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及醉酒与乙醇浓度的关系
2025年10月13日
1.酒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及醉酒与乙醇浓度的关系
饮酒过量而醉,即中枢神经受侵袭面临酩酊状态。作为常识,谁都知道这是酒中所含的乙醇所致。但穿肠而过的酒,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饮酒后,乙醇被吸收,在体内被酶氧化为乙醛。乙醛虽具有麻醉性,但不像甲醛那样有较强的毒性。乙醛在体内进一步被氧化而形成醋酸,并进入循环系统,最后被排出体外。这种过程不但不对人体产生损害,而且还能被利用,加上酒的有效热能高,因而少量饮酒会产生兴奋感,加快血液循环,获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益处。但是如果饮入的酒质量差,经过一二天仍觉头痛,出现恶心和倦怠感,这是酒中所含少量甲醇所致。因甲醇在体内会被氧化为毒性较强的蚁酸,而蚁酸是不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的,故不能被排出体外,潴留在体内,造成沉醉不醒。当然,即使是乙醇,也有人体的承受程度问题。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血液中乙醇浓度和人醉酒表现的关系见表4-1。
表4-1 血液中乙醇浓度与醉酒表现的关系
对于乙醇的耐受能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吸收能力和肝脏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一天中饮酒2千克而满不在乎照常行动的大有人在,但不能不承认他们已经成为乙醇中毒者了。
酒量是可以经过锻炼提高的。尽管如此,酒量也还是有一个界限。在英国经常举行的“威士忌大口饮比赛”时,常常发生饮酒死亡的,当然是急性乙醇中毒。乙醇中毒,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饮酒过量过急的急性中毒,这种中毒危险性大;另一种是长期饮酒的慢性中毒,这种中毒短时间不易察觉。
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不是饮进的乙醇的绝对量。但乙醇中毒与饮酒的量和速度有着正比关系:即过饮、快饮,则中毒的可能性就增加;少饮、慢饮、配适当的菜肴饮、适可而止地饮,当然就不会中毒。