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

心理学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学派主要的基础是1897年在德国出版的冯特的《心理学纲要》(Outlines of Pychology)和铁钦纳1896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纲要》(An Outline of Psychology)。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1927)出生于英国,在牛津大学学习哲学,之后曾在莱比锡大学冯特的实验室里工作了一段时间。1895年他成为纽约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在那里他吸引了大批追随者。

构造主义通过分析心理体验的成分、属性以及彼此之间联结的方式来研究心理体验。最重要的成分是感觉(sensation),但也注意到思想(idea)(想象与记忆)与情绪(feeling)。主要的调查手段是内省法(introspection),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对自己的心理过程进行观察。冯特将实验限定在简单的心理元素范围内。将复杂的思想过程,包括所有与语言有关的过程划分为社会心理学。用非实验的方法,特别是考察人类早期社会的文化产物的方法来调查。铁钦纳与年轻的德国心理学家屈尔佩(Oswald Külpe,1862—1915)、艾宾浩斯对这样的区分持批判态度。他们将实验心理学的范围扩大到更高层次的心理过程,例如,艾宾浩斯是19世纪80年代用实验研究语言记忆的开拓者。

20世纪30年代纳粹的出现,使构造主义在德国开始走下坡路。在1927年铁钦纳去世后,它很快从美国心理学界消失了。现在对感觉的研究,特别是心理物理领域的研究,或多或少有着构造主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