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把我留在了景德镇
采访对象:郑万剑 江西美琳康大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记者:张贝
采访时间:2020年5月7日
采访地点:江西美琳康大药业有限公司
记者:您和团队当初为什么选择景德镇,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样子吗?
郑万剑:最开始到景德镇那会儿,我们真的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大学毕业后选择与自己对口的医药行业,从基层干起,一直做到上市公司高管,后来在上海成立了生物制药公司,积累了原始资金,当时踌躇满志,下决心要干一番事业。
在不断积累充实自身阅历的过程中,我慢慢认识到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还是要靠走工业这条路才行得通。与此同时,学药学出身的我也一直有着梦想,想要有自己研发的产品,为人民健康服务。想着想着,觉得不如“干起来”。说实在话,最初景德镇并不在选择范围内,经一位律师朋友再三推荐后,我才决定到景德镇来看一看。结果一看,就这么定下了。
留下来的主要原因,还是看中了景德镇的“软环境”。当时景德镇的“硬条件”确实不好,她虽然是座以瓷闻名的城市,但交通不太便利,城市环境也略显破旧,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不是最佳选择。第一次考察时,周边环境真的很难令人满意,但政府部门对我们的欢迎程度很高,各种“软环境”优势掩盖了“硬条件”的不足。再加上之后的考察发现这座城市的“硬条件”也在逐步改造升级,我们就决定在这里安家了。
2015年9月3日上午11时18分,江西美琳康大药业有限公司在景德镇市昌江区鱼丽工业平台破土开工。一期投资1.25个亿,在2016年7月完成中药饮片生产车间封顶,标志着公司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记者: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您是否还记得企业创立之初的情形呢?在景德镇这些年,您是否有特别难忘的事情,或者特别的感悟?
郑万剑:五年磨一剑,一路走过来确实很艰辛,我们真正从零开始,一直走到现在才慢慢上了正轨。自从选定了在景德镇安家,我就开始各种奔忙,因为前期有一个沟通、谈判、对接的过程。
不仅企业从零开始,对我自己来说,很多工作也都是从零开始。毕竟我只是学药学出身,工作以后主要负责市场拓展,对一个企业运转,怎么拿土地、怎么建设、要购买哪些设备、如何进行研发……这些事情对我来讲,都是全新的领域。与此同时,我慢慢学会怎么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怎么让其他人对自己的企业有一定认知和了解。刚来那阵,还有些水土不服,后来慢慢适应了,在推进企业建设过程中我也得到成长。这里说的建设,不仅仅是具象的厂房建设,还包括抽象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企业团队、企业技术,这些一直处在“爬坡”前行的状态。
当时我开解自己,说既然你选择了做这个企业,就必须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是你应该预见得到的。但是说实在话,我有预见到企业创立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真的没想到有这么苦这么难,真的只有经历了才知道。从最初的思想到身体,再到内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好像是从“小学生”成长为了“高中生”。而每一次遇到困难都解决了,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解决的,这对我们企业来说,绝对是非常强有力的支撑。
举个例子吧,厂房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我们办理了抵押贷款,本地银行给我们批了,但在上一级审批时遇到了阻力,有关部门获知后立刻前往南昌进行协调。还有两天就是农历新年了,我们等着这笔钱来支付工程款和发放工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只是问一问而不是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困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也许是上级银行被他们的真诚感动了,最终在年前授信成功,给我们批准了1300万贷款。
这笔资金下来以后,给了我们企业强有力的支撑,正是由于景德镇市各职能部门的积极主动作为,才给我们带来“福音”。
记者:景德镇“以瓷闻名”,在常人看来,并不是医药类企业的“温床”。但是您不仅选择了在这里安家,甚至还投入了许多资金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引进上,在全省都是走在前列的,能讲讲您的考量吗?
郑万剑: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但我觉得创业只要有10%的机会,就要大胆去干。更何况,我们深入研究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卫生与健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涉及中医药的就有近20次。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会议审议中医药政策文件并作出重要批示。可以说,中医药在我们国家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影响广度前所未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系列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美琳康大药业集团公司应运而生。
省委书记刘奇到江西来后,提出“中医药强省”战略,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和决心,等于说整个江西省在这方面扶持力度都是比较大的。据我们了解,中医药工业在全国排名来说,江西省是第四,还算是有些基础的。再加上我在医药行业待了这么多年,认为中医药这一块可以为人类带来健康,这个产业应该可以做大。毕竟中药和西药不一样,相对来讲它可以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结合我们自身力量,以及国内、国际上的力量,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
基于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拼搏,不断开拓进取。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拥有综合楼、中药饮片生产车间、智慧物流仓库中心、中医药体验馆等多处基础设施,引进现代化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检验分析仪器,全面正式投入药品生产和医药物流配送。公司已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GSP证书)、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三类),并通过了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许可验收,并获得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医疗器械产品证书,口罩产品方面还获得医用口罩(非灭菌)CE认证,在荷兰卫生局进行了医用口罩的产品注册。旗下江西草掌柜中药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1500吨中药精制饮片生产线(600个中药饮片品种)、年产300吨口服低温破壁饮片生产线(68个直接口服饮片),取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GMP证书)等资质证书。
此外,还在2017年10月成立了江西美琳康大药业集团检测中心,它是为企业科学研究、学术建设、新产品开发提供分析测试的公共服务平台,是药品、中药材及饮片等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的研发中心;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训和实验基地。同时它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积极地为地方科研、经济建设服务。检测中心按照国家级实验室的要求配置,具有向省内外科学研究、品质鉴定、失效分析、限度检定(限度检测)等提供公正、权威检测服务的能力。中心分析测试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人员15人,其中教授/博导5人,中心仪器设备配套齐全,下设生化室、中药室、理化室、卫检室及信息中心等。可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西药品、农副产品和食品等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分析、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黄曲霉素检测、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有关物质分析等工作。
为完善产业链条,夯实发展之基,江西美琳康大药业集团专门成立江西美琳康大物流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专业运输车辆50辆,物流配送网络遍布全国,同时配备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医药物流管理系统,可望打造成赣东北最大的医药物流仓储中心,拥有电子标签仓储管理及信息化医药物流医药配送,年配送规模可达30亿元。
记者:通过这五年的发展,江西美琳康大药业有限公司已经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成了景德镇的一张“王牌”。取得这样的成果,你们一定付出了许多,做出了很多努力吧?
