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精神病院中的一起犯罪行为
1908年2月6日,报纸报道了瑞士一家精神病院的一起偷窃事件。一名护士将皮包落在自己房间的衣橱里。皮包里有一些钱,一只银质表链,一张为厨房器具做记号的蜡纸,一张Dosenbach鞋店的收据。这个皮包在下午神秘失踪了。这件事引起了一位职员的注意,他就是著名的瑞士精神分析学者卡尔·荣格(Carl G.Jung,1875—1961)。荣格立即接受了这个挑战,试图用他新的语词联想测验作为测谎器解决这起犯罪行为。他准备了一张37个关键词的列表,包括手表、手链、皮革、蜡纸以及Dosenbach等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的词。但是只有犯罪的那个人才会看出这些词的重要性。荣格将这些关键词与63个无关词混在一起,轮流念给每一个有嫌疑的护士听。每一位嫌疑者必须在听到单词的第一时间对每个词做出反应。荣格记录下“情结标志”,例如反应时较长;重复听到的刺激词;以及一些无意义的联想。然后将这些词再念第二遍,嫌疑者需要尽力回想她们最初的反应。
荣格认为,不能完全再现是非常重要的情结标志。而且主要据此宣布一名嫌疑者有罪。对63个无关词,她完全再现48个词,不完全再现15个词;而对37个与犯罪行为相联系的关键词,不完全再现19个,完全再现18个。在1908年,推论统计还处于初期阶段,荣格无法计算结果的显著性水平。但是荣格认为对关键词的不能完全再现“显然超越了预期……指出这样的人可能犯罪是冒险的”。嫌疑犯很快垮掉了并承认自己的行为,于是荣格评论道:“因此,实验被证实是成功的……实验心理学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没有什么用的。”一个简单的统计检验,叫做费希尔精确概率检验(Fishefs exact probability test)证实了荣格的猜测。结果证明零假设,即嫌疑犯的不完全再现随机分配在关键词与无关词中,可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被拒绝。这意味着100次重复实验,只有不超过一次有罪指责是偶然的。有理由拒绝零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即嫌疑者是有罪的。我们的结论比荣格的更有理由。下面两个例子说明对概率的直觉判断是多么容易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