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让各国政府不得不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于是针对暴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漏洞积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且切实有效实施,用以预防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民健康。
1.2.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概念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在很多文献中都称为食品安全监管。WHO和FAO将食品安全监管定义为: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活动,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确保从生产、处理、贮存、加工直到销售过程中食品的安全、完整,并适于人类食用。西南大学赵学刚教授套用监管狭义的概念(狭义的“监管”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干预或规范经济活动,从而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的内在问题),将食品安全监管理解为:当食品市场本身无法提供安全保障或市场的食品安全保障失灵时,政府通过对市场的适度干预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矫正食品安全的市场失灵,从而通过外部的力量和制度供给维护食品安全和食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倪楠等人编写的《食品安全法研究》一书中,他们认为食品安全监管是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贵州医科大学孙晓红教授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为食品安全监督和食品安全管理两个部分,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是强调行业和企业内部的自发行为,而食品安全监督是国家职能部门的一种行政管理监察行为,因此他们将食品安全监督定义为国家职能部门依法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和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相关行为行使法律范围内的强制监察活动。而将食品安全管理定义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等采取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方式,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食品消费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以达到确保食品安全的各类活动。
从以上各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解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监管具有政府参与、预防为主、强制监管、全程控制的特点。其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既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强制监管活动,又包括在政府强制监管指导下企业的自我管理和社会组织、消费者的监督管理,还包括对个体农户等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的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因此结合当前实际,我们可以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定义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依法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活动。
1.2.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国家或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不仅与科技、经济有关,还与政治、法律密切相关。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无论是对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社会发展还是国家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预防食品安全风险、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
(1)预防食品安全风险,提高科技水平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强调预防为主,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这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支撑。食品安全不仅是“管”出来的,更是通过科学技术“产”出来的。如镉大米事件让人记忆犹新,要解决镉大米中镉含量超标的问题,除了停业整顿、关闭污染工厂的日常管理之外,袁隆平院士团队通过基因敲除开发了水稻亲本去镉技术,从而有效阻断水稻对镉的吸收,降低水稻的镉含量。
(2)避免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保障人类健康 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类健康为根本目的,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严谨的科学标准,鼓励食品企业推行GMP、HACCP制度,强化过程安全管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树立“好过程必有好结果”理念,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从而降低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的发生概率,让人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3)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发展 市场上流通的食品(无论国内食品还是进口食品)是否安全,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是否为消费者认可和接受,不仅直接影响该食品的市场前景,还影响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食品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召回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必将上升,食品市场秩序必将混乱,人们对食品市场便失去了信心,不利于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4)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国家稳定 随着全球化和食品贸易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国家必须从维护本国国民的健康权益和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和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若国家忽视监管的重要性,造成监管不力、监管不实,使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暴发、食品安全事件日益严重、人民健康不断受到威胁,则人民大众必将对政府失去信心,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现象加剧,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