郑万剑:是的,我们公司属于以市场分销为主的经营模式,以基层医疗机构、药店以及民营医院为对象,为其提供药品销售和配送服务,经营品种以日常用药(普药)为主,非处方(OTC产品)占较大比例,利用市场的充分竞争决定价格,实现药品的“物美价廉”。这部分药品需求的绝对量很大,这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
2017年10月25日,昌江区金融企业家协会会员大会召开,宣告昌江区金融企业家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景德镇市第一家金融企业家协会。我当选会长,架起了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合作、深入沟通的桥梁与平台,开创全市先河。2017年11月18日,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美琳康大集团成为国家研究平台中心第十二个(唯一)中药饮片分中心,为下一步发展中医药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1月26日,江西美琳康大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具备了全面经营药品的资格。同年4月,江西美琳康大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已通过GSP认证,其规模为赣东北最大,江西省排名第一。
2018年7月3日,美琳康大医药网正式上线运营,它是基于互联网批发商城与零售商城等面向下游药店终端、超市、诊所、客户所搭建的B2B平台,以会员为中心,实现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运营,实现多角度商品展示,全面有效地展示活动信息及促销政策等。与此同时,智慧物流药品配送服务用车也在同日到位。与其他冷链车相比,我们的物流运输车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但是打开后车厢门,就能发现,整个后车厢内被银色的货物架包围,是根据装载药品的外箱大小专门定制,对货物起到加固和防震的效果。看似不大的架子,却能够装载50箱左右的货物,另外,车内还安装了温湿度的监控。在后车厢内壁两旁,两个黑色的物体充当着“监测员”身份,车内温度需控制在2至8摄氏度,一旦出现失衡状态,将启动现场报警。这样运输冷藏药品的冷链车,公司就有10台。车内的温湿度监控系统与景德镇市药监局进行24小时无缝对接,便于监督部门随时监控、查询库房数据。
“一步一个脚印”,这几年,美琳康大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如果医药行业实行完全市场化,美琳康大在全国布局的网络和服务体系会真正发挥作用,我相信我们能够走得越来越好。
记者:这五年的时光,对美琳康大来说真的是“改头换面”啊,同样的词,也有很多人用来形容这五年的景德镇,您觉得这样的说法合适吗?
郑万剑:当然合适了。这五年,景德镇的城市路网丰满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规划也更规范了,市民综合素质提高了,人们的心态也更加向上了,老百姓也更加自信和骄傲了……对我们企业来讲,如果城市环境不好,就算企业开高薪请来人才也是留不住的,所以看到景德镇一点点的变化,我们很高兴。
与此同时,这些年景德镇在招才引智方面的重视和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景德镇专门成立了招才引智局。同年10月30日,昌江区现代中药特聘专家暨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中药饮片分中心)曹晖博士引进签约仪式举行。这也标志着景德镇致力招才引智、推进产学研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对“景漂”“景归”人才引进意义重大。在曹晖博士之后我们又引进了院士,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企业在中药配方颗粒制备技术和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方面已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也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
正是因为种种利好,在这五年时间里美琳康大从一块空地,做成现代化企业。也正是由于市委市政府打造出的优良营商环境,我们才得以健康成长,虽然过程有曲折,但从来没让我们掉队。不管是项目资金融资,还是用人用工,或者是企业经营发展中出现其他问题,我们企业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各级部门的帮助。他们这种负责任的精神,传递到我们企业这里,也让我们团队变得有所担当。因此,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我们就决定转产口罩,履行社会责任,不管是亏与盈,我们都没想过结果,想的就是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就是为了回报社会,回报景德镇这片热土。
记者:如今,您创建的江西美琳康大药业有限公司与景德镇可以说是“水乳交融”。现在美琳康大转产口罩也已经步入正轨,对于未来的发展,您是否有所希冀呢?
郑万剑:目前我们正在着力生产KN95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取得了国内外关于口罩产品的各项产品注册证书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CE认证(非灭菌产品),以及ISO9001认证证书等。国外、国内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都很满意。因为精力有限,一次性口罩做得少,除非是景德镇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有需要,我们才会按照医用标准来生产。我们生产的口罩是真正放了熔喷布的,经检测过滤效率很高。
在这件事情上,我真心感受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如果不是因为前期我们各方面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也不会这么快就能完成转产。毕竟做口罩,并不简简单单只是三层布而已,里面有许多门道,很多企业转产后都遇到了问题,瞬间就垮掉了。我们也曾碰到过“钉子”,经历了各种风险,当时真的是感受到了生死就在刹那间,但好在挺过来了,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正轨,第一个大订单1000万个KN95已基本完成可以交付了。目前订单是不用愁的,但还要尽量提高产能,才能带来更大效益。
其实在这五年里,也曾想过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决定坚持下来,因为有方方面面的人给我们带来正能量的鼓励、期望。展望未来,江西美琳康大药业集团将围绕“做大中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主基调,围绕“互联网+大健康”新思路,集一产(种植)、二产(生产加工)、三产(医疗养生服务)为一体,大力发展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给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