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
谈到美苏合作,流传最广、时间最久的是1975年7月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地球上空轨道对接。回到更早的1957年,有另一项太空壮举,苏联发射了“斯普特尼克”1号[18],震惊了美国。美国人意识到,在科学和技术上,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广泛挑战,而且,美国可能正处于劣势。但人造卫星的发射是一项科学成就吗?大多数知识渊博的人会说,不,这是一项苏联人创造的非凡工程成就。其证明了苏联工程师具有坚韧的意志、充沛的热情,在面对问题时,能另辟蹊径,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这不是科学成就。
至于随后的太空合作,如“阿波罗一联盟”号的对接,我在采访中收到的反馈基本相同。〔142〕这是工程成就,与基础科学研究没有关系。当然,要实现这一伟大成就,必须绘制极为精确的飞行路径,而这类数学模型从来都是苏联的强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从这些联合太空任务中,获得了重要的科学数据,特别是人体在微重力或零重力条件下的生理变化,这对未来的太空飞行计划至关重要。
罗斯·戈特莫勒(Rose Gottemoeller)曾在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她很重视科学合作,对此充满兴趣。国际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回忆说,她认为这两个项目将构成“科学合作蓬勃发展”的基础,她很想知道,为什么在实际的科学合作中,它们既如此成功,又如此“低调”。我说,这些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项目,而是工程学的壮举,她同意了我的观点。
20世纪70年代,玛格丽特·菲纳雷利(Margaret Finarelli)曾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the White House Science Office)从事国际科学合作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她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担任高层,直接参与了国际空间站的开发。她在一封给我的私人信件中这样写道:“国际空间站非常不同。它设计的初衷是用来向苏联证明美国在科学技术和政治上的领导力。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开始邀请俄罗斯加入,情况已经变得完全不同。国际空间站项目成功吗?当然。它肯定比其他科学合作项目都更显著。”〔143〕
20世纪90年代,整个情况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坠毁,美国太空计划受到严重打击,几年后,苏联解体,美国发现自己没有航天飞机和助推器,无法搭载宇航员进入外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但美国已经对其投入了巨资。〔144〕私营企业的航空飞机仍是一个遥远的愿景。因此,美苏太空合作转向了非常实际的问题——俄罗斯太空舱的席位、推进器、和其他商业合作。一种新的氛围出现了,在这一氛围中,如波音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可以在俄罗斯建立新的业务,利用俄罗斯专家的研究成果,为其产品开发新的市场。后苏联的许多航空公司购买了波音737。我多次在俄罗斯航班中乘坐波音737,每次我都感到很愉快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