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超越常识:自我评价测验
指导语
问题
答案和解释
分数的解释
在这一章里,我将更多地介绍心理学家们所做的研究。假如你想对心理学的本质和范围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这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在对详细的研究有了较多的了解后,再去接触那些有关心理学的抽象讨论就会更容易理解。所有的研究按照问题和答案的形式呈现。做这样安排的部分原因在于强调心理学是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一事实,部分原因是让读者对本章更感兴趣。心理学家喜欢对人们进行测验是事实,但是一些人自己也很喜欢测验也是事实。因此,对于那些测验上瘾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这一章不仅是在传递信息,而且也很有趣和具有挑战性。但是,假如你不努力的话,你有可能读不懂这一章的内容。事先告诉你,这些测验是很难的。
有人曾经问英国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是否会拉小提琴。萧伯纳回答说,“我不会”,“我也从来没有试过”。假如有人曾开过同样的玩笑,只不过是关于理解行为和心理体验而不是拉小提琴,将不会引起许多嘲笑。为什么不会?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和成为一名小提琴家所要花费的时间一样长。也许许多人认为他们在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培训的情况下,也可以非常好地理解行为和心理体验。世界上有许多热心的业余心理学者,但他们从来没有打开过一本心理学书籍。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学习演奏音乐器材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培训,但是一些人却认为心理学只不过是用华丽辞藻包装的常识。在这方面,心理学和其他学科是有区别的。例如,在没有学习物理之前,没有人期望了解分子、原子和夸克的运动形式。但是,许多人在没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情况下,也很想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体验。正如下面的测验将展示的,认为心理学是常识只是一种谬误,将会使那些自认为已经知道心理学的人感到窘迫。假如没有专门的知识或训练,你将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非常迷惑人。因为心理学家们所发现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依靠直觉就能解决的。常识在心理学中是一个拙劣的向导,对科学的其他分支来说也一样。常识期望研究证实每个人已经了解的东西,因此,假定研究不会有令人惊奇或新的发现。假如这是正确的,那么心理学或其他以研究为依据的学科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我建议你在阅读我的答案与解释之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答这些问题。即使回答是错误的,你将会对这些问题有更大的兴趣。然后,当你去阅读正确的答案时,印象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