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Bar-Nir,A.(1998).Can group-and issue-related factors predict choice shift?A meta-analysis of group decisions on life dilemmas.Small Group Research,29,308-338.

Isengerg,D.J.(1986).Group polarization:A critical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ail Psychology,50,1141-1151.

Liu,J.H.,& Latané,B.(1998).Extremitization of attitudes:Does thought-and discussion-induced polarization cumulate?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03-110.

Myers,D.G.,Lamm,H.(1976).The group polarization phenomenon.Psychological Bulletin,83,602-627.

※        ※        ※

19.(a)。在所列出的选项中,确定只有“近亲之间禁止性行为”正确得一分。而这在所有已知的人类社会中是普遍的。

从一种社会到另一种社会,性和婚姻的原则和习俗会有极大的不同。在西藏,几个兄弟共同拥有一个妻子是非常寻常的事情。在南美的梭托(Sotho)部落及其他部落中,假如可能的话,一种积极的义务就是和堂亲或表亲——母亲的兄弟的孩子,或父亲的姐妹的孩子结婚。土伦斯凯(Transkei)的庞多人(Pondo)对已婚妇女就名字避讳有一系列严格的禁忌。在平常的谈话中,一个庞多新娘不能直呼自己丈夫的哥哥、丈夫的父亲、丈夫父亲的兄弟,以及丈夫的祖父的名字,不管这些人是否还活着。新娘甚至不允许使用与这些名字押韵的词——一个庞多新娘需要高水平的言语变通能力!尽管在性和婚俗上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所有这些社会以及其他已经研究的社会都存在一种共同的原则:禁止核心家庭中的某些成员(通常是所有成员)之间的性行为和婚姻。核心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们所组成的一个基本的家庭单位。这种禁止行为被称为乱伦禁忌(incest taboo)。

对于这种文化普适性的乱伦禁忌现象,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社会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给予了各种可能的解释。社会学家认为,乱伦禁忌有形成和维持重要社会关系网络的功能。假如没有它,整个社会将成为相互分裂的家庭单元。没有乱伦禁忌的社会已经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消失。但是这种功能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一种具有争议的假设的基础之上:要不是有乱伦禁忌,那么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想和自己的亲属结婚。该理论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对亲密家属之间的性行为存在禁忌,而不是仅仅对婚姻禁忌。

一种与上述理论不同,但又相关的理论是以遗传基因的假设为基础。按照一些社会生物学家的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近亲繁殖将会导致遗传基因的退化,最终导致实行近亲繁殖的社会的消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害的隐性基因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更大。功能主义者提出的乱伦禁忌也是按照相似的自然选择而进化的。遗传基因理论的假设虽然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但它依然缺乏说服力。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大部分低级的动物没有进化出乱伦禁忌——虽然生态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都避免乱伦行为;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仍然存在这一现象。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梭托人,他们有与堂亲表亲结婚的义务,而一般来说堂亲表亲之间共享着1/8的基因。功能理论和遗传基因理论都缺乏心理学上的解释。即使我们承认乱伦行为可怕的社会学和生物学后果,但是仍不能解释为什么社会中的个体在没有阅读社会学和生物学书籍的情况下,也抑制乱伦行为?

1894年,瑞典哲学家韦斯特马克(Edward Westermarck)提出了一种最令人满意的心理学理论,其理论假设是在青春期以前的一个关键时期(现在一般认为是2到6岁),发生在核心家庭中的儿童之间的亲密接触,导致了他们成年后彼此之间缺乏性吸引。这种青春期前的相互作用理论的关键假设得到了来自以色列集体农场的研究证据支持。在这些公共的农场里,没有亲属关系的儿童之间所具有的联系与兄弟姐妹之间一样亲密。虽然大多数儿童的父母希望他们以后与自己农场的人结婚,但实际上所有的婚姻最终都发生在不同的农场成员之间。

虽然有乱伦禁忌,但是在所有社会的不同时期都有乱伦行为发生,对此现象也需要给予解释。青春期前的相互作用理论能够相当简洁地对此加以解释。在一些社会中,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当兄弟姐妹还很小时,家庭安排有时会使他们之间缺乏亲密的接触,孩子与父母之间也是如此。即使是制度化的乱伦,在古埃及及其他王室中以兄妹之间结婚的形式出现,也是可以解释的。至少部分原因是在大的王室家族中,青春期前兄妹之间缺乏亲密的接触。因为在大的王室家族中,孩子都是由仆人抚养,他们和自己的兄妹及父母之间很少有、甚至没有亲密的接触。

令人惊奇的是,性行为与怀孕有关并不是普遍性的知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的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发现,在美拉尼西亚西北部的一个社会中,人们就不知道这一简单的事实。后来的研究者证实,虽然许多传教士和其他人经过很大的努力,向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特洛布里安岛民众传授性行为与怀孕有关系的知识,但到现在他们仍然否认这一事实。养猪是特洛布里安岛民众粮食生产的至关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他们无视这个事实,使养猪业受到严重的阻碍。原因是他们认为母猪产小猪与猪的交配行为没有任何关系。

按照特洛布里安岛民众的观点,当一位妇女睡觉时,已故亲属的灵魂抚摸一下她的前额,这位妇女就会怀孕。血液会涌进她的头部并把孩子的灵魂带到子宫里。怀孕后,妇女的血液开始给胎儿供给营养,这就是妇女在怀孕时月经停止的原因。性行为导致怀孕的观点被特洛布里安岛民众所忽视,并认为是荒谬的。父亲与其孩子之间相似的相貌,被解释为在母亲怀孕期间,由于父母之间的性行为,使得父亲的特征被印刻到还没有出生的孩子脸上。巴布亚岛民众采用各种解释来反驳性行为理论。例如,他们告诉马林诺夫斯基,有一位失明、低能的特洛布里安岛妇女,有着丑陋的面容和畸形的躯体。她是如此怪异以至于没有一点吸引力,没有哪个男人可能与她发生性关系。每当马林诺夫斯基谈到怀孕与性行为有关时,特洛布里安岛民众就会耀武扬威地指出这一事例,但是她有一个孩子。与特洛布里安岛民众之间另一种常见的争论是,虽然许多妇女在性关系上是混乱的——许多特洛布里安岛的女孩在8岁左右时就已经不是处女,也不采用避孕的措施,但她们从来没有怀过孩子。一位被调查者告诉马林诺夫斯基,当他离家两年后再回到家时,他非常高兴地发现他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孩子。他自愿说出这个信息,作为性行为与怀孕之间没有关系的最终证据。

有关同性恋的证据可以被很简单地处理。在许多社会中,同性恋是被允许、被支持,甚至被认为是必需的。例如,在新几内亚的Keraki部落和澳大利亚的中南部土著部落中,男性青少年在入会后的一整年里,被鼓励与同性伙伴进行肛交行为。在他们打算与异性结婚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具有同性恋行为。有证据表明,在64%的社会中,至少在某一时期对某一部分人来说认可同性恋行为。一些地方,例如新几内亚的Etero和MarindAnim部落,主要是同性恋。但是,这些社会很难维持他们的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