌景黄高铁项目协调工作,我们对接工作更顺畅了,许多工作有了很好的前置沟通。相信昌景黄铁路将带给景德镇更大变化。

记者:您能否谈下景德镇始发上海虹桥的陶溪川号动车开通的意义?

张松彦:陶溪川号动车带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景德镇北站开通前,在动车运行图上,没有始发列车。当时,如果争取新开一趟始发列车,难度很大。如果没有始发车,这对于景德镇北站来说是一个遗憾。为了有始发车,上饶车务段决定,将辖内婺源站始发到上海虹桥的动车组,延伸到景德镇北站始发,这就实现了景德镇北站有了始发列车。

始发列车有了,南昌铁路局公司从运营资源的角度出发,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冠名的建议,很快,陶溪川号冠名确认下来。

当时,我们预估景德镇北站到上海虹桥始发动车,上座率在50%左右,没想到,经过很短一段时间运营后,这趟始发车的上座率快速攀升。在春运和暑运期间,上座率达到100%,1200个座位,加上无座票,有1300多位旅客乘坐。

陶溪川号动车只是景德镇北站始发和途经动车的一个缩影。除了陶溪川号动车外,许多动车线路上座率都达到了我们当初预期值。

如今,景德镇北站始发列车,有去南昌的,有去武汉的,有去厦门的,有去广州的……

景德镇北站现有日始发和途经动车列车65趟,而初开通时仅有23趟;北站现日发旅客5000至6000人,而初开通时仅有2000至3000人。

2019年,景德镇北站全年发送旅客204万人次,到达旅客为200万人次,铁路出行正成为景德镇百姓首选。

记者: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开通,对市民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陈亚玲: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的开通,市民出行更方便、更舒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以说,相对于原来“蜗牛速度”,现在铁路出行,大家有了跟时间赛跑的概念。

这条铁路开通后,景德镇至九江、杭州、郑州结束了无直通列车的历史,最快铁路旅行时间分别约1小时、3小时、5小时。同时,景德镇至南昌最快铁路旅行时间由原来的5小时压缩至2.5小时;景德镇至福州最快铁路旅行时间由原来的11.5小时压缩至3小时内;从景德镇北站出发经由婺源可直达北京,到合肥、南京2小时左右,到上海4小时左右,到武汉3小时左右。

市民的生活品质会提高。由于出行更便捷,空间距离缩短,城市间差异化功能更容易被获得,市民更会珍惜发展越来越好的千年瓷都家乡生活。市民对这座城市更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多的市民特别是年轻的优秀人才会选择在家乡创业生活。

张松彦:九景衢铁路,让铁路出行的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印象深刻的是,九景衢铁路开通前,景德镇至上海的普客列车,发车时间在傍晚6时多,到达上海的时间是次日上午10时多,历时18个小时;如今,景德镇始发到上海虹桥的动车,早上7时25分发车,当日上午11时50分就可到达虹桥,历时只需4个多小时。我想,这个变化对于乘客来说,都有种久久压抑后被纾解的畅快。同样,动车开通后,乘火车去南昌更便捷了。原来,从景德镇乘火车到南昌,单程需要6个小时,现在从景德镇乘动车到南昌,单程只需要2个多小时,而且,车次加密,方便选择,真正实现了两城的同日往返。

这种高效快捷的变化,我也有亲身感受。有一次,我在上海办事,突然有急事要赶回景德镇,如果是以前,想错时乘火车回来,那是不现实的。然而动车高铁时代,出行有了种种可能。我从上海虹桥乘车到杭州东站,然后转车到景德镇北站。两次无缝对接,让我及时赶回景德镇处理了事务。

相信,九景衢铁路和在建昌景黄高铁将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

记者:九景衢铁路开通,在景德镇对外通道建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陈亚玲:九景衢铁路的开通,对景德镇通道建设有着多重积极意义。

结束了我市铁路交通落后面貌。近年来对外通道建设中,我市铁路交通严重滞后,没有动车、高铁,境内仅有一条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皖赣铁路,九景衢铁路景德镇北站的开通,结束了严重影响我市对外交流的铁路通道建设落后面貌。

开启了我市交通体系的新时代。九景衢铁路景德镇北站的开通,标志着景德镇铁路通道建设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九景衢铁路西接武九、京九、合九、铜九、昌九城际等铁路,中与合福高铁、皖赣铁路相交,东连沪昆铁路,构成京九、沪昆两大铁路通道的辅助联络线,是继沪昆铁路通道后的第二条连接赣浙的铁路通道,也是赣东北紧密对接长三角、东南沿海及华中地区的又一条大能力便捷通道,也使我市纳入到了全国高速铁路网。这条铁路建成后,填补了江西北部横向铁路“空缺”,与昌九城际和沪昆、合福高铁共同构建成“环鄱阳湖动车圈”,串联起南昌、抚州、上饶、鹰潭、九江、景德镇等城市,加快融入全国快速铁路网络,拓展环鄱阳湖城市群的辐射范围。揭开了我市铁路进入高铁时代的序幕。景德镇北站预留了昌景黄高铁接入容量,它同时也是昌景黄高铁的扩建站,昌景黄高铁建成后,景德镇北站规模将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成为景德镇标志性建筑。

记者: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开通,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陈亚玲:九景衢铁路西接京九线、武九线,并经过武九线连接京广、沪汉蓉通道,沿途与皖赣、阜景线交会,在婺源与京福客专交会;东连沪昆通道,构成沪汉蓉与沪昆铁路间的联络线,形成了景德镇与华中及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便捷通道,大大改善了我市铁路交通落后面貌,促进我市对外交流合作,密切与长三角东南沿海、中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九景衢铁路景德镇北站开通,打开了千年瓷都跨越发展的新篇章,迎来了景德镇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新时代,也必将进一步增强景德镇区域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必将进一步促进扩大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开通,在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方面,它将发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陈亚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殷殷嘱托。这是景德镇千载难逢的发展好机遇,而铁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是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我们欣喜地看到,九景衢铁路暨景德镇北站的开通,昌景黄高铁的开通,景德镇北站的扩建,必将对试验区建设和对外交流方面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便捷的铁路交通,会令这座城市更具承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会加速开放交流人才输入、对外贸易和区域化旅游的实施。

随着试验区的建设,随着城市吸引力的增强,会有更多的“景漂”“景归”人才选择在景德镇投资兴业,安家生活。

不久的将来,景德镇将融入1小时高铁经济圈,同时,更好地融入全国高铁路网,助力景德镇早日建成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