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以一篇震撼美国心理学界的文章脱离了机能主义学派,创立了行为主义(behaviourism)学派。随后的几十年,行为主义成为美国心理学界一股相当强劲的势力。尽管在其他国家,它从未有如此影响。华生宣称,心理学的理论目标是“对行为的预测与控制”。这代表着行为主义与构造主义的经典实验心理学彻底绝交,后者既不包含预测、控制,也没有行为。

华生认为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内省法是不科学的,应将除行为以外的所有主题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他认为思想只不过是发音器官小范围的运动,而情绪只是腺体的分泌物。也就是说,思想与情感被重新解释为一类特殊的行为。华生借鉴了实证哲学的操作论学说,将心理概念界定为对之进行测量的过程。例如,根据严格的操作定义,智力不多也不少,正好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

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事实上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的产物,而所有的学习都是由形成的条件反射所组成。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刺激激发感觉器官作出反应,而反应则是指对刺激的肌肉反应或腺体反应。当华生发展他的理论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俄国反射论者的工作。但当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著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为美国所知时,进一步推动了行为主义运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通过将声音与食物的重复配对出现,饥饿的狗学会对先前的中性刺激,比如铃声分泌唾液。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新行为主义拥护者。他发起了对工具性条件反射,或说是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操作条件反射是由奖励引起反应相对频率增加的学习过程,而奖励要视反应的情况而定。因为试图解释所有的行为,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抨击。加上实证主义的衰落,而丧失了许多影响力。但是新行为主义仍是说英语国家中有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之一。现在对学习的研究、建立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新行为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应用心理学的一些领域中,工具性条件反射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