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测验的问题12、16、18、19、20)
此研究领域包括态度(attitude)、从众(conformity)与对权威的服从(obedience)、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归因(attribution)、群体过程(group processes)、帮助行为、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态度是一个人对其他人、事物和抽象观念所持有的赞成或反对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倾向。研究者已发展出成熟的技术来可靠地、有效地测量态度,有多得惊人的实验研究致力于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知道一条信息的说服效果依赖于信息的来源、信息本身、接受者的特征,以及信息传递的渠道(包括面对面的交流、电影、电视、收音机、互联网或印刷文字)的特定特征。当自我证明合理时,态度的改变就会发生,此现象的一个例子在问题12的答案中已作了讨论。
从众研究考查的是群体压力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知觉的令人吃惊的、强有力的影响。服从的实验研究关注对直接的命令或指导语进行服从的有关现象,这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的发现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普通人会将自己认为极为痛苦的、显然可以致命的电击施加给无辜的受害者,假如仅仅是权威人物要求这样去做的话。
人际吸引是社会心理学中另一个流行的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查明了许多影响人们喜欢或不喜欢他人的因素,但这个过程的许多方面仍是难以解释的。实验和现场研究已经证实的一个相当明显的因素是相似性——相同的其他事物。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分享相同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对长期关系的发展、维持和破裂的研究揭示出许多不成文的规则:人们期望进行约会、婚姻以及其他长久的社会关系。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的过程,该领域的研究试图确认和解释一般人没有明确表达的常识心理。例如,假如一个人所表现出的行为与其他人在同样的情境中表现出的不同,但是他在过去的相似或不同情境中的行为的特征,我们就倾向于把这个人的行为归为内部的个人动机,而不是外部的原因。假如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在同样情境中的行为相似,但与他自己在过去的相似或不同情境中的行为特点不同,那么我们就倾向于把这一行为归为外部的原因。而且,研究也证实,在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情境中,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为外部的、情境的原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为内部的、个人动机的原因。但是,这种倾向可能由于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而被推翻,使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为内部的、个人的因素;把失败归为外部的原因。
群体过程当然是社会心理学家的兴趣中心。群体过程的许多方面已被研究,包括合作(cooperation)与竞争(competition)、领导突现性(Leadership Emergence)以及群体决策(group decision making)等。群体决策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表明,群体的决策比个人的决策更加极端。其主要观点和研究结果在问题18的答案中已作归纳。另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是帮助行为的群体抑制(group inhibition of helping behaviour),已在问题20的答案中讨论过。
自20世纪60年代视频记录工具被广泛应用以来,非言语交流已得到深入透彻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非言语方面(如重读、语调、声音大小等),面部表情,注视和目光交流,手势和其他身体的沟通性运动,接触和个人空间圈,以及有时在言语信息与与之相伴的非言语的肢体语言之间的不一致现象,特别是当人们在撒谎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形。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发现了文化间的兴趣差异,这将在第4章中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