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

心理学中的个案研究是指对一个个体,有时是一个单一的有组织的群体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这种形式的调查研究被广泛用于变态心理学中。通过记录个体不寻常的行为、或是在科学上感兴趣的心理障碍、抑或是个体对特定治疗手段的反应,获得对个体的详细描述。个案研究偶尔被用于研究曾经遭受不寻常经历的个体,这些经历在个体的心理上造成的后果令研究者十分感兴趣。在心理学的其他领域,个案研究法的使用并不普遍。测验问题5中讨论的S.B.的研究就是此类型的典型案例。研究者对失明后又重见光明的S.B.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展示了个案研究如何提供客观的证据以及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问题提供确定的答案。个案研究中报告的数据资料,特别是访谈、日记、便笺等文字资料,通常经由质化研究手段获得,或是对自然行为的直接观察记录。但是有时也会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比如问卷法或其他类型的心理测验。

个案研究对理论的构想很有用处。一个有启发性的例子来自弗洛伊德的个案研究。正是基于此案例,弗洛伊德在1911年形成了关于偏执狂的理论。这个案例值得我们详细描述。偏执狂,现在的术语称为妄想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典型特征是具有某种特定类型的幻觉。弗洛伊德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妄想症大惑不解:这些妄想症好像并非完全偶然、不可预期的,而是可以分成以下四个种类:

1.嫉妒(jealousy):认为自己的性伴侣对自己不忠的幻觉。

2.被爱妄想(erotomania):认为其他人正爱着自己,而且往往是著名的人或社会地位比自身高的人。

3.被害妄想(persecution):总是认为其他人正在密谋要伤害或杀死自己。

4.自大(grandeur):认为自己是神、皇帝或其他有影响力的人。

因此弗洛伊德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为什么妄想症通常是这四种类型?这些幻觉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一个个案研究中,弗洛伊德对Schreber博士,一位受妄想症困扰多年的德国地方官员的论文集进行了研究,得出惊人的结论:妄想症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带有同性恋愿望的幻想,它可以用以解释四种类型的妄想症。任一妄想症患者的无意识幻想可以用下面的句式来表达:我(一个男人)爱他(另一个男人)。

由于同性恋为社会所不齿,妄想症患者在无意识中会竭力歪曲他的同性恋幻想,以避免在意识层面上将不得不面对之。为了让同性恋幻想变成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有四种歪曲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弗洛伊德称之为“投射”的防御机制,来改变句子的主语,即将自己的无意识冲动归因于其他人。歪曲后的形式如下:不是我,而是她(我的性伴侣),爱他。妄想症患者因而发展起这样的幻觉:他的性伴侣对他不忠,与每一个在无意识中吸引他的男性有染。第二种方法,歪曲句子的宾语:我不喜欢男人,因为我喜欢女人。但以这种形式表达无意识幻想仍不能被妄想症患者所接受,至少对维多利亚式的守旧男人是如此。因此通过投射进一步将句子歪曲为:女人爱我。从而产生被爱妄想。第三种方法,将句子的动词换成反义词:我不爱男人,我恨男人。然而,恨周围的人但没有合适的理由同样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因此进一步歪曲为:男人恨我。因而产生被害妄想。到这里为止,用以歪曲句子的方法好像已经用完了。但是弗洛伊德还有致命性一击,他指出事实上还有一种歪曲的方法。一个妄想症患者可能会拒绝整句话:我不爱男人,因为我谁也不爱。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性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因此整个句子相当于:我谁也不爱,除了我自己。对于女性妄想症患者,如果将所有的性别角色互换,整个解释仍然适用。

弗洛伊德关于妄想症的理论令人瞩目,而且在逻辑上相当合理。但是,这个理论正确与否却是个全然不同的问题。像弗洛伊德的其他理论一样,该理论很难被科学检验。但至少从中我们可以推论出四种可检验的预期描述:(a)妄想症患者可以表现出被压抑的同性恋倾向的证据;(b)同性恋不会产生妄想症,因为他们的同性恋幻想已不是无意识状态;(c)男性妄想症患者的被害幻想只针对男性;(d)女性妄想症患者的被害幻想只针对女性。许多临床个案研究展开调查以检验弗洛伊德的理论,而且大部分研究证实了上述预期。但这些结果的客观性仍受到怀疑。

个案研究与实验研究同时被用来检验该理论的核心假设,即妄想症患者的同性恋幻想是被抑制的。比如,一项实验研究假设:对诊断为妄想症患者的人而言,他们识别屏幕上快速闪过的具有同性恋含义的词比其他人要快。因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他们特别地对这些词更为敏感。在屏幕上快速地呈现具有同性恋含义的词如fairy和queer,具有异性恋含义的词如caress和screw,以及没有性含义的词,并记录被试识别它们所需的时间。结果假设得到证实:妄想症患者对具有同性恋含义的词(而且仅仅只是这些词)的识别显著快于其他心理障碍患者以及正常被试。这些结果看起来似乎支持弗洛伊德的基本假设,并且很难有其他的解释。然而另一方面,事实上,假设可以是截然相反的:被抑制的同性恋者识别的时间快,是为了避免识别具有同性恋含义的词。这也是心理分析理论公认的缺点,他们往往提出自相矛盾的理论假设。

弗洛伊德对Schreber博士进行个案研究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建构妄想症的新理论,大部分个案研究的目标相比之下更加适度。倘若个案研究能同样应用于更大的群体(当然这个条件并不是总能满足),那么个案研究对于洞悉心理过程就能提供相当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